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词曲之别·上】

楼主
[讨论]【词曲之别·上】

(ZT)   作者: 牛一云起

自乐论之,词曲皆咏依声,同体而异形。自源论之,词为西域来,曲虽源于唐时,然后多借胡力,兴于胡元,皆非本土。至今,又皆成格律诗之变体。
  
  虽词曲相同甚多,然笔法迥然,各有声情。任半塘《词曲通义·性质》云:“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刚阳;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为豪放;曲则以豪放为主,别体则为婉约;词尚意内言外;曲意为言外而意亦外--此词曲精神之所异,亦即性质之所异也。”半塘先生所云,诚要言不繁也。今以其言为纲,概而论之。
  
  一:雅俗
  
  词原俗,后藉历代文人共推,终至文雅。虽耆卿、少游、山谷、无咎乃至清真亦有俚语,然终为少数,故人多称之为“雅词”。玉田《词源》云:“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沈伯时《乐府指迷》亦云:“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故清·朱彝尊倡“醇雅”,选编《词综》而张其说。至于易安《词论》称耆卿“词语尘下”,晏元献斥耆卿,东坡讽少游,法秀讥山谷,皆此意也。
  
  曲尚俗,最忌文雅,文雅之曲人讥为“浓盐赤酱。徐渭《南词叙录》云:“夫曲本取于感人之心,歌之使奴童、妇人皆喻乃为得体”。故王静安先生《宋元戏曲史》有云:“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辄以许多俗语,或以自然之声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静安先生所云自古未有亦非恰当,若俗语之用,《敦煌词》中甚多,且古乐府中亦非寡数。而衬字亦非曲独有,前有《敦煌词》,后有李易安等词皆可见衬字,不过所衬字数颇寡而已。然静安先生此语却道出曲之特色,曲子甚至于视能否熟用俗语,来查测其是否本色之法。
  
  虽曲之俗几无禁忌,然亦非无法度者。王骥德《曲律》云:“著不得一太文字,又著不得一张打油语,须以俗为雅”。此诚佳言也。余者若李渔之“雅人俗子,同闻共见”。周德清之“太文则迂,不文则俗,要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此皆言曲须雅俗共赏,“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之特色笔法。
  
  二:直曲
  
   词笔尚曲,忌直露,正所谓千曲万折以赴,纵豪放词亦不宜粗旷。刘过之《沁园春》“斗酒彘肩”词,后人讥为叫嚣。此言虽刻薄,亦非过论。故刘熙载《艺概》云:“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之味,倚声家得之”。江顺诒《词学集成》亦云:“有韵之文,以词为极,作词者着一粗豪不得,读词者着一浮燥不得,夫至千曲万折以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亦云:“尚一直说去不留余地,虽极工巧之致,识者终笑其浅”。此皆言词须以曲行笔,以折布局,方为佳篇。
  
  曲则最忌曲笔,虽名“曲”,实直也,可谓之率真。李渔《闲情偶记》云:“《牡丹亭》之《寻梦》《惊梦》虽佳,犹是今曲,非元曲也……‘良辰美景奈何天’等语,字字俱费经营,字字俱欠明爽,此等妙语,止可作文字观,不可作传奇观也”。故王骥德云:“曲则惟吾意之欲至,口之欲宣,纵横出入而无不可也。故吾谓快人情者,要毋过于曲也”。姚华《曲海一勺》亦云:“取材不拘,放言无忌”。然曲法虽尚直,却忌淡如白水。徐大椿《乐府传声·元曲家门》曾云:“直必有味,俚必有实情,显必有深意”。故曲之浅直,似易实难,颇俱古风之旨。一味淡中求淡,浅中求浅,亦非曲之旨也。

1楼
作者:牛一云起
2楼
梦梦,小渊来看你了~~~~~
3楼
小渊家, 好高兴在这看到你. 一直弄不清词和曲的区别所在,

读了这篇后, 如堤蝴灌顶, 谢谢你.

[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渊[/u]发表的内容:[/b]

梦梦,小渊来看你了~~~~~[/QUOTE]
4楼
小渊老师认识他吗? 是小渊的师傅?
[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渊[/u]发表的内容:[/b]

作者:牛一云起[/QUOT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