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439
    • 经验31274
    • 文章5816
    • 注册2009-02-11
    [转帖]广州东山篇--侖園
                      侖園
     

    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是廣州城人文地理的兩塊亮麗名片,伴隨而來的是東山洋房,西關大屋也水漲船高,名聲大噪。事實上,東山洋房環境優雅,西關大屋巷井深深,都是大眾夢寐以求的理想居家之處,很多人也以自己在這兩處地方出生長大而沾沾自喜,是為故土一往情深,或是為抬高身份,本人覺得都無可厚非的,畢竟人往高處想乃人之常情。

    我偶然間也喜歡“反潮流”,首先聲明,這不是文革式的 “反潮流”,我是講真實存在過的往事,衹是這些故事是不太動聽的,會導致部份歌功頌德的人覺得有點剌耳的。

    在我懂事之後,就知道廟前西街有座《侖園》,座北向南,地勢是由南向北逐漸高上,水平面落差有2~3公尺。當你由東向西從一路車小廣場步入廟前西街時,在你的右邊(即廟前西街北面),過了“利群”舊貨店和一間專售傢私的店鋪、糧店、理髮店和一間小小的織補靚衫的作坊,就到了《侖園》了,龜崗五馬路有兩個出入口,一處在龜崗大馬路,一處在廟前西街,而《侖園》正對著龜崗五馬路在廟前西街的出入口。

    相信以前東山的花園洋房都以什麽 “園” 命名的,如《彩園》、《慶園》、《逵園》、《明園》…等等,《侖園》被四周圍的洋房包圍著,在《侖園》西北角有 《關園》(現仍在,以前與鄺盤石醫院隔鐵路軌相望),東北面的署前一街,暑前二街也是花園洋樓林立的街巷,緊挨著半圓型《侖園》牌樓西邊一側,就是一間很优雅的西式平房,栽種大量的灌木作圍墻(這种西式平房在江嶺北、恤孤院三、四橫路、寺貝通津都有,舊東山大約有5~6間)。當你走進《侖園》牌樓,只見路兩旁有零星幾間簡陋的店鋪,共計有裁縫舖、傳呼電話亭、糖烟酒餅乾雜貨鋪,迎面而來有一圓型底座的假石山立在路中央,然後是兩層平台,各有6~8級階梯,呈扇型展開,在第一層平台上,設有一大水籠喉(像街面上的防火水籠喉)供這里的居民使用,(記得當時旁邊有人負責水的買賣,先交錢後發竹牌,然後按竹牌取水)講到這里,有必要提示一下了,這裡根本不是環境优雅的花園洋房,而是座落在東山龐大的貧民居住地,如果你仍然想像不到的話,去看看南方衛視播出的《七十二家房客》吧,只是這里沒有“太子炳和八姑”,有著一模一樣的水籠頭,而這里的居住環境比電視劇所展現的更為惡劣,可以講,這里就是舊時東山的《七十二家大院》!

    那麽《侖園》的前世是什麽?誰又是《侖園》最早的主人?這裡的貧民窟是如何形成的?這幾十年來,我一直不停地打聽,均得不到準確的答复,住在這附近的老街坊也講不出個所以然,直至最近才從老友口中打聽到一些有關《侖園》的消息:老友已故的父親自上世紀20年代初在廟前西街出生,一直住在廟前西街。他老人家曾告知後人,抗日戰爭期間,日軍飛機轟炸廣州,有炸彈落在《侖園》,彈片在老人廟前西街的老宅鐵窗欄上留下了一道痕跡,日本人丟下的炸彈引發了不可收拾的大火,將前《侖園》燒成灰燼,老人家又道:在日本人轟炸燒毀《侖園》之前,《侖園》內已發生家變,至于誰是《侖園》大宅的主人現在仍是个謎。在當年,東山這個寸金尺土的風水寶地有這麽一大片無主廢地,當然引得大量的城市貧民在此搭棚建屋作栖身之所,如果《侖園》在被摧毀前已發生家變這件事是真實的話,被戰火燒成廢墟的《侖園》則只有加速這個家族的分裂、消亡,我估計如貧民窟般的東山“七十二家大院”就是這樣形成了。

