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3015
    • 经验250227
    • 文章10290
    • 注册2009-05-21
    读书会(一)
    读书会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7/05/07/132332.jpg[/imga]


    [ 这个贴子最后由蕭振在2017-5-22 0:41:18编辑过 ]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3015
      • 经验250227
      • 文章10290
      • 注册2009-05-21
                      
      [img]../images/fileType/pn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7/05/07/133923.png[/imga]

      [img]../images/fileType/pn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7/05/07/133931.pn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7/05/07/133939.jpg[/imga]

      从岁月底部洞察人性
      ——品读刘荒田新著《你的岁月,我的故事》
      《燕赵都市报》(2017年4月1日) 13版

      文/彭翠

      著作频出且质量上乘的散文作家刘荒田,以旅美、旅中的双重身份和亦中亦西的独特眼光,在岁月长河中打捞沉淀于底层的人性标本。最近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你的岁月,我的故事》,可算他“看人”的巅峰之作,他以中美两个国家的切身生活体验为根基,既饶有兴致地再现“鸡尾酒”族群和“香蕉人”的私人生活,也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淘金者”之梦及其“落叶”之思,笔触幽默,既具横跨两个社会的广阔度,又具有普遍人性的深邃度,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刘荒田在本书中说:“最过瘾,莫如看人;最艰难,莫如看人。”置身中美两种语境,看人、思人、写人,无疑是他极端重视的使命。而要揭示人的隐秘世界,挖掘真实的人性,在极其重视个人隐私的美国大都会更是障碍重重。但是这难不倒已在旧金山生活30多年的作者,人越是复杂,就越有“窥探”的快感和超越的乐趣。从构架和肌质来看,相较于他过去的作品,这部散文集浸润了更多的理性与温情。

      第一辑中的《老妇不还乡》,讲述白人女子莎朗因违抗父亲的意愿,执意嫁给中国人,而被逐出家门,直至父母去世多年后,在古稀之年,才在旅游途中,经50多名中国游客的热心相助,得以与两位白发苍苍的哥哥相拥而泣。这一中美联姻的曲折故事,不但有白人姑娘对中国丈夫的坚贞爱情,还有富于中国侨乡特色的媳妇“三朝回门”传统礼仪,叙述波澜起伏,丝丝入扣,直逼人性深处。拿这一故事与瑞士著名作家迪伦马特最负盛名的作品《老妇还乡》对照,尤其有趣,它以截然不同的命题方式,使我们明白,金钱物质之外,种族、政治背景的差异,一样使得那个社会的爱情与婚姻,充满别样的纠结和苦痛。

      如果说《老妇不还乡》的结局,是作者着意营造的中国式审美情态,那么《两个男人的战争》、《没有酒精和爱情就活不了的“草地”》、《前游击队员马里奥》《擦皮鞋的百万富翁》以及《最懂女人心的酒保麦克》这些描写美国社会人情世态的散文,就更具独特的多元色彩。放纵与顾忌、自由与约束、忠诚与乱性、欺骗与妥协、大胆与无畏……在旧金山这一世界大都会的男男女女中,充塞于日常生活的人生,从深层看,何等繁复,矛盾和奇异。这些,又不可以笼统地称为“黑暗面”,作者以东方式的包容,智者的洞达,冷峻而淡然地写来。形形色色的婚恋状态,男男女女在满足身体欲望的过程中,包裹原始人性的层层外衣剥下,其间有百转千回的希冀和失落,呈现为令人动容或唏嘘的现实故事。其中一篇描述擦鞋匠和曾经是百万富翁的情人之间的纠葛:“钱一旦和生活脱去真实的关系,日子成了过眼云烟,婚姻也没了实在内容。”这就是他们分手的原因。在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中挖掘人性,是作者擅长的叙事策略,长文《两个男人的战争》,可视作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心灵演化的生动标本。

