朴实诚挚,真情动人

    ─黄运基散文集《唐人街》漫评

 

 

 

 

200411月,著名美籍华人作家黄运基先生在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唐人街》。这是运基先生的第四部作品集,前三部是小说,其中两部长篇小说,一部中短篇小说集。而这一部,却是散文集。我写过几篇散文,出过一个散文、散文诗的集子,另一本集子也正放在电脑里休息,不知等到何时才能出版。我也读过、教过多年古今中外的散文,发表过关于散文的文学评论。凭心而论,对于散文,我是爱恨交加的。爱者,乃是因为它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文体,在封建时代,一直是文坛的正宗,科举考试一直是考散文的,散文,又应当是写小说的基本功。恨者,是由于我一直深受国内解放后文艺思潮的影响,使散文创作的路子越走越窄,走了很多弯路,误入了迷途,作?自缚,浪费了很多光阴。这当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形散神不散的理论。什么是散文?解放以后,散文由于过分强调歌颂、宣传的功能,所以,散文的路越走越窄,偏向于抒情散文的路子上走去。由抒情散文的创作归纳出的散文是形散神不散的文章的理论,曾几何时,居然写到中学、大学的教材上,成了衡量散文的标尺。以致于很多人认为鲁迅写的杂文也不算散文。而我们以往在教材上看到的大多是杨朔、秦牧、吴伯箫这类真正属于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因此,很多人把散文创作看得高深难学,视为畏途。实际上,这个理论是片面的,因为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只占散文大家族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散文是形不散神也不散的。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文坛提出了大散文的理论,这标志着散文的大解放,其实,这只是逐步回复了散文的本来面目。何为散文?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文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散文,二是韵文。因此,凡是不押韵的文字都属散文。但文学中的散文,总是与应用写作中的散文有别的,因此,那种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的散文,它必须具备文学特征,即形象性、情意性等特性,而语言也是相应地多一些文采的,这才是散文的真正特征。看看中国古代文学史,就可以明白,《论语》、《战国策》、《史记》、宋朝苏氏父子的策论都是好散文。唐宋八大家都是两朝中最杰出的散文家,可以说,他们的文章大都是不合乎形散神不散的理论的。

 

以上这段话,不算是题外话,因为不说明这一点,也许就容易陷入一种何为散文的困惑的迷雾中。

 

阅读运基先生的《唐人街》,我渐渐发觉,他没有受到形散神不散理论的束缚,这一点,使我大为欣喜。而我也同时欣喜的是,《唐人街》避免了散文园地中诸如假、大、空、小家子气一类的通病。

 

那么,《唐人街》有哪些欣赏价值和艺术特色呢?

 

首先,运基先生的取材是广泛的,他的题材,有关乎国家大事的重大题材,如《市长的请柬》、《回眸半世纪》、《要做爱!不要战争!》等;有社会人生大事,如《行过都板街》、《参政的甘苦》等;也有日常生活琐事,如《健康之钥》、《手机》、《外孙的书签》等;还有生活日记和随笔,有文艺理论和学术研究的文章,如《话说华侨文学》、《美华文学发展初探》等。运基先生的散文,是真正本质意义上的大散文,它不受任何理论的束缚,从生活出发,从感觉出发,从理性出发,如水随物赋形,如风随山海流动,自然而然为之,没有为文造情,没有假大空,见大能写大,虽小不回避,小能见大,没有小家子气,是真正的有情有义有个性有血肉的好散文。鲁迅说:从喷泉里喷出的是水,从血管里喷出的是血。《唐人街》里的散文,正是这样的从作家人格的血管里冒出的散文。其实,真正本质意义上的文学,题材是不应该有禁区的,而人格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格的高低,如果你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能把一个真实的自我活脱脱地向读者坦露出来,你的散文就会自成高格。看来,运基先生是深知此中三昧的。

 

《太阳月亮资本家》是写得相当有有份量的抒情散文。读着这篇散文,我很是诧异,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洗礼的中国大陆人,大概没有谁不知道红太阳象征什么的。而1948年就赴美谋生的黄运基先生,竟然也在记忆深处沉淀着红太阳象征伟大领袖的意念印记,并且也潜藏着对资本家这个词深怀憎恨的历史性感情,带着浓郁的极左路线的色彩,可见纵使是中美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大陆文化还是影响着身在美国的炎黄子孙的。作家在这篇散文里,以人格的光辉对太阳和月亮进行审美观照,扬溢着正直的批判精神,既热情赞颂了太阳,指出了太阳的缺点,又以回忆之笔、联想之笔,深情赞美了月亮,描绘了柔和、温馨的月夜的意境。然而,不仅如此,作家笔锋一转,联想到人生历程中那种由大陆政治文化带来的可哀的偏激给心灵带来的桎梏和摆脱这种桎梏的旧事,一种清除思想污秽的庆幸之情,溢于纸面。作家还联想到好朋友池洪湖,顶着很多非议,摆脱文化偏见,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的事情来,于是抒发心声:那个岁月的的可爱的纯真和可哀的偏激,使人常常发出带泪的苦笑来。全文把自然与社会、政治与人生交织起来,融为一体,意境美丽,言近旨远,既散得开又收得拢,是自然形成的形散神不散的好散文。

