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母亲节思念母亲

楼主
[原创]母亲节思念母亲
母亲节思念母亲

婴幼时,母亲是水,是我生命的源泉。少年时,母亲是天,是护卫我的神。年青时,母亲是灯,是我前进的指引。而今,母亲是仙,是我魂牵梦绕的歌。
今天是母亲节,四点十分看着东方的晨曦,怎么都难以再入眠了。
母亲的慈容久久浮现在眼前,令我唏嘘、令我神伤,谁说时间能医治心底的创伤,母亲离开我已经十二年九个月十五天了,我的悲哀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弱,一回想起母亲,心情照样如当日噩耗来时的山崩地陷、万念俱灰。
2002年7月26日晚九点十分,在宁乡县城出差的我接到姐姐的电话,说母亲刚才差一点就过去了,她是接到弟媳的电话赶到裕农街来的,来时母亲眼翻白,闭过气了,经他们和邻居的抢救,已经回来了。
在电话里我听到姐姐问母亲:“叫不叫宗凡回来?”
母亲说:“别叫,莫影响了他的工作。”
接着姐姐说:母亲睡了,也许今夜不会有事,要不,你明天一早回来。
放下电话,我心乱如麻,立即简单地交代了工作,飞奔到宁乡县城镇关汽车站,包了辆中巴车风驰电掣般回到家,看到呼吸平和的母亲,我让姐姐回家去休息,毕竟姐姐也是六十岁的人了。
我站在母亲床前,轻轻地呼唤:“妈妈、妈妈……”。
母亲无力地睁开眼,完全没有了光泽的眼球里透出一丝怜爱和安详,说了声:“你回来啦!”
我拿大吸管抽了一管水,叫妈妈张开嘴,她顺从地微微张开嘴,勉强吃了二管水,顶多只有四十CC,又昏昏睡去。
我拿了张凳子坐在母亲的床前,悲凉地看着昏睡母亲憔悴苍老的脸,在心中诅咒岁月的无情,竟让我的妈妈到如此境地。
深夜十二点了,看着依然呼吸平和的母亲,在妻子的几番劝说下我也昏昏睡去。27日凌晨三点,妻子急切悲哀地叫我:“起来,妈妈好像是过去了。”
就这样母亲走了,永远地走了!
母亲刚走的前三个月,我得生活颠倒了,白天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中,夜晚夜夜承欢母亲的膝下。还是随岁月的推移,我梦见母亲的次数渐渐少了,也许是妈妈不愿过多地打搅我,久而久之,但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白天念叨母亲,晚上一定会见到她!
是啊,母亲走了这么久,回想起来,母亲在时,我难得给妈妈动笔,即是在三线工作,还是在千里之外的东北边境和俄罗斯的数年里,每次的家信也不过是寥寥问候数字,很少说妈妈我想你,更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现在一想起就懊悔不已,话说不出口,信中完全可以说的呀!
好在我三线工作日记中有一首梦中作的诗:
千里伴母归,悲欢自徘徊;思亲长叹息,往事不可追。
在东北思念母亲时写了首七绝•盼家书:
病容憔悴因何故,千里迢迢音讯无;最苦强颜作笑脸,替人铿鏘读家书。
母亲离去了,我经历了痛彻心扉的感受,痛苦之中,母亲的教导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站起来,去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工作上的挫折,今天,母亲所有的教化都巩固于胸,让我受益无穷。她的教导如今全融入她说得最多的话里:
那就是读书时她说:“好好读书,好好做人。”
大了、工作了她说:“好好工作,好好做人!”
无怪乎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我庆幸有一个这样的母亲!妈妈,我爱你,永远爱你!

    我将历年思念母亲的文字一并归纳于本文。
忆母联(2003年清明)
病笃尚怜儿,痛苦独忍之,慈母恩重见微末;
祈求有来生,欢乐承膝下,天伦情厚写春秋。

忆母•古风(2005、7、26)
儿忆母兮泪眼枯:艰苦卓绝巾帼无。五子嗷嗷独哺育,坚忍宽容天下殊;
羸体负重强渡日,残身支撑作房柎;忠诚谦让传子女,勤勉奋进督驽愚;
谆谆教诲听无处,我心痛彻哭贤母。

