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650
    • 经验151
    • 文章58
    • 注册2007-01-29
    心中有片竹林
    心中有片竹林

    今年开春,我所居住的小区进行了硬化和美化,修建了一小片窄窄的花圃,栽种了栀子、月季等几种花卉,还栽上了一棵松树和几株翠竹。自从那几株翠竹栽种之际,我就满心欢喜。因为我一直很喜欢竹子,总渴盼着院落附近有竹园的生活。这也算是在无形中圆了我的梦。我相信那几株翠竹肯定会为我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乐趣和情调。
    说来也巧,那几株翠竹正好对着我家的阳台,不偏不倚,让我的视线不受任何阻碍就能随时与它们相遇。那一丛碧绿让我的眼睛体验到如水般的柔媚与清凉。起风时,竹叶婆娑,竹枝摇曳,我的心也便会跟着它们的节奏一起律动。下雨了,雨打竹叶,沙沙有声,静坐窗前,静心倾听那天籁之音,不觉就能达到忘我的境界,心中便会感到一片澄明。所以,没事时,我总爱搬张小椅到阳台,抽一支烟,品一杯茶,看一本书。但更多的时候,我总是什么也不干,只是默默地打量着窗外的那几株翠竹,与之神交。那几株翠竹亭亭玉立在小区的院落中,自成一道秀丽的风景,装饰着我每夜的梦,也装饰着我的心,让我的心中自有一片茂密的竹林。
    小时候,村庄里是有一片竹林的。竹林不大,却是我们的伊甸乐园。我们在竹林里无拘无束地套知了、玩泥巴、过家家,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每次都是日落西山,月牙上升了才在大人的千呼万唤下散伙回家。那里留下了我们太多的欢声和笑语,也藏下了我们太多的心事和秘密。竹子一年年拔节长高,我们也一岁岁拔节长高。长高长大了,我们都远离了家园,远离了那片带给我们无数美好回忆的竹林,只是让它们年年岁岁在心中茂盛。但我知道,即使我们走的再远,也永远走不出家乡那片竹林枝枝叶叶的牵挂。
    现在定居小城,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城边的森林公园。别人到那里一般是去河边戏水玩沙。而我却对那里的好大一片竹林情有独钟,每次都会在那里踯蹰流连。脚踏着柔软而绵厚的满地竹叶,心中就会觉得异常的舒适;那细密而光滑的竹叶不时拂过脸颊,让人感到全身心的愉悦;知了在竹梢上旁若无人的高声吟唱,让人真正体味到“蝉噪林愈静”的优美意境。身在竹林,心无旁骛。那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远遁而去,剩下的只有一份心如止水的静。那些安静的竹啊,能包容下世间所有的轻浮与躁动。所以我才会喜欢上那些貌似纤细却坚强有力的竹。
    其实,爱竹者又何止我一人。竹以它那袅袅娜娜、娉娉婷婷的姿态,以它那挺拔修长、直插云霄的气势,以它那不屈有节、傲雪凌霜的情操不知让从古到今的多少名流雅士为之倾倒啊。我国自古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的美称,而这其中都有竹。可见,竹是多么的受人亲睐与喜爱。古代的骚人墨客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咏竹的诗篇。杜工部有诗云:“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写出了对竹由衷的喜爱。唐代李中也写道:“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写出了庭院中有竹的种种情趣。清代郑板桥对竹可谓是情有独钟,一生画竹、写竹。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竹的佳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写竹的气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竹写出了自己对人民的关切之情。“浓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这是写竹的情操。苏东坡则写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名言,可见,竹已经被人精神化了,成了人们高雅的追求。以至于许多隐士,都在庭院四周种竹,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像晋代的“竹林七贤” 阮籍、稽康、刘伶他们以竹为伴,视竹为友,追求超脱凡俗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生活。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时,最喜欢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那几集,诸葛亮居住的茅庐前是一大片修篁翠竹,那种景色实在是妙不可言。也难怪诸葛亮才能睡的那么香甜,才能吟出那么发自肺腑的诗句来:“大梦谁先觉,平生吾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竹让人们超凡脱俗,让人们高洁风雅。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龙为凤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郑板桥诗句)。如果人人心中都有片竹林,那么我们的心胸都会开阔,我们的意趣都将高远,我们的人生势必精彩。我们就可以享受到王维《竹里馆》中所描绘的那样恬静安详和谐的生活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1
      • 积分69050
      • 经验17464
      • 文章892
      • 注册2007-04-19
      好文章,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怪不得秋菱走以前送我几根竹子凉快。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650
        • 经验151
        • 文章58
        • 注册2007-01-29
        呵呵,谢谢鲁兄阅读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这是很好的文章,有文字,有感情。建议去掉题目中的“林”字,改成《心中有片竹》这样带上虚空的味道,可以让人想象,心中的?具体的?  竹叶?竹林?文字?心语?随得人去,更显味道。友情探讨而已。握手!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650
            • 经验151
            • 文章58
            • 注册2007-01-29
            谢谢风中秋叶的阅读与指教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82598
              • 经验25063
              • 文章1657
              • 注册2007-04-29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82598
                • 经验25063
                • 文章1657
                • 注册2007-04-29
                文竹有竹品,水竹有竹相。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月光女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34670
                  • 经验27916
                  • 文章2047
                  • 注册2007-05-01
                  黄先生的文章读来十分清新,雅致,谢谢你的好文。找来了一片竹林图配你的文章。。。

                  [imga]http://www.liubowen.com/upimg/99827702.jpg[/imga]
                  月光梦游女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78040
                    • 经验15702
                    • 文章975
                    • 注册2007-04-14
                    讀兩遍後閉目沉思美文,想作者說:「但我知道,即使我们走的再远,也永远走不出家乡那片竹林枝枝叶叶的牵挂。」那片故鄉竹林就那樣串連他的心情,然後把心跡引動;由竹的姿容,寫到人間情與文化的歷史的人文關係種種。我還是想引作者說「那些安静的竹啊,能包容下世间所有的轻浮与躁动。所以我才会喜欢上那些貌似纤细却坚强有力的竹。」散文寫到這番境致,我是學習了。難得Luna姐總有飽滿的情意,一幅深綠璀璨竹林,就把讀者心引得多深多遠!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650
                      • 经验151
                      • 文章58
                      • 注册2007-01-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金重阳[/u]发表的内容:[/b]

                      [/QUOTE]
                      谢谢余兄的阅读,多指教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650
                        • 经验151
                        • 文章58
                        • 注册2007-01-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Luna[/u]发表的内容:[/b]

                        黄先生的文章读来十分清新,雅致,谢谢你的好文。找来了一片竹林图配你的文章。。。

                        http://www.liubowen.com/upimg/99827702.jpg[/QUOTE]
                        谢谢Luna姐的细心,您的图很美,很喜欢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650
                          • 经验151
                          • 文章58
                          • 注册2007-01-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李國參[/u]发表的内容:[/b]

                          讀兩遍後閉目沉思美文,想作者說:「但我知道,即使我们走的再远,也永远走不出家乡那片竹林枝枝叶叶的牵挂。」那片故鄉竹林就那樣串連他的心情,然後把心跡引動;由竹的姿容,寫到人間情與文化的歷史的人文關係種種...[/QUOTE]
                          谢谢李兄认真的阅读和热情的点评,今后还请多多指教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880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