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偶尔政治

楼主
[原创] 偶尔政治
久居美国以后就知道美国人是毫不关心世事政治的,似乎政坛风云与己无关,政坛是个污浊不堪的地方,洁身自好的人应该远之,有些人即使参加了投票都不愿多说,好像多说了就给人有了同流合污之感。

九十年代末,在图书馆里偶然摸到一本书,那是马侃的传记,吸引我注意的是他的海军航空兵生涯,即使不波澜壮阔,至少非同寻常。后来,从书中看到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美国的海军上将,不要说在美国,就是在全世界,这样的家庭都是凤毛麟角的,于是我对他产生了兴趣,那本书看起来真不费劲。

马侃的故事情节惊险,自然是拍电影的题材,虽然他并没有击落敌机,也没有击毙敌人,而自己驾驶的运输机刚上蓝天就被越共击中,结果,刚到越南就当了俘虏,对一个飞行员来说,这与其说是光荣,不如说是倒霉。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因为他的父亲当时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他当然被越共当成手上的一张王牌。于是,这张牌就在美国和越南之间打来打去,一直打到战争结束,他的越战经历不是打敌人,而是敌人打他。他纵然是个勇士,因为这样九死一生的经历大多数人不可能有,不管是自觉自愿,还是命运使然,总之,他经历了,因为经历,他就有了发言权,有了今后玩政治的资本。

五年前的一天,我又看到了另外一本书,抓起来一翻,无意之中看到了
“夏威夷大学”几个字,我的神经因为这几个字而过敏,因为我熟悉那一片幽绿葱茏,百年榕树静卧在白天的湿热和夜晚的微风中。

写这本书的人叫奥巴马,他的父母,一个是从非洲来的留学生,一个是
美国的白人姑娘,在校园里结识,在校园里相爱,结果有了一个黑白混血儿,这个故事本来不算太传奇的,可我恰恰被书中的各种夏威夷语的路名巷名搞得心潮起伏,就是因为我熟悉,我知道,所以,我就不知不觉地走近了作者。

奥巴马的身世非同寻常,一个黑白混血儿却成长在以亚裔人为天下的夏
威夷,让他一个月吃大米饭应该不算惩罚的。他的成长伴随着无数的困惑,
艰难的思考,因为他的非洲人的血液,还有他所目睹的一切。他的白人外祖父常对陌生人戏言说,奥巴马是夏威夷王朝的后代,陌生人大概都信以为真,而这样一句玩笑又很能说明问题,他是个多民族的混合体,无论是从外表,还是从内心。他不用去当兵打仗,而是进名校,念好书,做善人,这一切无可指责,毕竟是和平时代了,他与马侃不属于一个时代。

这本传记由奥巴马亲自执笔,结构合理,细致生动,隽永流畅。这人即便不当政治家,当个作家是可以胜任的,他用笔头收买了我,我从此知道岛上还曾生长过这样一个别样的混血儿。

在我所看过的英文传记中,这两本传记我是一页一页看完的,态度毕恭毕敬,几乎有很私人的原因。没想到又过了几年,到了2008 年间,马侃和奥巴马成了美国总统位置的角逐人,于是,不仅别人的热情,连我的热情也随之高涨,我感觉自己当初下的赌注如今要开盘了,不禁为自己的眼光而沾沾自喜。

民主党的初选,克林顿夫人本来已经坐稳的候选人位置被移动了,被奥巴马这个毫无名气的混血儿所打败,年轻和朝气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人们希望看新面孔,与这个背景平凡的人有认同感。很多年以后,人们也不会忘了这场较量,我当时和本地电视台的一个政治评论家打赌,结果我瘾了,他只好在日本餐馆请我一顿,并且开始虚心地听我对时局的分析,随着众多的年轻人参战,民主党病入膏肓的身体好像有了复原的希望。

周围的人开始谈论政治,开始争得面红耳赤,因为两党的理念和政策背道而驰,往东走,还是往西走,似乎有关美国的前途和人民的未来就在这一选,不管是经济方针,还是医疗制度,都与民众的利益休戚相关,人们怎么会袖手旁观?残酷的现实让人们猛然醒悟,政治原来关系着平民的餐桌。

奥巴马像个邻家男孩走到美国政治的前台,他没有父亲,没有显赫的家庭,没有遗产,外祖母至今住在五百平米的公寓,妹妹妹夫就是普通教师,走在大街上没有会注意。这样一个无名小卒是如何走到今天,对于大家来说仍是个迷。不过,多数人喜欢他,因为他的讲演,因为他的有色容貌,因为他所持的观点,也许因为他的年轻,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接力棒应该传给下一代。