 

《大海》这篇散文也有这个特色,作家从朱明瑛演唱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写起,把歌曲里的大海,香港回归时的大海,珠海望海楼旁的大海,美国旧金山的大海联想在一起,形散神聚,抒发的是爱国情、思乡情。大海是故乡、祖国的象征。而作家的抒情,大都不是通过议论,通过抒情出之的,而是通过描写叙述沁透出来的,这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是情从事出,情从心出的散文妙境。

 

 

然而,《唐人街》里的很多散文,却并不完全这种散文体式,它更多的是形不散神也不散,或是随笔式、杂感式、笔记式等散文,没有刻意为之的结构,只是随物赋形,或是信手写来,跟着感觉走,跟着理性走,跟着事件走,以内容控制篇幅,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言所当言,止所当止,言少义厚,这是真正本质意义上的大散文

 

《漫漫心路七十年》,题目容量可谓大矣,它包含了作家七十年心路历程。然而,它只是抓住了友情和中美关系阴晴变化所引发的感情悲欢来写,写出了一种炎黄赤子心,人间友情美。作家先从自身的七十寿辰写起,以感激之情,写出了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对自己的关爱和祝福。但是,从文章中,我们却分明感受到,作家对朋友的关爱,他的朴实、正直和古道热肠。文章用朴实的语言,叙述零碎的事件,字里行间,沁透着对友情的歌颂和感激之情。这些叙述,用不事雕饰、平淡无奇的笔触写来,更显出了作家本人对友情的珍重和侠义情怀。若然没有这种情怀,他不可能得到那么多的回报,因为这种关系和情怀,是国际性的、平民化的。这篇散文,一个字,贯串在作家对往事的叙述中。作家从感觉出发,抓住那些触动过心弦的东西来写,而又不事雕饰地写来,愈显得真切动人,凸现了本身的个性。有道是,散文是最能彰显个性的文体,运基先生的个性可以说是质朴、诚挚,文如其人,爱真理、爱人间真情,爱朋友,更有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这些感情,加上对人间侠义、友情的怀念、感激和赞颂,使字里行间感情深厚,如万斛泉源,??而来,浸人肺腑。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很自然的就会为友情所打动,我们也会敬仰而怀念那位英年早逝、却有爱国、侠义情肠的朱汝聪大哥。

 

我以为,运基先生散文的可贵之处,首先是一个字,可谓情真意切,感情之弦,如金线一般,贯串在很多文章中,读来感人。由于作家的正直品格,七十年忧患人生和传奇经历,自然经历了很多撼动心弦之大大小小的事件。真情稀少,唯其稀少,才更觉可贵。写散文,要写出深邃的思想,就必须有深邃的学养,独到的眼光,不凡的见识,而写真情却必须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而作家人格的高下,却是左右真情价值高低的试金石。因为谁都可以写出自己的真情,但人格卑劣的人的真情,却毫无动人之处,其价值也就低劣。好的散文,是珍贵的,以情感人是难事,它不是小说,一般不能虚构。这样,这个动人的真情就必须是经过苦难或心灵的波折才能获得,是人格的裸露,不是有生花妙笔的才华就可以得到的,因文造情更不可取。

 

《迟来的承诺》回忆的是半个多世纪前发生在作家与少年时的女友之间的事情,因志同道合,因为厚道热肠,作家年轻时与白种人女朋友产生了恋情,曾经对她许下诺言:等她到了21岁时,我一定请她到北岸区一间酒吧喝酒庆祝她的生日。然而,天意弄人,这对恋人并没有结合,彼此都已另外建立了家庭。五十年过去后,他们再度邂逅,作家信守诺言,为对方庆祝生日。这个传奇性的故事,凸现了作家人格光辉的美丽。这篇散文,只对事件进行平淡的叙述,深厚的感情就自然流泻出来了,朴实的语言,使散文自成高格。

 

