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门里乾坤》(随笔)

楼主
(原创)《门里乾坤》(随笔)
               门 里 乾 坤

                                      刘荒田
    几乎每一天早晨慢跑,我都特地走上这一条街,为的是看看这人家。对这寻常的白人家庭,我所知极少,也从没加意打听。在美国,人与人之间所隔的“隐私”之墙,不知比后院的栅栏要高厚多少。只偶然看到二三位白人女性从中出入,其中一位我能记住尊容,60开外,相貌不过不失,因常年施脂粉,素面带上触目的白,似在青砖墙壁上刷的、加上蓝靛的石灰。偶尔还看到一位年轻的妇人,推着婴儿车出门,关门的姿势很庄严,好象从事着神圣的革命。我猜前者是母亲,后者是女儿和孙子。迄今为止,我只向老的打过招呼,聊过三句天。
    说我对人有兴趣,不如说对物。这人家三天两头在人行道和驾驶道之间,摆上一些让人随便拿的物件。就在昨天,我就从纸箱子里拣走一本火炬版的《英语教程》,站在苍白的天色下,翻开第一页,开明宗义是两个人的对话:“阿笔,你是怎样给单词下定义的?”“嗯……就是我永远想不出来的,能恰切地表达我意思的玩艺。” 精装本,封皮有污渍,拿在手里太沉了,还要跑下去,嫌累赘,想放回去,忽然瞥见门里头一张白得惨然的脸,眼神又是殷切又是欣慰,是那位惯常坐在门口,“监视”纸箱子的老太太呢,不好意思地向她招招手,算是道早安。为了向慷慨的主人显示,我对她“乐捐”的一切保持着可与“富比世”拍卖行估价专员比美的热忱,又往底下翻了翻,是一本平装书,关于初生儿的哺育的,从临盆之日起逐日开列,怎么喂奶,怎么换尿布,巨细无遗,我想拿走,一下子想不起哪位朋友刚生下孩子,而自己又无法制造,放回去了。随即记起来,几个月前曾经在这里翻阅过这一本,迄今无人问津,可见“生孩子”这市场何其冷落。
    今天我路过,门外没有纸箱子。略感失望,却看见铁闸后面堆着好几个箱子,许多书摆在箱子里外,精装平装,大开本小开本,如果走近铁闸,当能浏览书脊上的书名。但不敢造次,因为这般窥探,形迹可疑,难保脸色苍白的女主人不拨电报警。我可以肯定,女主人隔三差五地搬到门外,任路人拿走的免费物件,出处就是这个简易的储藏室。那么说,铁闸后面囤积居奇的,就是主人施予他人的仁慈。我有理由揣度,于她来说,人生乐趣的相当部分,就是从端坐门外,观看人家拿走捐助品而来。有好几次,我在纸箱子里拿起木勺子,拿起越南语自学课本时,她眼睛闪着动人的兴奋,一个劲地说:“不要钱,尽管拿。”让我感到不拿就是对不起天理良心,这就是证明。
    “施与”是比“接受”丰沛的幸福。我想,可爱的老太太所以没有一下子把“储藏室”的物件一次过搬出,是为了细水长流地品尝“施与”。一个生命有限的老人,能这般热爱施与,又对施与巧加调度,何其可敬可爱。

1楼
喜欢这样的随笔。你的文章总是很引人入胜,让人总是非要一口气读完不可。
2楼
藕總覺得劉荒田的隨筆比長文好。
3楼
“小题大作”的经典。朋友告诉我,好文章
好文章无外乎“小题大作”或者“大题小作”。读了这篇短文,我明白了。

哈原来荒田兄也有每天乘“11”号车的习惯,怪不得照片上来得的潇洒身材。

不能多说了,再说政委又要泼油墨过来:-D
4楼
宁儿说的不错
“小题大作”的经典范例

似乎眼到之处
皆可成文:)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