梦母(2007、7、26)
窗前残月已三更,桌上新诗泪写成;无佞当年延危卵,残身坚韧独支撑。
悉心呵护慈情切,惇习经书大义明;眷恋何曾天地隔,萦萦尤听叮咛声。

清明忆母亲(2008年)
又是清明时节,思念像钱塘潮一样汹涌彭湃。
端详着相册里母亲,想起她坎坷一生里遭际的世人难以想象的辛酸苦辣,多少艰难的挣扎、多少屈辱的打击、多少疾病的折磨,虽然她是在九十高龄时,带着享受四世同堂的欢欣平静地离去。但一想起母亲,我的心仍就是无比哀痛。
母亲名朱光洁,字春娬。外公名朱传经,民国初任金陵海关监督公署税务科长。家谱里记载的始祖叫紫山公,居住在苏州枫林桥。
四世祖朱墉、鹿岗公,文武兼备,游学教学不仕,著《毛诗春秋通论》、《武经七子注》、《广百将论》等书。
五世祖朱元英1709年康熙乙丑年二甲一名进士,翰林院编修。
八世祖朱绍曾曾任山西按察使、湖南巡抚,授太常寺卿。
九世祖朱桂桢1799年、嘉庆四年中三甲念七名进士,曾任浙江按察使、甘肃、山东布政使,山西巡抚等职。
十一世祖朱和钧1895年任台南知府,台湾割让给日本时告假内迁南京。
五世祖朱元英重孙朱澜,朱澜进士及第,历任天津知府、按察使等职。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朱澜集资在南京鱼市街处购房重建,共建成住房百余间,东临居安里为前门,西墙临鱼市街;三排十进,三进大厅中央悬挂御赐匾额《金殿传胪》,下悬《春雨堂》匾,当时南经市人称之为朱御史府。  
老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仅存居安里一处两三间房,由朱亦松后人居住外,朱御史府第已全部改建为高楼民宅。
母亲便是在这豪门深宅里长大,外公最喜欢母亲,在那个特别重男轻女的年代里不送儿子读书,而让母亲念完初中实在是件背道离经的事了。
母亲善良豁达、知书达理,我们的幼年、童年,就是在母亲讲授的“孔融让梨”、“铁杵磨成针”、“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岳母刺字”、以及二十四孝、三字经的故事中长大的。她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宽容、诚实、厚道、忠孝。
母亲好读书,凡是我们借回来的书,无论是古今中外的书,还是直、横排版的书,她都会仔仔细细地读;她记忆力特好,在八十八岁时,还能一字不差地为孙女背诵“木兰辞”。
我在1971年那个大灭封资修书籍的时代里,借了本《魏汉六朝诗选》,花了好几个晚上,把它全部抄写了下来,带回家后,母亲照例是细细的读,后来我有了这本书,就翻出抄本准备付之一炬,无意中看到母亲为我添加上遗漏“木兰辞”里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四句。我为母亲这种读书的认真态度而震撼,尽管纸张黄暗粗陋,我书写的字又东倒西歪有点不堪入目,我还是把它珍藏起来,我是珍藏着母亲的精神、母亲的教诲。
五十五年前,无端的灾祸从天而降,是体弱多病而无比刚强的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独自抚养十二岁至两岁的五个儿女。
面对穷困和饥饿,她清高和坚韧;面对歧视和屈辱,她坦然而孤傲;面对疾病和苦痛,她豁达而乐观。
1960年,在举国吃不饱的日子里,我家还要把少得可怜的口粮卖掉一部份,来换取能买回其他粮食的钱以维持一家六口的生命。在这样的状态下,母亲风湿病复发,手和脚的关节全部变形,人瘫痪了。因疼痛日夜难入睡,极度的营养不良使她又患上水肿病,全身浮肿,看到她的人都说母亲难逃此劫。
对惊恐万状的我们,母亲说:“我不会死,也不能死,我是盆箍,这个家就像木盆,我一倒盆就散架了。”母亲就凭着这个坚定信念,无畏地直面疾病和死亡。说来难以置信,母亲在没有看过一次病、没有吃过任何药的情形下,活了下来,还活到了二十一世纪。
母亲的不凡,体现在她的博爱和同情心上。她对邻居的孩子亲切、慈爱,讲故事、教生字,孩童的稚语她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因此,天马山下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永远充满着笑声,永远是那十多家孩子的天堂。
曾经常来我家聚会的同事对妈妈说:“李妈妈,您家太温馨了,就是屋小了点!”母亲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令他们肃然起敬。四十年后我们多次聚会时,他们总还是念念不忘,赞叹不已!母亲的话是:“屋宽不如心宽”。
母亲的同情心特别丰富,她见不得可怜的人,见到穷困的人,必定解囊相助,尽管我们是有上顿无下顿的家境;见到不平的事她一定会去说,不管对方是怎么强霸的人;见到邻居打孩子,她必定去制止,孩子哭,她也哭。
母亲热情真诚,从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十几年来替邻里读信写信,排忧解难,不厌其烦耐心细心地尽力完成之。因此常有十里外的人来找她。
母亲认为“人可以无钱,绝不可以没有知识。”
所以无论生计怎么艰难,坚持送我们上学读书,要不是那个读书论成份的年代,我们何至于把读书的心愿赋予我们的第三代。
可以告慰母亲的是,第三代全都读完了大学或研究生。
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我轻轻翻动着那本珍藏的,小时由老大传到老五、业已破旧不堪的新华字典,这本小字典几十年来一直被母亲置放在她的枕边。
我曾经问她:家里辞源辞海都有了,您还留着它做什么?她说:你的几个弟弟都在异乡,有它,我就能嗅到他们的气息。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八年过去了,母亲的音容相貌总萦绕在我的梦里,从来没离开过我。每当想到母亲的坚强和宽容,我的心就能平静如水,然而一想到母亲遭受的精神和身体的折磨和煎熬,我又在梦中哭醒。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在纸钱明烛漫天烧的日子,让我的思念化着缕缕青烟,萦绕在母亲身边。
愿母亲的精神和博爱永远与我同在!
愿母亲以她的宽容、诚实、厚道、忠孝去净化另一个空间!