      在第四辑“落叶之思”中,作者将目光聚焦于母国的发小和邻居,展现的是完全的中国式眼光和情怀,《他的名字叫“生活”》和《媚姑那一段恋恋风尘》这两篇,前写酒精中毒的发小,后写解放前当过妓女的小镇邻居,小人物的命运,娓娓道来,其中有深沉的思考,对故土的依恋。

      这本新著里形形色色的“人”,不管属于哪个种族,也不管背景如何,都有对爱的追求,对弱小的怜悯,对自由的渴望,对尊严的维护,对快乐的向往,也有对痛苦的躲避和对权位的恋栈。与生俱来的同情心、虚荣心、妒忌心,连同性冲动和乡愁,在性格各异的个体身上,衍生千差万别的情感故事。其中包括作者自身——“终究有一天连同自己,也要将故事演绎给他人,将生命交还给岁月。”无疑是他对人性的清醒认知。

      处于中西文化的夹缝的刘荒田,总是紧盯着生活上的“人”,不懈地探究人性。他笔下的“人”,都是沉淀于岁月底部的,即经过作者漫长记忆的重复淘洗的,因之更值得我们重视。

      《你的岁月,我的故事》,刘荒田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另附:

      云南政协新闻网刊登的杨河源撰稿文章《为苍生作传》:

      http://www.ynzxb.cn/xwpd/RenWenYunNa/129709.shtml
      [ 这个贴子最后由冰云在2017-5-7 16:14:51编辑过 ]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439
        • 经验31274
        • 文章5816
        • 注册2009-02-11
                                老妇不还乡
                                ——一个导游说的故事
                                   刘荒田




