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朱先树评冷慰怀诗集《审视生命》

楼主
诗人朱先树评冷慰怀诗集《审视生命》
执著的追寻者
——读冷慰怀诗集《审视生命》
○朱先树

80年代中期,我就认识了在洛阳一家工厂工作的冷慰怀。他热爱诗歌,参加了《诗刊》创办的刊授,并积极为刊授改稿会等出力。从这以后,他竟连续坚持了十多年的刊授学习,发表了不少作品,在各种赛事中也获过不少奖,有的作品被选入各种诗的选本,还出版了诗集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了会员。在创作的道路上,应当说他已算是一个成功者了。
但是据我了解,冷慰怀在生活和创作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坎坷甚至打击恐怕也是常人不堪承受的。但他对诗歌却始终执著地追求着,正如他在《跋涉》中所写的:“真想成为一首诗∕让每个日子都读出韵律”,不过他最后还是悟到了“在生活这首诗里∕灵感并非全是警句”。即使如此,他对诗的爱恋,依然是“痴情不改”,到现在虽然已早知“天命”,却还要漂泊他乡。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并非只为生存,而是为实现自己的追求。现在他又要出版诗集《审视生命》,并要我作序,我想正好借此也可以谈谈他的诗作,以不愧对他的一片诚挚之意。
《审视生命》中所收的作品主要为抒写人生、爱情以及祖国的颂歌,可以说是全面展示了他的整个心灵情感世界。与他的前期作品相比较,的确已经少了许多天真和纯情,更多了些深沉、无奈,甚至苍凉感慨。他在《游子》中写他漂泊的无奈和割舍不断的故乡亲情:“足迹填平了旅途的坑洼∕心却在故园郁郁地绿着”,甚至“月为思念而圆∕夜为眷恋而深∕两行泪流了十年又十年∕终未洗清∕远方慈母的模糊身影”。这种内心的愁苦滋味,的确是难与人言说的。这种感情在《写给女儿》中就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强烈了:“不要催问我伤疤的来历∕不要追寻我未来的行踪∕就让苦涩辛酸∕封藏在岁月心底∕窖成浓酽烈酒∕任我孤独时自酌自斟”。当然这并不是说,冷慰怀的生命热情已经冷却,恰恰相反,他虽生世如“萍”,却能“信步水面∕将波澜和涟漪默默揉碎∕捧一叶碧绿的心境”。实际上他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探险者”:“觅求幸福∕同样是一种幸福∕心灵的春天∕从不怕面对严寒∕多少人寻访了一生∕仍然一无所获∕直到奄奄一息∕才明白幸福∕原本就在心中”。这种辨正的思维,正好是他面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这种思想感情在他的《游子吟》、《人生》、《向日葵》等许多作品中都是表现得较充分的。
冷慰怀的思想感情世界积极亮丽的一面,都是缘于他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爱恋。他的《瓷器》写的是瓷器,而呼唤的却是人间的真情和理解:“以终身的缄默∕站立成洁身自好∕从容面对过烈焰的威逼∕何惧沸汤滚水∥人心是瓷∕无情的击打∕即使远在天涯∕它也会铮然碎裂∥对待瓷器要∕像对待爱人一样∕倘若失手∕昔日的温存∕必将夭折成惨笑的利刃”。冷慰怀对爱的理解可谓是一种相互的依存和支撑,他在《叶片和根须》中就是这样写的:“有多少片叶子就有多少条根须∕地下的坚忍换来地上的翠绿∕叶片为根须喂食阳光∕根须给叶片哺乳水分∥是地上地下的精诚合作∕才站立成树木的伟岸葱茏∕它们温馨欢聚的节日∕就是叶落归根的寒冬”。这种对爱的理解,我想无论是对两个人的世界或者对广大的人群而言,都是深刻的全面的。
冷慰怀的思想感情应当说并非是狭窄的,他面对生活现实,歌唱工作和劳动,歌唱祖国的命运和前途,都写出过一些较好的作品,如《镰刀》、《齿轮》、《走向远方》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钳工邓小平》中对邓小平的描写和歌颂,在众多同类作品中则有其独特的发现角度,写得亲切自然,实属难得。
冷慰怀的诗,在艺术上一般是注意语言的灵动、讲究构思的,读来韵律铿锵,也有余味,而且在表现方式上也在不断探索求新。如《穿越城市》、《姿势》、《停电》等作品,就都在试图突破自己熟悉的路子,从创作求变求新的角度看,这种尝试也是有意义的。当然他的有些作品也还存在太实在、表面浅层、构思一般化的毛病,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整体创作质量。特别是冷慰怀对诗能够如此真诚而执著,我们相信他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的。
                                        1999,6,28于北京




朱先树:1940年出生,四川富顺县人。196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1965年大学毕业分配在中央文化部艺术局工作,1972年调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75年后为编辑室副主任),1978年到诗刊社工作至今,中国作协会员,《诗刊》编委、理论部主任,著名诗歌评论家。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6/12/14/093057.jpg[/imga]
1楼
每一个诗人的成功,都伴随着艰难。。。
2楼
多一分了解,也就是多了一分对诗人的认识。好!办得很好!坚决支持1
3楼
把一些专家学者对诗人的评价引荐给大家,这个主意正是再好不过了。祝贺!
4楼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评论,是对诗人最大的奖赏!
5楼
完全赞同大兵的意见。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