奥巴马实际上是一介书生,为人和善,文笔优美,在学校篮球队里是个替补,永远打不了主力。一年之前,几乎无人知晓这个来自海岛的黑白混血儿。去年的圣诞节,他们一家四口来海岛探亲,挤在经济舱内,与平民百姓并肩而坐,我当时就猜想,这可能是此人最后一次做普通人了。

他来自夏威夷,却扎根在芝加哥的黑人区,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原因。一边是大海美景,古风良民,另一边是民不聊生,藏污纳垢,而他这个小知识分子却选择了后者,很有点当年中国青年上山下乡的味道。据说,当年他法学院毕业,如果在华尔街寻职,六位数的工资根本就不在话下,而他偏偏回到了芝加哥的黑人区,偶然之中有必然,在迷信的中国人眼里,他的那对招风耳是要走运的。

马侃是军人出身,应该会奉行美国的“大棒子”政策,哪个国家不服他,他就出兵,典型的“鹰派”手腕,他是美国六十年代军校的产物,本人的军旅生涯决定了他的治国理念。当人们反复强调他的英雄事迹时,我就想起八十年代的中国,一阵“要革命功臣让位”的呼声引来的是愤慨和不满,“老子打下的江山能够让给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孩?”这句话听来耳熟,想来有理,可那时的邓小平英明果断,顶住一切阻力,决定“一刀切”,为了安慰元老,临时弄了个中央顾问委员会,这名字如今听起来遥远的有点像是出土文物。

如果美国产生一位高龄总统,不管这位总统当年是如何勇猛,毕竟英雄迟暮,据说,里根总统在位的时候已经患老年痴呆症了,更别提毛泽东在七十二岁时发动了那场文化大革命。周围的人听我讲这些开始神情凝重,但他们坚信,美国的白人是绝不会让一个有色人当总统的,他们情愿让一个白人女人当总统,也不会让有色人得逞,包括亚裔人。这话我听过不知多少遍,很有宣判的味道,在座的顿时哑然。

这场竞选战本来就热闹非凡,后来,由于马侃选择了阿拉斯加州的佩林作为他的搭档,使这场游戏变得更加戏剧化。这两个州远离美国的政治中心,所以无足轻重,人们历来逍遥在政治纷争之外,因为这两州所持有的选票太少,根本无关大局,因此竞选人没有必要光顾,也没有竞选广告。

而这次却例外,这场政治游戏把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两个最不显眼的州推上了美国的政治舞台,可以想像大选的那天,阿拉斯加历来属于共和党,也就是力挺佩林,夏威夷是民主党的天下,也就是为奥巴马欢呼,此番情景可能是百年不遇。

因为两本传记使我对两个完全不同的总统候选人有了皮毛之解,就好像被我看好的两匹马开始了最后的赛跑,多少有点兴奋,兴奋之余还有思考,选民应该考虑的是候选人将要奉行的政策,否则,岂不是太白痴了。

                                                                 
         9/30/08
                                      [em50][em50][em50][em50][em50]
1楼
老九这篇有点嚼头。
我来美国也晚,对美国的政治还不了解。
只是从我的餐桌上看,小布该下课了。
2楼
九娘的《 偶尔政治》,行云流水,很有启发性。
3楼
不到一个月,大选就有结果了。如无意外,小奥应该能当选。。。

最近看SNL,那几个模仿小奥,麦侃和佩林的演员维妙维肖,让人笑弯腰。
4楼
美国的国情我不太了解,美国人对政治的冷热,对大选的态度,只是偶闻间窥,不着边际。我只知道,四年一届的美国大选,是全球的热点话题,或许,这是对政治家们而言的,正如九娘版主所言,“久居美国以后就知道美国人是毫不关心世事政治的。”
若大选关乎平民的餐桌,平民还是会“偶尔政治”的,仅餐桌的政治而已。
版主的文章从一个侧面使人了解到美国的总统候选人是不问出身的,本届两候选人一个曾为战俘,一个出身寒门。美国的越战战俘可以攀指总统宝座,而中国的朝战战俘,如今早已灰飞烟灭,成为冷落人世的历史陈迹。美国的平民混血儿可以昂首竞选总统,而中国的黎民百姓呢,我不知怎么说好。
当代美国人不关心政治,以前中国似乎人人关心政治,又如何呢?
现在中国百姓也关心政治,但都是餐桌的政治。
5楼
"美国的越战战俘可以攀指总统宝座,而中国的朝战战俘,如今早已灰飞烟灭,成为冷落人世的历史陈迹。美国的平民混血儿可以昂首竞选总统,而中国的黎民百姓呢,我不知怎么说好。"


你这个马甲真有头脑,寥寥几句点到位置。

战俘活在中国是一点戏也没有了。
朝鲜战俘不讲也罢,讲起来真的辛酸,
这种题材可以写巨作,哈金写了一本。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