            2005年,是我在旧金山“通达”旅行社当导游的第4个年头。每年夏天,黄石公园这条观光线路最为繁忙。我带的都是七天团,星期六从旧金山湾区出发,下星期五回来。次日一早又上路,连轴转三个月,然后是一个月的长假。紧张是紧张,好在我天生爱游山玩水,正应了洋人一句名言:“你的爱好如果和职业合二为一,那就一天班也不用上了。”由于我所在公司,从老板到雇员都是中国人,人脉都在华人社区。我所带的每一个团,几乎是清一色的同胞。但8月中旬出发的团,50名团友中,有一位白人老太太,80多岁了,金发早已变为银色,头部闪着蔼蔼的白光,在坐满黑头发的大巴里,格外抢眼。她名叫莎朗,深目高鼻,高个子,不像许多白人女士那般,老来横向迅猛发展,体重增加近倍,而是相反,变得清瘦,一袭连衣裙,从后面看,还像个窈窕少女。更加出奇的,是能说广东话。我是在哈尔滨长大的,来美国以后才学了点广东话,几年下来,发音虽仍遭广东人讥笑,但听这一关,基本过了。这可是在以广东人居多的旧金山华人圈子内做事必需的功课。然而,我的广东话,和这位土生土长的洋老太太不能比。团友惊讶不置地告诉我,莎朗的广东话不但顺溜,而且夹上不少台山土语!我还注意到,莎朗虽然身板硬朗,不需人搀扶,但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小伙子跟随。在途中,我和这位小伙子谈过几次,知道他叫小陈。原籍广东台山,是莎朗的贴身佣人。
            旅行团所乘的大巴,从加州出发,穿过内华达州的沙漠,爱达荷州的麦地与玉米田,沿着蛇河峡谷逶迤而行,一路有洛矶山脉蜿蜒相伴。大巴上,导游坐在第一排,50位游客的座位,每天按次序调换,以示公平。游览了怀俄明州的黄石公园以后,莎朗以及小陈的座位,从后面移到第二排。我得以就近观察她,交谈也很方便。莎朗耳聪目明,风度极好,连坐巴士也维持优雅的姿势,从来不曾东倒西歪地睡。她偶尔和小陈低声交谈,用的是广东话。
            离开号称“世界第一”的黄石公园喷泉群,巴士从海拔1620公尺的北门开出,进入89号高速公路。我拿起麦克风,开始例行的讲解:“眼下,我们刚刚走出怀俄明州的边界,前面的小镇,叫利文斯登------”我没说完,莎朗蓦地站起,用右手把麦克风盖住,极急切地问:“对不起,你说的是什么地方?”“Liwensiton,怎么啦?”我惊讶地看着这失态的老人。“哦,哦,是这里吗?”她脸色煞白,两手发抖。我连忙安顿她坐下。悄声问小陈,莎朗身体怎么样?小陈说没事,她是激动成这样。一个普通的西部小镇,为什么给了她这般强烈的刺激?我匆忙结束了对沿途风景的介绍。坐下来,和莎朗攀谈。
            小陈让莎朗喝了小半瓶矿泉水,莎朗的脸色恢复红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仿佛陷进了久远的回忆。我留神观察她的情绪。过一会,她吩咐小陈把搁在座位下的手袋拿起来,打开,她小心地从内层抽出一个记事本,本子的封面破旧,贴上好几层透明胶纸。她戴上眼镜,打开,找出写上密密麻麻的号码的一页,号码是用蓝墨水写的,原色早已褪尽,变为浅黑。“查理,你能不能替我打一个电话?”她指着一个号码问我,极度紧张而热切的神态,教我纳闷。“行,我替你打,可是,打通了要说什么?”“你先试试,看有没有人接。”我迟疑着,有这样打电话的吗?“至少要有姓名吧?”“找-----找戈登先生。”
            我勉强地在手机上按下10个数字。那一头是座机,叮铃铃,叮铃铃,好久没人接。莎朗死死地盯着我手里的手机,呼吸急促起来。“哈罗。”那头终于有人拿起话筒。“我是旧金山中国城一家旅行社的导游,请问您是戈登先生吗?”接电的是沙哑、苍老的嗓门,该是奔90的白人。“我就是,您找哪一位戈登先生?我还有一个兄弟呢!”“够了!”莎朗站起来,对我打了一个关机的手势。
            然后,是沉默,和低低的哭泣。小陈连忙拿出纸巾,让莎朗揩脸。我按住莎朗颤抖的肩膀,好言安慰:“不要伤心,这把年纪,有什么摆不平的!说,说出来心里舒服。”我难以用广东话表达复杂的意思,莎朗又听不懂我的东北话,只好用上莎朗的第一语言——英语。
            莎朗和我絮絮而谈。全车的团友,因为今天赶看黄石公园的几个景点,凌晨4点出发,此刻,都在补睡觉,只有莎朗和我是清醒的。