清明祭母(2009年清明)
断魂残泪又清明,香烛纸钱呼唤轻;天也怜儿啼血尽,霏霏细雨净亲茔。

写在母亲仙逝日(2010、7、26)
八载音容绝,饥寒两不知;梦中慈母爱,梦醒孤儿痴。
遥祝母康健,远离病药医;来生承舐犊,万世紧相随。

母亲的思念(2011年清明)
清明有雨,才能显出它真切的悲凉和深切的思念。是清明成全雨,赋予雨以生命,赋予雨以诗意;是雨衬托了清明,给清明以色彩,给清明以浓情。
今年的清明无雨,北京不似长沙,几十天难见一滴雨,哪会为我的清明而大发慈悲。佛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心中有雨不就是漫天霏霏了么。
我摆上一杯酒,恭敬虔诚举杯相邀,您隐现在天空,深情凝视目光如哺。您笑容依旧,流露着淡淡的愁容;您声音如昔,跳跃出轻颤的音符。知您心以我心,弥满着深远的思绪和无尽的依恋!
“男儿有泪不轻弹,”痛彻心扉难自持。男儿七十泪泉涌,重续天伦未有期!
记得您说过:老了终要走的,但愿没留给你们思念的负担。中壮年时,您的话我没有听进去。而今我忘不了您说过的话:亲人远离不能流泪,心乱如麻会造成他的紊乱,亲人间心有灵犀啊。
忘不了您说的:将来最孝顺的祭奠,就是一代胜过一代,一代比一代幸福!
泪如泉涌!
在泪里回忆体会您的爱心与温暖,在泪里重整我将老的心。
曾经我微笑着面对苦难和屈辱,曾经我刻苦地攫取知识和力量,曾经我坚毅地跨越坎坷和挫折,曾经我淡定地接受名誉和地位,我生命中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您!
是啊!有哀愁就会没有遗憾,有泪人生才永沐春风。
十年了,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您长伴着我,再扬起风帆,莫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追求人性之完美,完美余生之追求,生命了无遗憾。
                                                     

