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三尺有神明

楼主
举头三尺有神明

金凤

看过作家蒋子龙写的一篇文章,是讲二十年前他上五台山的亲身经历。

我刚好在二零零六年的夏天到过五台山,所以对他文中描写的景点既熟悉又亲切。他所讲的故事,也让我记忆鲜明,感触很深。

一九八七年夏天,蒋子龙和三十多名作家,编辑,参加山西省作家协会组织的文学笔会后,一起上五台山旅游。

他们到了一处叫佛轮常转的地方,那里珍藏着一座遐迩闻名的转轮藏。转轮藏为木制,是明代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由五台山著名高僧憨山大师自募资金、自己设计制造的。它有六角二十一层,高十一米,上大下小;底层装有转盘,轻轻一推,即可旋转。设计新颖,别具一格,为木结构制作精品。据说,制作此转轮藏的用意不仅在于珍藏经卷,还有“法轮常转,碾碎罪孽”的作用。用手每转动一次转轮藏,就如同念诵了一遍经卷,使人免去一切烦恼。

导游告诉大家要顺着时针转,这样就可以消灾免祸,一生平安。这时,一个年轻的女编辑跳出来抢风头,大声说:我就反着转,又能怎么样?后来也有其它人跟着起哄,也开始反转佛轮。他们口无遮拦,高声喧哗,招摇张扬的举止与肃穆安静的禅房寺庙极不协调。

后来他们经过一个大殿,看到许多僧人在做法事。游客们都安静地聆听、观望,气氛庄严肃穆。忽然一个容貌美丽的尼姑引起了这帮文人的注意。那个反转佛轮的女编辑又开始品头论足,说长道短,一点不收敛。尼姑一定听到了她的言论,也许是为了不影响法事,就悄悄从后门退了出去。

最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叫“佛母洞” 的地方。佛母洞又被人们称为千佛洞,按佛经说,释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即摩耶夫人。她是古印度天臂国善觉王的女儿,迦毗匀卫国净饭王的第一夫人。

千佛洞之洞,分内外两洞。外洞大而明,内洞小而幽,中间有一个扁圆形孔穴相通.内洞中,可以容纳五至七人。内洞的洞壁上,山岩经水溶化,产生许多乳石及石笋,夹有各种色质,犹如人体心肝五脏,洞形又呈葫芦形状,后人便称之为母腹。佛教宣扬进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复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烦恼,获得无上欢乐幸福。

听完解说,一个知名评论家首先钻了进去,他刚下去,天上忽然飘起了蒙蒙细雨,打湿了地面。於是别人怕弄脏衣服,就都停止了脚步。评论家在洞里孤零零的,就招呼外面的人下去。看没人响应,就开始蛊惑人心,信口开河:下来啊,我真的看到了佛母的心肝五脏……有人在洞外问:你怎么知道那就是佛母的心肝?他说:跟人的一个样。那人又问:你见过人的心肝五脏吗?他说:我没见过人的还没见过猪的嘛!

这种亵渎神灵的话语,实在是有点过分,粗俗。不过,大家谁也没有在意,回去的路上,依然谈笑风生,心中毫无半点不适之感。

没想到,旅游车行至半山腰的时候,忽然发生意外。车子摇摇晃晃,头朝下呼悠悠地翻到了山沟里。万幸的是,虽然车子严重损害,不少人受了伤,但无一人死亡。

蒋子龙说: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口无遮拦的女编辑当时的惨状:身上别处都完好无损,只是头上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而那个刚才在山上曾钻进“佛母洞”的评论家,也是别处无恙,却惟独撞伤了嘴巴,肿得老高,象极了猪的大长嘴。他的样子显得十分滑稽好笑,可当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直觉得毛骨悚然!因为人们都还记得他在“佛母洞”里那番关于猪的亵渎……



蒋子龙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到:守住心就是守住嘴,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绝不妄加评判。


看到这里,我感触良多。对我们许多无神论者来说,车祸和前边的不敬言行可能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当事情发生了,人们不禁要扪心自问:自己张扬无忌的行为是否在冥冥之中触犯了什么东西,而招致惩罚、身遭不幸呢?