           “我在利文斯顿市出生,那是1926年。父亲一直在炼铜厂当工人,后来升为领班。母亲是家庭主妇。我有两个哥哥,大哥麦克,比我大3岁,二哥雷蒙比我大1岁半。一家5口,幼年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很快乐。我18岁那年高中毕业,然后进市立初级大学,上了两年课。那是1941年。欧洲陷入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利文斯顿镇郊外,有一个海军陆战队的军需品仓库,存储的物品,将发往盟军抗击轴心国的前线。这年暑假,我在仓库旁边的‘星星’酒吧当侍应生,为秋天上爱达荷州立大学化学系赚学费。每到周末,在仓库工作的军人,多半来酒吧喝两杯,跳跳舞。我和他们混得很熟。客人中有一位上尉,个子不高,面目清秀,乌黑的头发剪成平头,平添了几分彪悍。他在要么白人要么黑人的袍泽中间,是唯一的中国人,叫丹尼斯,姓陈。那年代的利文斯顿,我只见过两个中国人,是在镇的另一头开杂碎馆的兄弟俩,但没打过交道,因为父亲不喜欢中国菜。在酒吧里,起先我出于好奇,趁送饮料和丹尼斯聊天,渐渐地,对他生了好感。他是那么温文尔雅,大兵喝高了,动不动爆粗口,两言不合,要摔桌子,打架。他呢,总是微笑着,喝马丁尼,一个晚上只要一杯,谁要灌他,他礼貌地摆手,避开,宁可喝可口可乐,从来没失态过。看他年龄,至多是25岁,人家就有这个定力。
           “认识丹尼斯一个月后,一个初秋的夜晚,我下了班,脱下工作服,换上牛仔裤和衬衫,走进停车场。他手拿着一束玫瑰花,在入口等候。‘送给你。’他连带微笑,双手把花递过来。街灯下,看到他额角有汗珠子在闪,知道他外表虽淡定,其实心里很紧张,怕我拒绝。我爽快地接下,说花好漂亮。‘和我遛一会好不好?’他轻声问。我没答话,但右胳膊已穿过他的肩下,挽起他的手。那晚,星星好亮,原野吹来麦秸干燥的淡香。他向我倾诉对我的爱慕,他说他知道他和我‘不同’,可是,他不怕,他要追求心爱的人。说到决心,他紧紧攥住我的手,我感到一股带电的热。
            “从丹尼斯口中知道,他是第二代移民,老家是广东。父亲原先是来留学的,从柏克莱加州大学毕业以后,本来要回国,在旧金山唐人街开杂货店的伯父,因为没有孩子,把他认作继子,留下来。那时辛亥革命才爆发不久。父亲的伯父去世后,父亲继承了杂货店,娶妻生子。丹尼斯是在唐人街的企李街长大的。他家里有一条规矩:一进家门就不准说英语。丹尼斯14岁那年,还被继父送到广州去学了一年中文。丹尼斯有志气,高中毕了业,报考维吉尼亚军校。继母怕他穿上军装以后上战场,有去无回,死活不让。后来双方达成折中,他不去前线,当后勤兵。入伍3年以后,他晋升为上尉。是利文斯顿军需站唯一的亚裔尉官。”
           (莎朗说到这里,我打趣:你在那个年纪,可是金发美人,眸子碧蓝,梦一般的魅力!我要是遇上你,怕要变成丹尼斯的情敌呢!莎朗开怀大笑,好几个团友被惊醒了。)
           “恋爱谈了一年,一路在秘密中进行。我的家距离‘星星’酒吧和丹尼斯驻扎的营地,都很远,不会遇到熟人。我们外出游玩,幽会,家里人被蒙在鼓里。1942年底,丹尼斯要被调往加州的圣地亚哥军港。我面临重大的选择:是当他的妻子,跟随他离开;还是分手。我毫不犹豫地选了第一条。
           “下一步,是向父母摊牌。那一天,碰巧是父亲的生日,一家人吃过晚餐。父亲吹熄蛋糕上的蜡烛,哥哥说,爸爸许个愿!我打铁趁热,说:‘爸爸,你的女儿要做新娘啦!’爸爸以为我开玩笑,只笑呵呵地说,新郎还没带进家来见面呢!我说,男朋友是中国人,怕你们不喜欢,一直不敢说。这下子不得了,家里炸窝了!父亲不容我往下说,一句话:不准!嫁谁都可以,就是不能嫁中国佬。这时我才知道,这位在炼铜厂里干了20多年的工人阶级,对中国人的成见无比顽固。我当然不会退让,当场大吵。两个哥哥看着暴怒的爸爸和六神无主的妈妈,手足无措,躲在一旁。我的倔强来自父亲的基因,也决不退让,摔门走了。好端端的生日派对这样收场,现在想起还难过。
