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评论] 泪洒红楼葬花人——黛玉之美初探

楼主
[散文 评论] 泪洒红楼葬花人——黛玉之美初探
[SIZE=3][ALIGN=CENTER][B]泪洒红楼葬花人——黛玉之美初探[/SIZE]
海云明月[/B][/ALIGN]
 
    [B]儿时读《红楼梦》,到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回末,写黛玉怡红院探宝玉不得进,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竟是宝玉、宝钗二人,越想越伤感,不禁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这一看,黛玉的稀世俊美便深深印进了小小心底。

    [SIZE=3]一、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黛玉外貌之美[/SIZE]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雪芹有诗为证: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尤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黛玉之美,在初见之时,宝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第三回)

    及至骄奢淫逸,好男色女色的呆霸王薛蟠,忙乱中,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第二十五回)黛玉惊世超凡之美也就无庸赘言。

   [SIZE=3] 二、千古情思在琴心——黛玉才情之美[/SIZE]

    黛玉是贾母嫡亲的外孙女,其父林如海原系鼎甲——探花出身,后做扬州盐政。如海夫妇膝下无儿,只此一女,爱如明珠,遂延贾雨村为师,专教黛玉。黛玉天资聪颖,才情纵横。

    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诗是千古之魂,可入琴,入书,入画。《红楼梦》正是一部融入诗魂的巨著。

    [U]“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之天才诗人[/U]

    这里只以黛玉教香菱作诗一事为例。

    第四十八回,香菱央黛玉教她做诗时,黛玉有一段天才诗论:“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由此可见黛玉于文学的慧眼:首先,文学以立意内容为重,形式次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其次,黛玉诗论取之魏晋唐的大诗人,有大眼大胸怀。

    诗人须有天才的想象力,洞彻人世与自然的心眼,同时具天才的创造力,才能成就超凡的诗的意境,写下伟大的诗篇。黛玉显然二者兼备。

    反映到口才上,即薛宝钗亦不得不佩服:“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U]“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之非凡琴心[/U]

    中国琴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琴”,千古以来与中华民族知识分子息息相关。为此,琴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渗透远古的“乐教”精神,并不简单地只是修身养性的乐器而已。嵇康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苏东坡《减字木兰花·琴》――“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真真是写琴的妙句。

    小时看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闻黛玉琴音一曲,惊为天籁。至今那古朴浑厚,敞荡超逸的琴音仍如吉光片羽、雪泥鸿爪闪现于灵魂深处。

    第八十九回,宝玉往潇湘馆来,因问黛玉:“妹妹这几天来做诗没有?”黛玉道:“自结社以后没大作。”宝玉笑道:“你别瞒我,我听见你吟的什么‘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你搁在琴里,觉得音节分外的响亮,有的没有?”黛玉道: “你怎么听见了?”宝玉道:“我那一天从蓼风轩来听见的,又恐怕打断你的清韵,所以静听了一会就走了。我正要问你:前路是平韵,到末了儿忽转了仄韵,是个什么意思?”黛玉道:“这是人心自然之音,做到那里就到那里,原没有一定的。”

    这“人心自然之音”是何等远见,与东坡先生“吾有一张琴,五条丝弦藏在腹。有时将来马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之大境界正相谋合。

    [SIZE=3]三、傲骨如君世已奇——黛玉真心之美[/SIZE]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的这首《问菊》,道出颦儿傲骨绝世,纤尘不染的高洁品性。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才学冠绝,而最动人心魄的是她 “真心之美”。

    [U]“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至性黛玉[/U]

    且看“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一回中,元春命宝玉和诸姊妹赋诗。彼时宝玉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元春)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

    而此时林黛玉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想着,便也走至宝玉案旁,悄问:“可都有了?”宝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

    只此一细节,宝钗之处世圆滑、随分从时,黛玉之高傲率真、个性张扬也就写尽了。薛宝钗博学融通,文学修养亦高,惟其老成世故,自云守拙,没有林黛玉自由奔放,纯真高洁的心灵,文学上必因此所限。是故,黛玉,阳刚之美也;宝钗,阴柔之美也。

    [U]“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之至情黛玉[/U]

    黛玉对真爱的追求是无与伦比的。

    “至情”从精神范畴的某方面说,属于人类情感最高,最珍贵的“终极安慰”。这种情之至,情之切,情之真,情之深,是震撼人类的共通之处。汤显祖《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浪漫唯美“至情”就令人深深沉醉。

    世人多说黛玉乃病态之美,讽嘲宝玉:娶妻应娶薛宝钗,对林黛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真是傻之又傻!甚或某些专家学者亦作如是观。这是不懂“至情”,不懂“红楼”者语,也不懂雪芹之心,一叹!

