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又买书,又买菜

楼主
[散文] 又买书,又买菜
又买书,又买菜

星期天照例到克莱芒街买菜。今天到了那里见时间还早,正好经过一间小书店。近几年书店是逛的少了,看那书店寂寞地呆在一边,觉得怪可怜的,心想我不光顾谁光顾,便带着一股侠义心肠,决然地踱了进去。

书店的老板年纪和我相仿或略长,应该是已经退休了,带着恬淡的表情向我略略点了点头。我猜想经营这个小书店应该是他丰富人生的一点余兴节目,就像这里餐馆通常饭后送出的甜点。

书店里一个客人也没有,但形形色色的书籍挤满了狭小的空间。我举步小心地绕过地上堆放的流行杂志,扫了一眼花花绿绿的封面,径直向里头走去,看到了我感兴趣的角落。书架子之间只有狭窄的缝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书堆中我立刻抽出了感兴趣的猎物: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周鸾昌教授的《诗词平仄韵汇》。

这是一本枯叶黄色的书,370页,朴素得正像一个我这样年纪的小老头,只有一本。同类的书我有些,而且也可以上网去查,但是我还是轻轻翻开了它。一个年逾古稀的老教授,“从四岁起就跟着母亲学诗于炕头锅台之间”,十二岁读完四书五经,长期在大学文史教研室工作,以其对诗词的一生研究积聚而成的工具书,定价人民币35元,运来美国,定价18大元,打八折。我摸了摸腰包,18大元不是小数目,我轻轻地把它放回去。离开的时候,我走过杂志堆,这里面花花绿绿的每一本都要6到7元。我又走了回去,从架子里抽出这本枯叶黄色的书。我不是没有这类的工具书,我是有点为周鸾昌教授打抱不平。

我把两三本这类的书递到收款台上,老板理解地微笑着,他也许早从我的动静中猜透我的内心了。

隔壁就是菜市场,这地方只要你长着肚子,就怎么也绕不过它。我把萝卜青菜装满菜篮子,因为家里还有肉类,我就没有买,这菜足够我一个人吃一星期的了。我把菜篮子提到收款台上,过秤以后,收银机刚好也显示着18大元。

我左手提着打八折的书籍,右手提着不打八折的蔬菜走在克莱芒街上,阳光从背后照来,眼前晃着有点变样的身影。

                              [em78]
1楼
美村先生短小的文章,写出了细腻的心情,也写出了生活本质。人生就是在这种“又买书,又买菜”的平衡中过着。
书,是从四岁于锅台灶边学诗,熟读书经的结果,凝结着一生的心血。而菜,却是任人“绕不过它”的祭五脏寺之物。价值不可等日而语。然而售价都是18元,而买书,却让人掏腰包时踌躇再三。不由人不为写书之人感到不平。
然而这就是生活,人们似乎对腹中食粮不会吝啬,对精神食粮就不够慷慨。追求精神上的层次,就不得不忍受物质上微薄的回报,甚至没有回报。门可罗雀的的书店的老板,必定把经营作为余兴节目,否则非得冻馁于街头不可。
我向来喜欢美村先生的文章,温厚、含蓄,朴素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恬淡却凝重的智慧。
2楼
在美国,像邓治兄这样(伴着太太-我想当然的)“又买书,又买菜”的温馨时光,我从来没有,想必那是旧金山中国人的一种别样闲情吧?
买菜?有的。买书?至今只记得曾在亚特兰大书店花了十六“美金”买了曾文公的《相人术》。无他,太太说了“在美国买书是无谓破费。”我也认同。爱读书的人如我尚且不买书,少买书,怪不得当今在美国开中文书店的越来越少了。就在早上照凛子指引,一下子找到《青衣》,又省了买书的美金,呵呵,大概又是网络的“罪过”吧?或者我少了邓治般的“侠义心肠”,少了“决然”踱进书店的决心?说句真话,像邓治兄那样能“左手提着打八折的书籍,右手提着不打八折的蔬菜走在克莱芒街上,阳光从背后照来,眼前晃着有点变样的身影。”于我也是一种享受,温馨的享受。在我所在的小城是绝对没有的。
此刻,我的心底真为邓治兄“ 又买书,又买菜”平凡而安逸的生活叫了声“好”!
3-14-2010
3楼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
…………………………………………………………………

4楼
❦ 谢谢翎翅,你透露了我内心的感受,评析得非常细腻,帮我说出了我没有说出的话,铭感!

❦ 也谢谢秋叶兄,你读得仔细,连“决然”两字也没有放过,哈哈。生活还是“平凡而安逸”最好,老兄道出了我最高的追求了呢!

5楼
常常为在国外开中文书店的人担心,他们怎样生活?我每次回国都带一大堆书回来。在海外买的书却屈指可数。一本是刘再复的《漂流手记》,一本是章怡和的《伶人往事》。前者觉得很值,后者大概是35加币,有点不值。

爱书人碰上自己喜欢的书,是宁肯让肚皮吃亏也舍得的。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