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上加错还是错:评电影《狂飙与怒狮》 (廖康)

楼主
错上加错还是错:评电影《狂飙与怒狮》 (廖康)

《狂飙与怒狮》(The Wind and the Lion)是MGM于1975年出品的一部雄奇的影片,描述100年前阿拉伯酋长拉苏里(Raisuli)劫持侨居摩洛哥的美国人帕迪卡瑞丝(Pedicaris)一家,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如何应对,这一历史事件。从中可见罗斯福拳击行猎的英姿,可领略尚•康纳锐(Sean Connery)饰演酋长叱咤风云的豪情。此片曾获奥斯卡最佳音响和最佳配乐提名,而且故事、摄影、表演俱佳。但当年就不曾大红大紫,现在更不大为众人所知。这也许和电影的主题有关,也许和电影将世界强国的著名领袖与一个小小的阿拉伯酋长相提并论有关,也许和电影没有将罗斯福塑造得十全十美有关。今天看来,这部影片的价值恰恰在此。它生动地再现了两个巨人,但他们都不完美;它明确地展示了美国的一句格言:“错上加错还是错”(Two wrongs don't make a right),可令兵陷伊拉克的美国深思。历史重复自己。上世纪初在北非发生的事件,本世纪初在中东重演了,而且规模大得多,结局显然不会那么好。看来,美国人并没有吸取历史教训;甚至重蹈着历史的错误。因此,人们要求再次上演这部影片。

这部电影对音响的运用独具特色,影片以海涛和纷乱的马蹄声开始,逐渐聚集成一团,驰骋之声越来越雄壮,仿佛踏在你心上,形成不祥之兆……与这群彪悍的马匪旋风般劫持侨居摩洛哥的一家美国贵族遥相对照,美国海军陆战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在丹吉尔古城的街道上,一路小跑冲到巴夏的宫殿前,举枪、瞄准、射击,以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王室实施毁灭性的打击。其脚步声如刀切般规划如一,但同样仿佛踏在你心上,影片中民众的反应如同躲避马匪一般无二,明确无误地让观众想到,这暴力是同样性质的,只不过这群施暴者组织得更好些而已,施暴的程度却更加严重。

然而,这部影片并不是好莱坞左派批评美帝的宣传品。它只是如实地展示了劫持的残暴和武装干涉的残暴,让人们看清“错上加错还是错”的道理,而对事件中的人物做了艺术上真实的描绘。大概没有谁曾象康纳锐这样把一位阿拉伯酋长饰演得如此英豪。拉苏里虽然劫持了贵妇人一家,但通过她儿子威廉的眼睛,我们看到这位荒野大侠:身材伟岸,气度绝伦,举手投足的风度不逊于欧洲王室中任何帝王将相。清晨,他坐在海边山岗上捧读《可兰经》,那姿态宛如关云长捋髯读《春秋》的雕塑。但拉苏里又不是雕塑,当侍者为他披上黑袍后,他将袍子往后一撩那自然而然的帅气,令阿兰•德龙饰演的佐罗显得做作而黯然失色。后来,拉苏里单枪匹马营救帕迪卡瑞丝那段,有古今中外电影中最精彩的、最真实的马战。我们在《三国》中读到赵云枪挑五虎将,虽神勇,却难以想象。而拉苏里单刀斩五将的过程既迅猛又可信,招数虽不相同,却突出再现了《静静的顿河》里那左撇子的绝招--在两马错头的瞬间,马变线、刀换手,打对方一个冷不防--令人确信这是具有实际经验者排演出来的马战。

虽然导演迈琉斯(John Milius)启用康纳锐饰演拉苏里,却毫无美化这位阿拉伯酋长的意图。比如,酋长刚刚对帕迪卡瑞丝自称不是野蛮人,随即便将侵犯他私有财产而未表敬意者亲自斩首。同样,对老罗斯福的再现也是既不美化,也不丑化。他既是个好斗尚勇,对步枪极其内行的猎手;又是位颇有艺术鉴赏力,出口成章、思维敏捷的政治家。一方面,他利用劫持事件为自己的竞选拉票,喊出历史上确曾有过的口号:“不是帕迪卡瑞丝回家,就是拉苏里回老家!”(Pedicaris alive or Raisuli dead!)而且根本不在乎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是不是合法。另一方面,他尊敬自己的对手,佩服拉苏里敢于和西方列强作对的胆识。因此,两人间的对抗又不仅是政治把戏,而且含有意志和性格的冲突与较量。罗斯福对劝阻他的约翰•黑 (John Hay)说:“别让什么合法性毁了这好事!”所以,我们还不能简单地认 为他只是在搞霸权。问题在于,一旦开战,军方便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西方各列强也都想为自己捞一把,有谁能保证控制得住局势呢?这次走运了,下次呢?军方根本不在乎后果,他们曾为世界卷入大战,虽死无憾而干杯呢!

在这部波澜壮阔史诗般的电影中也不乏细致的场景和风趣的对白。在罗斯福的生日宴会上,有一与传说中林语堂调笑老美非常相似的场面。约翰•黑坐在日本武官身边,想当然地认为人家英语不好而嘲讽他:“Likey knifey? Likey forky?” 日本武官笑笑而已。等到罗斯福吹灭蜡烛后,日本武官站起身来致词,英语讲得文雅、得体、流 畅。坐下后他调侃约翰•黑道:“You likey speechy?”这类精彩的台词在影片中比比皆是:拉苏里和帕迪卡瑞丝对善恶、棋艺、政治的争辩堪称是唇枪舌剑;罗斯福回答记者的问题,讲解棕熊和美国人的特点皆具有文采且毫不牵强。影片的音乐美术极具阿拉伯风格;细节如片头的英文字写得都有阿拉伯文的特色。

电影还有对人性似乎不经意,却相当深刻而令人不寒而栗的揭示:小男孩威廉见到杀人和战斗,其自然反应并不是惧怕和反感,而是敬佩和向往。让人不得不想到,他崇尚孔武可能与我们观看武打一样,都不仅仅是对勇气和技艺的欣赏,恐怕是本性深层里的东西在作祟。但愿电影起的作用是宣泄,而不是鼓励。但愿主题的理性能战胜嗜杀的欲望。

2004年11月21日
1楼
能不能刻一盘给我?
2楼
对不起了,我是两年前借来看的。
3楼
不过看看你的影评也是一种享受
4楼
这影评读了就过瘾!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406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