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文化

楼主
浅谈茶文化
浅谈茶文化

    茶的学问太深,固我国称之茶文化,清明茶一般是称明前茶,是“清明”时节祭祖扫墓时喝的茶。
    南方的茶树要到“惊蛰”后才抽芽,最好的茶是在“谷雨”前,即是在清明前的季节谷雨前后摘下的茶叶,这种茶叶是由当地十四、五岁的最纯洁的小女孩用咀叼下枝尖上的嫩叶,每颗一定只有两片叶子;汇集而后,经炒揉烘等工序,道道工序都很讲究,火侯、气温、湿度、揉的力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种极品茶,就是茶场的人也难一品。现在采摘茶叶大多是在“清明”后开始,因为要产量。
    国人品茶的年代,流说说:茶树原产云南西双版纳,最早的文字记载人工栽培茶树又是在西汉蒙山,《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茶”字成形于唐代,唐代以前“茶”字是写成“荼”的,茶圣陆羽将荼字减一画写成“茶”以流转至今。
    茶起源于神农氏,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以作定论,其论我没法考证,但我深信之。
    老牌的茶有“铁观音”,“西湖龙井”,“庐山毛尖”,洞庭“君山银针”等等,这些都是绿茶。浙江开发的“开化龙顶”很好喝,但一次杭州的茶叶拍卖会上这茶拍出了每50克8万多元的天价,这抄作太厉害,其价值实实在在的不值其真实的百分之一。
    喝茶当讲茶道,喝茶有十八道工序:
    焚香静气、叶嘉酬宾、孟臣沐露、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洽、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领悟岩韵、尽杯谢茶。
    如果好茶者,闲时用茶海来品品茶,真的是件怡情养性的事,我喝茶,讲究又不讲究,把程序简化一点,就用焚香静气、乌龙入宫、悬壶高冲、重洗仙颜、玉液回壶、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九道即可。喝茶一定要讲究心境,渴为饮,赏为品,这点是品茶者之大别!自古说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为牛饮!品茶的杯太小,真的是饮是不可能用牛眼大的杯子的。所以这句话用在喝酒的人身上还才贴切。
    我常喜着迷的欣赏着手中透明的杯子,看着一颗颗银针般的的茶叶在水中轻柔地舒展开来,一股天然的醇香随袅袅飘逸的轻雾漫溢开来,直扑我的鼻腔,一瞬间我就会如醉如痴,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享用杯中淡绿、略带苦涩而又醇香无比的液体,此刻除了茶我什么也不想了,心有旁鹜就是对茶最大的亵渎。
    其实人生也如茶,历降植、摘、焙、烹煎熬,最终能得到一种最真实,本色的回归。学会将自己变成茶叶,在苦涩、醇和、清香、甘甜中去完成一生的真实和坦荡。
    茶带给我沉静,使我抛却烦恼、幻想和恐慌,淡然地面对自己:心中有物眼中却无物,只见夜是那么蓝,星星是那么亮,闭上眼去的感觉,又是那么安然、纯净、开阔、无垠!世上是这么的安静美丽,夜空是这么的纯净如水,此时此刻白居易《咏意》诗中的“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杯,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的景象萦系于我全部的身心。
    最后我以《五绝•茶韵》献给好茶人:
    清泉浮绿叶,苦咸甘辛酸。唯有幽香味,只为隐者传。
1楼
长了些知识,多谢了。不过我就爱喝高级的茉莉花茶。

"流说说" 是什么说说?
2楼
茶的知识说深不深,说浅不浅,真要理解并融在文字却不容易。读此文长见识,见心智,真好。临末还要细细慢品“人生也如茶,历降植、摘、焙、烹煎熬,最终能得到一种最真实,本色的回归。学会将自己变成茶叶,在苦涩、醇和、清香、甘甜中去完成一生的真实和坦荡。”回味无穷。
3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4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5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