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文]祭母文

楼主
[随笔、杂文]祭母文
 祭母文

齐凤池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一日子时,朋友德生母亲不幸去世,早五点他给我打电话请我去帮忙。早六点到了德生校长家,家里已经被纸钱烟火白花装扮了。挑连纸挂出去了,但批殃还没写。

人过世,批殃是很讲究的,字数要出现单数,男的写故显考,女的写故显妣。八十岁以上写耄寿,九十岁是耋寿等等。这些都是固定的。

主持丧葬仪式的王老师,是教化学出身的,他主持过很多丧葬仪式,送走了很多亲朋的家属。他不会写悼词,悼词都是别人来写,这次他主持,悼词就托付给我了。而且还特意要求,要我顺便写张讣告和祭文。

批殃,讣告,悼词都好写,只有老人家的祭文是个难题。要说写毛笔字,大字小字我都敢写,悼词讣告也写过,而现场写篇祭文,需要马上张贴出去。这真是现场考验我的文字功夫了。没办法,王老师主持的悼词我一会就写好了,讣告几笔也写就了,只有祭文了,我还真的动点脑筋了。因为来德生校长这里帮忙的都是学校的老师,有的还是从前和我一起工作的语文组老师,虽然,我离开学校好几年,但语文组的老师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的,要写就得说的过去,别让他们见笑了。

上午,十二条七米长的挽联,用斗大的隶属写在了白布上。黑色大字像噙着泪水,很醒目。大小的挽联,写了上百幅,我的头上也出了汗水。所有的纸扎需要贴的挽联都写好了,我把德生校长叫来,询问了他母亲的生平。

母亲刘氏,生于公元1930年,七岁丧父,母亲拉扯她和三个哥哥相依为命。1943年二哥三哥被日本鬼子抓去当劳工,至今未归。母亲十八岁嫁到柳家,开始侍奉公婆生儿育女,养育了一男五女,其中一女地震中丧命。1958年母亲参加工作,在煤矿职工食堂做饭,1960年挨饿辞去了工作。1971年又重新参加了57大队家属工,直到退休。

把五个孩子拉扯大了,都成家有了后代了,她患了中风,瘫痪在床十八年多,是孩子们精心照料,度过了十八年病痛折磨。最后,患上了并发症,弥留了一周多时间,才闭上了劳累一生的目光。

                 讳

附经幡,故先妣,柳府,刘氏庆源,老太君耄寿,八十一,之,灵幡。

经幡七个写字的位置。3245312字数要求。

讣告,家母刘氏庆源生于公元一九三零年五月四日,殁于公元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一日子时,享年八十一岁。定于十一月三日上午九时奠纸,十一点用餐,十三点出殡。不孝跪告。

                                                     恕告不周

                                                    不孝之子跪言

                                                   2010—11--3

祭文如下

冀东寒月,风动凉阴。庚寅霜日,吾心悲切。

慈母刘氏,患疾卧榻。十八余载,尝尽疾痛。

子时驾鹤,天降雷声。孙男弟女,亲朋人邻。

欲哭无泪,肝肠断裂。痛失大爱,天地悲情。

 

菊蕊失色,日月无辉。冷风习习,风诉哀音。

吾母刘氏,历经风寒。悯凶童稚,慈父见背。

母携幼子,相依为命。二兄被掠,赴日劳役。

尸骨何处,杳无音信。

 

母嫁十八,为媳人妻,传承祖训,赡养双亲。

呵护儿女,循循善诱。邻里触之,善良本性。

亲朋和睦,平易近人。人格质朴,口碑大德。

妇孺敬仰,流传佳名。

 

八十余载,一身洁净。行走崎岖,静对人生。

是日辞世,无牵无挂。无怨无悔,行走从容。

撒手人寰,回眸亲朋。呜呼哀哉,痛失吾母。

永世勿忘,音容长存。儿女跪奉,天堂有音。

                             

 

                             不孝儿女,敬挽跪奉。

                            公元2010年11月3日。

 

 

1楼
齐凤池好才!很感动!在农村做丧事,也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写祭文的都是文章妙手!欣赏!
2楼
齐先生好笔力,见尽高才。赞!
3楼
挚爱之词,殷切祭言,悲恸深沉,文采飞扬,感天动地,精彩之笔!
4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南国杜鹃[/u]发表的内容:[/b]

齐凤池好才!很感动!在农村做丧事,也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写祭文的都是文章妙手!欣赏![/QUOTE]临时逼出来的。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