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燕京八卦

楼主
[随笔] 燕京八卦
燕京八卦(1)

算来咱也是个老北京了,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在天子脚下呆了40多年。
然后这40多年中,真正在皇城根儿过日子并没有几年,其中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欧美漂流。在这有限的五分之一的时间里,也没有时间去观赏燕京八景。说来惭愧,时至今日,我还没有领略过香山红叶的热烈和卢沟晓月的清冷,所去过的名胜古迹也完全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那时总在想,等到将来退休了,有大块的时间,再好好儿地听听天桥的相声,逛逛地坛的庙会。敲敲白云观的木鱼,看看雍和宫的香火。到琉璃厂探点儿密,去潘家园掏点儿宝。

说话间,我真的退休了。
然而等到我真正有闲工夫去欣赏这座千年古城的时候,我发现它完全彻底地变了,在传统和现代、野蛮和文明的交汇中,变得陌生,变得模糊,变得让人摸不着北,指不了南。

刚到北京那会儿,我住在紧挨着中山公园的南长街,那里一溜儿四合院。对面的大院是盐城二乔(胡乔木、乔冠华)之一的胡乔木大院,我们这一溜儿不是部长,就是司令。唯有我们相邻的三个四合院是东西南北杂处。出街口左拐就是天安门广场,右拐就是中南海,再往前出溜几步就是西单。沿着街往北出路口,就是北海公园,故宫博物院后门,三座门大院。

在那里我住了10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八一厂的演员刘江老师。那时他和陈强老师、程之老师、葛存壮老师并称银幕四大反角。这位饰演过汤司令、胡汉三的反角,其实并非像银幕上那样的丑陋不堪,而是非常精干的人。每天早晨我们都在一个点儿到路口的公厕蹲点,见面一声招呼,递上一支香山烟或者八达岭,便侃上一阵子。时间长了,成了习惯。要是哪天不见,还真惦念着,想得慌。

住在这里,到天安门广场散步方便,去西单、王府井购物方便,五一、十一看焰火方便,不用出门,拿个马扎,坐在院里就可以看五彩缤纷的焰火。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中心,更是处在政治的风口浪尖,是中国政治的寒暑表,我目睹了一切——该看的和不该看的。我的第一首长诗《我行进在长安街上》就在这里诞生。

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那天正是凌晨三点左右,睡梦中只觉得床在猛烈摇晃,马上意识到这是地震,冲出门站在院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儿房子在左右摇晃。谁也没有想到,此时的唐山已经夷为平地,几十万人的生命毁于一旦。

八十年代第一春,我从苏联回来,工作变动,便搬离了这个四合院。
弹指间三十年过去了。
今年春天,我特地回到南长街看看那个我住过十年的四合院。
往事如烟,物是人非。
当年的老邻居,今可安在?
当年的刘江老师,尚能饭否?


[em49]
1楼
北京,梅瓶去过两次,不过都是走马观花,如心之初所言,留下一个某某在此一游,瞬间美好印象罢了。江南住在皇城根下十年,让梅瓶好生羡慕!三十年后再去看旧景旧物,怎能不油然而生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感呢?收拾心情,暂且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吧。
2楼
又读到江南文,很高兴。

我最风华,最宝贵的大学完后的五年,是在北京玩过。

玩过是不是蹉跎?当年谁能不蹉跎?我喜欢当年北京的韵味,不喜欢今天的找不着北。

“往事如烟,物是人非”,其实物也不是了。老哥多珍重。

3楼
喜欢读江南君的文!感悟很深的语言,情真意切!

问好江南君!
4楼
真喜欢听江南说那过去的事情,有味,有亲切感。期待更多新作。问好江南!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青花梅瓶[/u]发表的内容:[/b]

北京,梅瓶去过两次,不过都是走马观花,如心之初所言,留下一个某某在此一游,瞬间美好印象罢了。江南住在皇城根下十年,让梅瓶好生羡慕!三十年后再去看旧景旧物,怎能不油然而生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感呢?收拾心情,...[/QUOTE]

问好梅瓶。如今真是茶禅一味。
客厅里自书“闲云野鹤”四字,旁边一行小字就是陈继儒的联句: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