            “那一晚,我在汽车旅馆里过夜。第二天是星期六,丹尼斯休息,我打电话让他来接我。我把昨晚的冲突向他说了。他叹口气,说:‘我早就料到,如果中国人不是这样遭歧视,我在旧金山就不必窝在唐人街了。’怎么办?丹尼斯说,好歹是你父亲,知道中国的孔子怎么教我们吗?一定要孝顺父母。父亲这关过不了就先说服母亲。我说,母亲生性软弱,没有主见,家里从来是父亲说了算。‘可是你一定要把功夫做足。’我听从了,趁父亲上班,我溜回家,和母亲谈了一个下午,把丹尼斯的家世,人品,我们怎么相爱,以后打算怎么办,一一说清楚。母亲低头不语,过了好一阵,无奈地看着我,哀哀地说:‘嫁哪个种族不好,偏选上中国人!’中国人怎么啦?母亲说,你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你爸是213号工会的活跃分子,去年起,在‘劳工骑士团’利文斯顿分部竞选,当上主席。知道这个骑士团的纲领是什么?把抢走我们饭碗的中国人赶出新大陆!妈妈这一说,我大梦初醒。原来是政治作怪!
            “一个星期以后,在丹尼斯调防之前,我和他去市政厅登记结婚。父母亲没在场,我对婚姻注册处的小姐说,父母在别州居住,都是残障人,坐不了飞机,无法来主持婚礼,请她担任证婚人。她信了,说没关系,在证婚人一栏签下姓名。以我年轻时的犟性子,在这次冲突中,按说不会低头,但拗不过丹尼斯的央求,我给父母和两个哥哥各写了一封信,先道歉,再说明,尽管你们不接受,我也要和丹尼斯在2月1日那天中午,去向你们辞行,然后,我们一起迁离利文斯顿。如果你们愿意给我们最后一个机会,请在家等待。信是丹尼斯以军邮寄出的。我根本不抱希望。果然,那天,我们手牵着手回家。大门上了锁(刚刚换上的,我没有钥匙)。里面没有声音。门上钉着一张纸片。没有称呼,没有落款,是父亲的字迹:‘从今天起,你的名字不再属于我的家庭。’我看了两遍,眼泪叭地落在纸上。丹尼斯要看,我不让,把它撕成一片片。雪片似地散落的,是我对家的最后依恋。记住那个日子,1941年2月8日。我受到伤害太重了!1942年,报上刊载了国会废除排华法案的新闻。我离开利文斯顿前,知道爸爸之所以反对我嫁给中国人,症结在于,他和利文斯顿的工会领导人,在国会就废除这一侮辱性法案作表决之后,远赴华盛顿,去投赞成废除票的爱达荷州参议员的办公室递交抗议书,幸亏没有被采纳。
           “我离开利文斯顿后,和丹尼斯在圣地亚哥军营安家。1945年,轴心国投降,圣地亚哥的军港每天驶进挂满彩旗的军舰,都是从欧洲凯旋的。同年,丹尼斯以少校军衔退伍,我们一起回到旧金山唐人街,打理‘生昌’杂货店。我这个‘事头婆’(广东话:老板娘),一天到晚和中国人打交道,广东话就这么练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在丹尼斯的督促下,每年父亲节、母亲节、两个哥哥的生日,我都按时寄贺卡,希望得到亲人的谅解。可是都没有回音。大哥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说的是:父亲明确交代,谁胆敢和莎朗来往,被他发现,就马上脱离父子关系。打这以后,我才断了念头。我们开店,开到70多岁,才把店面出租,夫妻俩常常到外地旅游。
           “我们没有儿女。我年轻时去医院作检查,结论是输卵管闭塞。丹尼斯不想妻子为此受没完没了的折磨,声明不想要孩子。2001年丹尼斯患了癌症,去世前两年,他给家乡的一个堂侄子办了过继手续,让他以养子的身份来美,他就是小陈。”
            不但我,坐在我附近的团友都听了,莎朗说故事的一个多小时内,几个女士老低头揩眼睛。