与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一篮巧克力》,也是叙述这么一件朋友之间的平常的事情。此文记叙的是朋友之间的真实的援助和感激。余民星和玛莎夫妇俩曾是作家所办报纸《时代报》英文版的编辑,后来离婚。而玛莎,却来尝还作家对他们的支持之情,不但自己尝还,而且代替前夫来尝还。作家善解人意,只是对他们的离异感到惋惜,没有指责任何一方,只是认为那个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已的吧!而玛莎居然借作家的肩膀哭泣,可见作家的厚道人品,是远近闻名的。而在这篇散文中,作家也写出了玛莎的美丽心灵。

 

《父亲》也是一篇写得言简情深的散文。因为那场六十年代美国移民局的坦白运动,父亲被迫指证儿子是一个非法入境者,是冒籍的。一个出外寻梦的父亲,回国把儿子按政策迁移出去,由于中美关系恶化,竟然要被迫指证儿子冒籍,可见60年代美国的移民政策多么荒唐无理,读之令人心酸。儿子历尽孤儿的苦难,父亲历尽被歧视的艰辛凄楚,二人各有个性,爱恨皆深,相对无语,后来又被荒唐的移民政策迫到法庭上,这样的敌对事件,居然又达成了父子俩的谅解,敞开了父子交流的心扉。这真是奇闻奇事,令人心酸的含泪的笑。这篇散文,篇幅虽短,由于是亲身经历的奇事,它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感受却是巨大的。

 

 

运基先生的散文,是颇为大气的。他的散文,不论是写国家大事、种族歧视,或是生活琐事,都不是那种小女人、小男人式的情怀,那种散文,写写化妆,写写休闲,写写穿衣,局限在自我享乐、闲适的小圈子而不与人间苦乐相通,沉溺于自我而显得小气。运基先生的散文,虽则写的是平凡小事,却是以小见大,表现出一种慷慨情怀,歌颂一种高尚人格,事虽小表现的却是人间真义,流荡着的却是与民众相通的人间大气。

 

《我是谁?》以自已的亲身经历,显现了作家的正直情怀,对于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的外汇券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作家本已曾经撰文批评过这种外汇券现象,祖国终于结束了它的历史。现在回想此事,更显出了作家的正直气概。作家指出,发行外汇券,从经济角度来看,是急功近利,弄巧反拙;从政治影响来看,的确有辱国格,有失国体。取消外汇券,越早越好。这种正义的声音,颇有真知灼见,发人深思,启迪智慧。

 

好的散文,思想价值仍然排在显要位置,因此文学史上有一种提法作家是思想家,伟大的作家往往是伟大的思想家,这里的作家,显然不包括所有的作家,而只是指那些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的作家。这类作家往往是靠思想取胜的,象狄德罗、培根、萨特、鲁迅等大家的散文,都是以思想的深邃取胜的。由于高瞻远瞩,学养深湛,所以这类作家往往一辈子有写不尽的题材。

 

诚然,仅仅是追求文体的散文,也不失为一种存在形式。但是,那种纯是为政治服务的传声筒式的散文,无论其语言多有艺术,其价值总是大打折扣的。

 

《唐人街》也有这类以思想取胜的文章。《中国文艺界》,便是这样一篇颇有思想价值的好散文。这篇散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就,颇有针对性,作家的思想、批判的锋芒,不但指向美国社会的不平现实,而且指向中国大地,直指当时中国文艺界的不合理现实。他以赤子情怀,秉笔直书,表现了坚持真理的勇气和批判精神,时至今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以为,这是非常好的论辩式的散文,令人想到唐宋八大家中议论纵横的策论。

 

最后,我谈谈《唐人街》的风格和语言。

 

阅读《唐人街》,我发现运基先生写散文的一种十分可贵的品格,那就是朴实二字。作家少年时就喜欢阅读我国大文豪巴金的作品,耳濡目染,深受其影响,后来又亲自到上海拜访过巴金。可以说,《唐人街》不但在语言上,而且在人格上,闪射着巴金式的风格神韵,那就是,朴实诚挚,真情动人。它的语言,不事雕饰,质朴无华,然而,却有着撼人心魂的感情力量和正义之气。当然,作家的散文题材,却开拓出一个崭新的领域,一个中国文学过去很少涉足的领域,那就是,美华文学领域,而由于特殊的经历和文化背景,运基先生的散文,自然而然地闪射着珠江文化的神采。尤为难得的是,运基先生的散文,语言十分节制,从不扬扬洒洒,于朴实处却见流水行云式的韵致,厚积薄发,言简情深,从而形成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唐人街》,是中华当代文学百花园中十分难得的淡雅馨香的鲜花。

 

愿运基先生的散文艺术花朵,开得更加灿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