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不巧雕饰

楼主
念奴娇 不巧雕饰
                           念 奴 娇

    不巧雕饰,俗谚语,高深哲理平凡出。处事读书,旨意在,知趣深研了悟。谷艳莺花,乾坤幻境,瘦石始为玉。极高反劣,淡中才寓情笃。

    身放闲处心平。随缘犹自适,无为多福。流水无声知寂味,雅俗由心起伏。卧雪眠云,芦花被下,万象为君著。玄机禅化,无言悟得真处。

    禅家有一句偈语:“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而作诗的秘诀则是:“多用眼前景致和俗言谚语”。是因为高深的哲理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中,这和辩证法说的:“共性是存在于个性之中”是相通的。生活的精髓是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之中,生活的精髓不用外求,而是在乎了悟。同样,诗歌在于清新自然,不雕不巧饰。俗极了就变成雅,所以在最平凡的事情,却包含着真理。就像在金沙中,可以掏出金子。
    河水在流动,在岸边却听不到声音,反而能发现闹中取静的真趣。山峰须然很高,但并不障外白云的浮动,反而可以使人悟出进出无我的玄机。在现实的生活中,虽然千变万化,如果人们所采取的态度不同,那人们的感受就会截然不同。人们能像苏轼所说的:“凡有可观的事物,必有可愉悦的一面”,努力去寻找愉悦的一面,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美妙。山川形胜,只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幻影,瘦山穷水,才是自然的本来面目。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投进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这就是看透了人生的话语。
    一个不信佛教的人来请教释尊说:“不稳无言,不稳有言”。释尊听了以后,很久没有说话,而外道人坐在释尊面前也没有说话。过了不久,外道人说:“释尊大慈大悲教导了我,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是我顿有所悟”。坐在释尊旁边的阿难莫名其妙。释尊说:“一匹良马不需要主人鞭打,只要看到主人辫子的影子,就知道应该往哪里去。这外道人不是像看到鞭子影子的人吗”。佛家也有一句偈语:“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佛家又说:“身世苦本,我为罪孽”。由于色身虚幻,所以‘我’是不实的。肉体的‘我’不断迁灭为罪孽,而心里的‘我’也是霎那不住。过去的心已过去,现在的心不留,未来的心未到。这是将我心里的我也否定了。‘我’既不存在,那又有谁在受苦的呢?世态炎凉,事情多变,所以人们对待一切事情,不要太过执着。宋儒卲雍说:“以前所说的我,如今却变成了他。还不知道今天的我,后来又变成谁?”“我也不会是我,我是谁又有谁知道。”如果能悟出这佛家的道理,一切随缘,并不强求,也不执著,人生自然就变得开阔的了。
    芦花为被,雪地为床,浮云为帐,水汽觉来却能保持宁静的气息,竹叶为怀,作诗填词,尽情高歌,自能远离尘世的喧闹。如果能放得下得失,好坏成败都将会过去,以平淡之心来生活,人就自然过的轻松。
1楼
高深哲理平凡出。完全同意自由先生的看法。
2楼
自由潇洒,诗文皆精,学习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