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鲁迅的“两株枣树”》

楼主
《随笔:鲁迅的“两株枣树”》
                鲁迅的两株枣树  
                                   刘荒田
 
   鲁迅的名作《野草》里,有一篇《秋夜》。这一篇未必是最好的,但是最有名的,因了开头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文论文,并不算石破天惊,一个陈述句而已;小学生不一定写不出;中学生写出来大概没问题,但恐怕被少见多怪的老师加上“啰嗦”的眉批;自以为是者干脆把“兩株树”后面的文字缩减为:“枣树”或“都是枣树”。
可是,鲁迅这一名句不只一次被人拿来当文学的入场券。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一鸣惊人的作家和侃家,曾以这一句检验别人的档次,对它不理解、不喝彩的,马上要人家一边晾着去。他的理由是:连“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伟大也领略不了,肯定缺乏起码的艺术悟性。
    不能否认鲁迅这一陈述的巧妙,它至少有两个佳处,一是曲尽作者无聊的心态,所见无不单调,没有意思。二是暗藏作者看的顺序,看一棵是枣树,看另外一棵还是枣树。沉闷的感觉呼之欲出。在新文学起步之初,这无疑是富于独创性的。当然,这独一无二不是没有代价,那就是有目共睹的冗赘。简练,并非对文学语言的唯一要求;有时重复是必要的。恰当,才是更高的境界。
    不过,鲁迅这一句的价值,不宜无限拔高。雕虫小技而已,论白描的本领,这仅算起步;而且,并非全无瑕疵,句中的“墙外两株树”,如果把“两株”删掉,则更加切合人的视觉运作。你既同时看到“两株”,那么该马上晓得都是枣树,后面的“一株是”,“还有一株是”就不够自然。
    至此,想起鲁迅另一句确属妙手偶得、比枣树精彩的警句:“挽联写得好无非是挽联写得好而已”(仅凭记忆,很可能不准确)。学生们读过这首散文诗,不宜依葫芦画瓢,写下:“今天家里的饭桌上,一盘是青菜,还有一盘也是青菜。”“听了这个故事,我的左眼流了泪,右眼也流了泪。”
顺便说说,被抬到不朽地位的《秋夜》,价值被夸大了,它仅仅是不错的散文诗,论思想的深沉,论感情的浩瀚,比纪伯伦差一截。


1楼
"简练,并非对文学语言的唯一要求;有时重复是必要的。恰当,才是更高的境界"。

人生就是追求恰当。
2楼
荒田先生妙说“鲁迅的两株枣树”,说得在情在理,生动幽默。
窃以为文学语言用法六分情,四分理;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为主。如之初兄说,“恰当,才是更高的境界"。
我右脑同意了,左脑也同意了。
3楼
可惜,现在国内中学生的语文课本,把鲁迅的文章,全部删去。
4楼
感谢萧振兄和心之初的关注。向竟生先生问好!
5楼
荒田先生的随笔写得极其中肯。鲁迅就是鲁迅,不宜拔高,也不宜贬低。事实上,两者都没有用。竟生先生所说可是真的?我在报上读到的,只是减少了分量,还有改动了篇目。
问候诸位!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42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