    断不可以此俗眼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者十年呕心沥血,一生雷霆万钧之大经历,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原是让那有心之人看的啊。不懂雪芹之心者请不要乱弹《红楼梦》。

   [SIZE=3] 结语:绝代相思话颦卿,几回掩卷哭曹侯[/SIZE]

    每每读罢《红楼梦》,掩卷泪下......传神文笔足千秋!想雪芹旷世奇才,书未成,泪尽而逝,这天下第一奇书竟至神龙无尾,再叹!

    可恨隔世不相识!雪芹自云“虽今日之所以蓬牅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与他相隔几世,设若同时,或能得识这位伟岸君子。抚一曲《梅花》,千古遥祭曹雪芹与林黛玉......[/B]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9/06/23/113542.jpg[/imga]



1楼
题目,像篇小论文,但海云明月写的挚情满满。

“心中有诗,才能读懂诗;心中有音乐,才能懂音乐”。

林黛玉,大观园里的诗歌第一人。我非常同意她对诗的理解。像“花开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读来真是神来之笔。人间万千苍凉尽在短短几句。

黛玉的心,真是一片净土。她用她的忧愤,支撑着她心的高洁;她用她的倔强对抗世间恶俗。

《红楼梦》这部“进入生命深处,抒写人性大悲欢,叩问灵魂大奥秘,呼唤心灵的大解放”的大书,把黛玉写得美妙绝伦。在人离“人的本真”越来越远的“时代进步了”里,读到年轻的海云明月的“黛玉初探”真是难得。

“诗人须有天才的想象力,洞彻人世与自然的心眼,同时具天才的创造力,才能成就超凡的诗的意境,写下伟大的诗篇。黛玉显然二者兼备。”讲得很对。“心眼”是不是用“慧眼”更好?

两年多前,在国内一个刚上高中的我们一朋友的女孩,初次见面,居然就认我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做了干爸,就是因为聊林黛玉。那年,陈小旭死。记得分手时我对她说:四十岁前别婉约。我的干女儿现在在学画了。我也不知道现在在中国学艺术难不难?

“每每读罢《红楼梦》,掩卷泪下......传神文笔足千秋”。梦中,怎么都可以,睁开眼,还是得。。。

“足千秋",不太懂。记得有 “文章经纬冠千秋。

谢谢海云明月。








2楼
致心之初先生————受教奉茶~~
每读心之初先生的评论,均获益良多,谢先生!!
心之初先生,翎翅姐姐,文刀先生……都是写评的高手,让明月万分佩服————
先生说的“慧眼”极好,但明月心中仍想的是“心眼”——“心”,“眼”————
我想心之初版主一定是个很可爱的人呢  :)
现在国内学艺术不难,“艺术家”满地跑,但遇到好的老师却不易~~


再谢心之初,受教奉茶————
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之初[/u]发表的内容:[/b]

题目,像篇小论文,但海云明月写的挚情满满。

“心中有诗,才能读懂诗;心中有音乐,才能懂音乐”。

林黛玉,大观园里的诗歌第一人。我非常同意她对诗的理解。像“花开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QUOTE]

明月太过奖了,大家一起学习。我喜欢美华,是因为大家对我们的汉字认真。

“心眼”当然不错,问题是口语里大家多用在“斗心眼”,“小心眼”一类词,所以如不是想幽默或调侃,最好多加个字,用“心和眼”。仅是我的看法。

上海淮海路有条标语:“文明在脚下,和谐靠大家”,读着就有些不妥,你认为呢?汉字组词,我认为该避开别人“不按你想”。我用字的原则是,在尽量准的前提下,能少一字,决不多用一字。读你们的文章,我也在进步。谢谢。等你的下一篇?会是宝玉吗?
[em30]
4楼
握手海云!
黛玉是红楼梦里我最喜爱的一人。她文学的美,她性情的真,令她从众粉妆中脱俗而出,独成一韵,与众不同。感谢海云妹妹的精彩分享!
5楼
楼上各位,学习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