忆母•7.26祭(2012、7、26)
五五运动来,一夜落地狱;囹圄禁囚父,相煎急雨骤;
友朋恐牵连,单位立驱逐;低因阶级故,贱赐斗争酷。
漏船颠恶海,破屋沉溪谷;母残五子幼,环拥一怜哭;
六口生无计,空气难果腹。囊中无半钱,四壁无长物;
补丁叠补丁,空窟对空窟。母亲心决绝,坚忍承辛苦;
万幸姑、舅在,生死共荣辱;凛然无反顾,坦荡任嚣簌;
宽容胸似海,刚正气如竹。辛苦由此始,屈辱相煎促;
含悲冰霜途,茹泪荆棘路;中年多病痛,跛足谋虀粥;
生活独劳累,歧视常相触;强撑羸弱体,不惜五尺躯;
肱骨关节僵,十指全弯曲;营生三尺桌,本小何堪数;
白手多惨淡,奔命历寒暑;辛劳无日昼,艰苦独承趋。
强令儿上学,学校门前嘱:“家贫不足虑,自贱不可恕。
读书最要紧,志气不能输;认真加刻苦,品学双修足;
风光过眼事,富贵虚如阒;人生当独立,行为脱低俗。”
风霜年复年,儿大母病笃;姐弟为生存,辍学奔波促;
求职皆碰壁,心屈无处哭;社会少公允,阴雨无晴日。
母亲胸豁达,怀瑾手握瑜;温柔性敦厚,病榻语语嘱:
“自古天行健,守义穷弥笃;自弃不可取,四书莫忘读;
古今重道义,圣贤多颦蹙。眉宇辙不同,满堂珠万斛。
前途当自重,理明仁益熟。”耳闻母教诲,心中有兰馥;
努力四十年,一日不敢曝;位卑和位升,廉正亦清肃;
不为利所动,不为权所束;真善终生求,家国生死与;
安贫为守道,长乐因知足。欣喜母长寿,四世同堂福。
孙辈皆成器,品行如冰玉;学业均有专,气节如篁竹。
冬去时转暖,苦尽甘来日;心宽留典范,老病存风骨。
八十不释卷,儿时诗书熟;八五背木兰,孙女皆叹服;
天命终难违,九十乘鹤去。三魂失两魂,天翻亦地覆;
慈母爱难忘,长使泪汨汨;祈求万世随,世世报舐犊。

清明思母亲(2013年清明)
北宋词人晏殊说“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又到踏青扫墓的时日,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悲哀与怀念。
2002年7月26日,我那久经病痛和生活折磨的九十岁的母亲,终于放下了她在人世间所有的挂牵,驾鹤西去了。
四月百花齐放,我不曾与母亲一起欣赏过这迷人的春景,不曾与母亲漫步在美丽的湘江之畔,只记得母亲拖着她那半残的躯体,奔波在岳麓山和城东的十里荣左公路上,为幼小的五个子女挣回赖以生存的柴米钱;只记得她的跛腿痛的无法忍受时,就走进路旁的药店,化四分钱买二包“何济公”,倒进嘴里合着唾液吞下去,稍歇片刻又踏上谋生之路。待到儿女们参加工作后,母亲却瘫痪在床,无法踱步在美丽的景致下,这就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岁月匆匆,母亲的关爱、呵护依然温暖着我,尽管我经历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生存烦恼和难以言状的生活坎坷,居然在母爱的磁化下全变成了甜蜜回忆,变成了幕幕喜剧在脑海中回旋,这就是母爱的力量、母爱的伟大!
“逝者如斯”,时间流逝,我的思念不绝如缕一直萦绕在心头,难以断绝。这种悲痛的怀念何时得以终结?不会,永远不会!
风轻轻地吹,雨淅淅地下,蒙蒙天空中,母亲面带笑容地望着我,依旧是那亲切而慈爱的吴音传入耳中:“不要记挂我,你们好我就好。”我知道母亲的牵挂,四世同堂和孙辈的成才让她走得那么满足和安详,她笑着走的,她最后的笑永远铭刻在我的心底!此刻我笑了,我知道,母亲要的是儿孙的笑,如果见到儿子流泪,母亲定会泪流成河,我再不会让母亲流泪的了。
母亲走了,在恒久的思念里,我明白,燕子能再来,杨柳能再青,母亲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晚年的是母亲的精神和年年度度的清明节。


[ALIGN=CENTER][/ALIGN]
1楼
好文章。忆母情深,大孝大义。
2楼
多么深刻的爱,多么富于表达力的文笔。笔下沉浸的爱恋之情令人动容。
3楼
精典的思母美文!赞!
4楼
谢谢缪赞,文章一般,感情是真的,我也相信大家爱妈妈的情感都是深刻的!

文章改不了,其中有个错误,“母亲离开我已经十一年九个月十五天了,我的悲哀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弱,一回想起母亲,心情照样如当日噩耗来时的山崩地陷、万念俱灰。”是十一年。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