    當年《侖園》內的生活環境极之惡劣,這里沒有排水系統,更不用説有厠所和洗澡間,狹窄的小巷邊,鐵皮屋旁很簡單地挖一條凹道就是當年的排水溝了,很多棚屋內沒有窗戶,白天只能打開大門采光,屋內地面多是泥地,下雨時,這里屋內外都是一片泥濘,由于棚屋建得太密集,很多地方是終年不見陽光的,屋內也可以長出青苔,甚至容易滋生各類細菌病毒,導致諸如痢疾、霍亂、麻瘋、腮線炎…之類的傳染病常在此處傳播。住在這里的成年人,由於受教育程度低以及際遇等問題,大都是从事一些出賣勞力的低收入工作,在這里長大的孩子,大部分是營養不好,發育不良的一代人,一年到頭都是赤腳大仙,而身形瘦削的孩童比比皆是。由于這個區域是入讀署前路小學的,我們班就有幾位同學是來自《侖園》的,小學同學少小無猜,有一段時間在《侖園》出出入入,走街穿巷,使得有機會近距离觀察到這里居住人群的生活點滴,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就一個字,“窮”!

    很清楚地記得有居住在《侖園》的同學,寒冬時穿著別人不要的破西裝,極不合身而且到處漏風,因沒鞋穿腳後跟裂開幾條又深又長的裂口,衣著不夠暖身以致鼻涕長流而留下了難看的痕跡,又黃又黑的牙齒令我覺得是如此的不講衛生。當我走進同學的家,才恍然大悟,因為窮得是家徒四壁,家里連張凳子也沒有,因為家窮沒錢,連牙刷也買不起。同學三兄弟靠其母掃街為生,這不是市政環衛局的街道清掃人員,而是街道辦的掃街清洁人員,工資是很低的。這些赤貧惡劣的家庭環境,幾十年來每每想起都覺得十分的難受。

    現代人很喜歡用“無文化”來形容低素質的人和事,不過本人覺得高文化有學問的人群不等于就必然是高質素的人群,因為這兩者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我這位極貧困的《侖園》子弟同學,一直是守紀律講禮貌的好學生,他不會拒絕救助,但從不開口請求他人幇助,他不會隱暪家庭的貧窮,但從不表現出自卑的情緒,同學幾年,總是快樂地過著每一天。如果説《侖園》的人和事有什麽值得回憶的話,這位同學的所作所為,使我知道無文化知識的低收入家庭里,一樣可以培養出有教養的下一代。

    《侖園》面積范圍之大,我相信只有當年座落在烟敦路上的《彩園》才能與其比美,變為貧民屋村後的《侖園》,內中四通八達,有巷口可以直通署前一~二街交界處,也有窄窄的巷道通向北面的高地上(此處曾是鐵路軌邊,與中山二路及鄺盤石醫院隔鐵路相望),還有巷口通向隔壁的前海軍醫院圍墻而直達《關園》。有意思的是,東山最大的園林花園大宅 《彩園》與《侖園》都先後消失了,後來,連東山區這個建制也被取消了,這歷史變遷的詭秘,我們這一代人是經歷了其中的一部分,不知是喜還是憂?

    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我們這代人陸續開始進入社會工作了,雖説收入不高,但對于很多《侖園》居民來説,已是今非昔比了,這里的很多家庭開始改造住家,鋪設水泥地,加高樓層,用磚石等建筑材料代替以前的爛鐵皮、竹木結构的舊屋,只是密集的住房,狹窄的街巷依舊保留。到了93年回國時重訪此地,已完全看不見原來的面貌了,如同 “七十二家大院” 的侖園變成一幢幢高樓此起彼落的屋村了,屋內洗手間,排水系統一應俱全,明亮的玻璃窗讓陽光可以長驅直入,這里已經完全變了樣。是什麽促成這一切的變化,看來原因很多,不過我看到了一點,那就是資本的力量。

    《侖園》的故事,盡我所知,敘述到此了。其實舊時東山雖是大部分區域都是花園洋房,但也有環境极之惡劣的侖園(我相信當年在廣州市城區沒有哪一處居民點是如此的簡陋和落後),《侖園》的秘史,我會繼續尋覓,也希望有知情人能將其所知公之於衆。今天,我們回憶東山往事,如同照鏡子,可以整理衣冠,端正思維,看清一切來龍去脈,力求將來不再犯錯!

    無論如何,《侖園》的人和事,如同東山的花園洋房一樣,將會長久地留在我難忘的的記憶之中。
     

    Ping Leung 2020-12-13
    梁平如寫于加拿大多倫多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439
      • 经验31274
      • 文章5816
      • 注册2009-02-11
      针无两头尖,蔗无两头甜。侖園也是东山的一页篇章。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3015
        • 经验250227
        • 文章10290
        • 注册2009-05-21
        [QUOTE][b]下面引用由[u]蕭振[/u]发表的内容:[/b]

        针无两头尖,蔗无两头甜。侖園也是东山的一页篇章。[/QUOTE]


        敬赏佳作!问好萧大叔!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40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