确实,对于你不理解的东西,可以不信,也可以不屑一顾,但是切不可以口无遮拦,胡说八道。尤其在五台山那样的佛门圣地。

古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循规守法,不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到哪里都混不吝的滚刀肉确实让人心生厌恶。

口中留德,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人,对事,对自然界的一切,都要宽容,理解。实在理解不了,发发议论,提个问题,并不为过。但过分恶毒,诅咒别人的话,就要严格控制了。

其实这一点,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心里也常常会产生恶毒之念,比如前几天,我在学校吃了一张罚单,罚单上说我的停车证展示得不清楚。我一看那几十元的罚款,气就不打一处来。停车证不是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吗?只不过那天遮阳板稍稍挡了一个角,那检查员只要掂掂脚尖、伸伸头就看清楚了。生气的瞬间,心里也狠狠地骂:这家伙真XX缺德,叫他没有好下场。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自己的错,谁叫自己把停车证遮住了一角呢?


忘了在哪里看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年轻人和他的老板搞不好关系,常常发生口角。有一次在气头上,年轻人就恶狠狠地骂了他一句:你这种人,整天想着整人,出门就让汽车撞死你!他呈了一时的口舌之快,觉得十分过瘾。

几个月之后,老板有一天忽然没来上班。后来公司里得到消息,他出车祸死了。

按说眼中钉除了,年轻人该高兴了罢,可事实正相反。他开始内疚,后悔,觉得自己一语成谶,恶毒的诅咒促成了他的死亡。於是,夜里常做恶梦。梦见老板披头散发,青面獠牙地来到他的身边,向他讨债、索命。(咦,这故事怎么有点儿蒲松龄《聊斋》的味道?)

这样的故事听着就让人后背嗖嗖冒冷气,如果不说那句话,老板出车祸死了,年轻人的良心是不是会安静一些呢?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中国旅客到泰国游览之后,到一个礼品店里买记念品。她嫌礼品太贵,就和售货员讨价还价。售货员说:我不能给你减价,因为老板不在,我做不了主。游客说:这样吧,你给我减价,我给你回扣。这样你和我都得好处,反正你们老板也不知道。女售货员说:老板不知道,可是佛知道。

不能因为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道,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啊。


1楼
神明在自己心内,人存敬畏之心则离神明不远矣。
2楼
一篇通情达理,语重心长的好文章!
文中讲述的故事,很吸引人。有的时候,事情发生得似乎正是报应。不禁让人问:“张扬无忌的行为是否在冥冥之中触犯了什么东西,而招致惩罚、身遭不幸呢?”
人要有口德,心不要有恶念。即便没有现世报,与人为善,也是做人的美德。
中国人是相信因果报应的民族。“举头三尺有神明”告诫人们,人在做,天在看。
3楼
jinfeng有福!
4楼
金凤此文,惹我共鸣。

去年六月,我随团游华东五市,车上一年轻人,不时口出污言,大声喧哗,团友多不悦,却无奈。至游无锡灵山大佛,此人更口无遮拦,随意亵渎神灵,令我心头不快,一时难耐,向其进言:我们身处灵山圣地,举头就是神灵,要人人自重,敬佛慎言,如口无遮拦,于己于众都无益。大慨见我态度真诚,讲得有理,年轻人虽泱泱,却是纳言:我是无心随口的。。。却自此慎言,满车安然。

类似蒋子龙写的故事,我听过不少,举头三尺有神灵,绝不可以轻言“没有”“不信”。即使你认为“没有”或“不信”,神灵圣地,自重慎言,绝对需要。其实,敬神,也折射敬人。相互尊敬,和谐相处,何乐而不为?

金凤借“举头三尺有神明”一言,发挥成一篇文章,让读者我,听过故事,警醒心灵;读过文字,更明事理。细品金凤“举头三尺有神明。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循规守法,不为所欲为。”的心语。举一反三,于生活,于论坛,于文字都要“循规守法,不为所欲为。”于人,于事,于文共举和谐。

当今美华,已呈现良好互动,和谐相处的气氛,大家再加把力,多写文章,多作评论,美华论坛必可红火起来。2009,我极期待!

风中秋叶临屏
01-08-2009
5楼
"古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循规守法,不为所欲为".
中国从来没真正的宗教,也不知为什么.
人世有很多未知,没知前就该信上帝.
蒋子龙最近的<农民帝国>很值一读.谢.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