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转帖](康熙五年文学之会)

    这也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 (原文见于三月四人文汇报副刊)

    (康熙五年文学之会)    李国涛

     话说康熙五年,山西曾有一次盛大的文化聚会。

     『为首的是顾炎武。他先到太原,当然晤傅山。更巧的事情是,这时候浙江嘉兴的朱彝尊也在太原布政司里。朱彝尊是大诗人,大词人。他的诗与当时王渔洋(山东人)有「南朱北王」之称,是浙派诗的开山祖师。而他的词与陈维崧齐名。这就是说,诗词成就都极高。广东番禺的大诗人屈大均,此时由广东到陕西,见到陕西富平县的诗人李因笃。李因笃与顾炎武交情深,就偕同屈大均前来拜会顾、傅,直接到了代州。有了顾、傅,再加上李、屈、朱,这就是南北俱齐的「文化峰会」了。而更巧的是,这时代州府的地方首脑兼军事长官(雁平兵备道)是河北人陈上年。陈上年是一位有文化的官员,而且是一位尊重文化的官员。顾炎武在《钞书自序》里说过,他曾借到三部书。那时候,许多好书是要自己抄下来用的。「清苑陈祺公(即陈上年)资以薪米纸笔,写之以归。」后来研究者有的说,这群人是为了反清复明作准备,也有的(如章太炎)说是为了发展票号。我们现代的研究者说,这些事情都无法证实,只是推想,也许是一个永恒的谜。 』

    看到这里, 已引人入胜, 作者继续说:
     
     『近来翻读李丹着《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上海古籍版,2009),我又见到「康熙五年」屡屡出现。这也是巧合。那一年,可以说就是广陵词派形成的一年。不过这一次不是一团谜,当时留下大量词集、文集,资料极多,而且生动。
     广陵就是扬州。顺治十五年,才华盖世、年轻而礼贤下士的大诗人王渔洋,到扬州任推官,也就是管刑名法规的地方官。扬州文风本盛,他以自己的文名,交接扬州以及来往的诗人墨客,举行多次诗酒之会,出版个人的和集体的作品集。那时诗人们讲究「唱和」,也就是王渔洋(或别人)用某题、某韵,写一首诗或词,其它人跟着这题,这韵,再写,以作酬答。一时此地文风更盛,是他打下了基础。而他在康熙四年调离扬州。难得的是,王渔洋走了,后继者不衰,广陵的一个很大的诗人团体仍在。还有人组织活动,还有人唱和诗词。
     有一个极有趣的现象就是,王渔洋是大家,是清代诗歌「神韵派」的开创者。他的词也写得好,词风也相近他的诗风,讲神韵,轻灵淡雅。他到扬州几年,词兴大发,组织文士学作词之法。整个清词是从他开始昌盛的。他倡导,但是他的词风并没有成为主导。也许与个人的遭际有关吧,他年轻,是成长于清朝的一代人,二十岁出头就成进士,成名,当官,受宠。而他在扬州保护、招揽的一批文士,则多是带着明代遗老的气息,或者是明遗老的后代,或者遭遇种种祸事,都是在政治危难中偷活下来的倒霉蛋。所以这些人不大会「神韵」,而是一肚皮痛苦和牢骚。王渔洋在广陵的时候,大家跟着王渔洋唱和,风格不免相近。或有不同,也不那么显著。王渔洋一走,后来者不同了。
     在康熙五年秋季,原来的那班词界唱和人员,又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唱和集会。这时当年的骨干曹尔堪、王士禄(王渔洋的弟弟)、陈维崧等人,就作为领导者了。更有趣的是,他们以激越的长调《念奴娇》为词牌,相唱和,各自抒发胸中的不平之气和悲慨之情。参与唱和的有几十人,词作现在多已不存。不过存世的也还有不少,收入《广陵唱和集》。应当说,这次是以词人曹尔堪为首的,因为现存的词里,有十五首是步他的韵和成的。据李丹书里介绍,《念奴娇》,又用「屋」字韵,更成为慷慨悲歌。这成了一次集体抒情,同时也就形成了一种风格,即「稼轩风」,就是辛弃疾的豪放风格。这进而形成了一个流派,即广陵派。
     曹尔堪《念奴娇.柬冒辟疆、陈散木》有句:「二十六年缘底事?偏记西湖僧屋。杨柳堤长,芙蓉溪冷,且饱芜菁粥。红桥(扬州桥名——本文作者注)客散,日斜同倚修竹。」曹、冒二人相别二十六年,其实也就是明亡后的这些年,世事大变,只能过着喝粥的日子了。尤其是他们中最大的一家,即陈维崧,风格也形成于这一年。且看他写道:「我意亦思归去尔,聊葺溪干破屋。行乞歌场,为佣屠市,也觅三餐粥。」为什么都说喝粥?穷得不好过吧。陈维崧之父陈贞慧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同为明末四公子。陈家先破败,陈维崧依食如皋县的冒襄家十几年,他弟弟也到侯方域家生活。日子是不好过的。他在当时唱和的《念奴娇》里还有句云:「天若有情,地如埋恨,此会何难续」。他「神韵」不起来。在康熙五年这一次,几十人各写《念奴娇》约几百首,都变了词风,而且都向一处变。这也算是文学史上趣事。
     一南一北两次文化大聚会,怎么都赶上康熙五年?我可说不出什么道理。 』

    有兴趣作历史考证或小说创作的朋友们大可考虑这是否一好点子加以发挥啊!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康熙",书法好,很能"严格要求自己",是康乾盛世的"伟大领袖",弄得清朝一半(120多年),国泰民安有钱,文人写诗,农人种田,男人种瓜,女人绣花。

      “朱彝尊是大诗人,大词人。他的诗与当时王渔洋(山东人)有「南朱北王」之称,是浙派诗的开山祖师。而他的词与陈维崧齐名”。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陈维崧我还知道点。其他清朝的诗词人就只爱纳兰容若。也不知自沉未名湖的王国维该不该算清朝人?

      读上校此文,好像看着点清朝诗词脉络图。想学就有方向,摸瓜就有藤顺。

      敬礼,上校。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0928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