           “看,我家代代是‘过继’的命!”莎朗慈爱地拍拍小陈的脸,把漫长的回忆结束。
            我问:“你父母肯定早已去世,你想不想家,要不要见哥哥?”莎朗重重地点头。“你的两个哥哥愿意和你见面吗?”“不知道。丹尼斯生前常常对我说:尽人事,听天命。愿不愿是他们的事,争取是我的义务。”
           “那好。”我没征求莎朗的许可,用手机拨刚才挂断的电话号码。
            那头有人马上接起话筒。“哈罗,我是两个小时前给您打电话的中国导游,叫查理。戈登先生,您认识莎朗吗?她也姓戈登------”那头“啊”了一声,随后是漫长的沉默。莎朗逼不及待地贴近我的手机,看我没做声,更急,抢过手机听,“怎么没声音?”莎朗的眉头紧皱,眼神黯淡。“哦,是我的妹妹啊!”那头响起了呜咽声。我听到接电人大声叫“雷蒙,雷蒙,快来!”这么说来,先接听的是大哥麦克。“莎朗就在我旁边,我们的大巴正在93号公路,往利文斯顿方向开。”“哎呀哎呀,妹妹啊!”听出来,两个老头子拥抱在一起。“莎朗要和你们见面,你们愿意吗?”“哎哟,还用说吗?愿意见面愿意见面!”“听清楚了,93号东行,在利文斯顿的第一个出口,有一个雪佛兰加油站,我们45分钟以后到达,你们能赶到吗?”“那加油站我们知道,能能!”“好极了,我们的大巴是酒红色的。”
            我把和哥哥们商谈的结果一一向莎朗交代。莎朗坐不住了,身体老在扭动。“哦,53年,53年!”她一个劲地嘟囔。我灵机一动,问:“莎朗,你这中国媳妇,知道中国人成亲,有‘回娘家’的风俗吗?”莎朗耸耸肩,说:“知道一点,可是,和我有关系吗?”“广东人把这礼节叫‘三朝回门’,成亲以后第三天,带上三牲和糍糕,回娘家去。当年,这个仪式没法举行,今天要补课!”“怎么补呀?一点准备都没有!”莎朗紧张地叹气,把小陈惊醒了。
            “看我的。”我站立,拿起麦克风,以简练而煽情的语言,把莎朗和中国人丹尼斯的姻缘回顾一遍。其间大伙至少鼓掌10次。莎朗在众人的强烈请求下,一次次起立,向大家挥手,掌声如潮,她鞠躬再三。后座一位老太太,难以按捺满心的感动,从过道缓缓走向莎朗,两双布满皱纹的手紧紧相握,她说:“让我好好看看你,顶呱呱的中国媳妇!”。
            我要求大家静静,有一个要紧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莎朗即将回娘家,平生第一次。没手信行不行?当然不行,中国人最讲面子。怎么办?“我们凑!”全车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莎朗扶着座位的后背,看大家把行李箱打开,把手袋打开,往外掏东西,难以相信,一个劲地说:“我的天,我的天!”小陈怕她快乐过头,身体出现不适,连忙把瓶装水递过去。
            我把车上备用的塑料袋分发给大家。5分钟以后,我的身边堆上9个满登登的袋子。我打开来一一检查,5袋是没有开封的食物:牛肉干,陈皮梅,花生糖,万里望花生,威化饼干,杏仁饼。两袋是加州最出名的水果——名叫“太阳之吻”的橘子和纳波谷葡萄,还有苹果和水蜜桃。(这个团不包吃饭,每天三顿都要自己解决,大家行前备足了食物)。还有一个袋子,盛的居然是三对折叠式红灯笼,一副喜联,一沓利是封。太巧了!我把这个袋子打开,让大家都看到:“请问是谁送的?莫非未卜先知?”大伙哗然,都扭头寻找。一位中年女士一边大笑一边站起来,掠掠头发,说:“无巧不成书嘛!我和老公,3个孩子,是从亚利桑那州过来的。参加这个团之前逛旧金山唐人街,想到下个月孩子的表哥要结婚,孩子出主意,要送纯中国风的礼物。我就买下这些。刚才想,事分缓急,我先满足莎朗的需要。我们的孩子都赞成。”说完,她请3个孩子站到莎朗面前,说祝贺的话。顿时,巴士响起热烈的掌声,笑声。
            加油站出现在视野中。我对莎朗说:“快到了。”莎朗扑向车窗,小陈搀住她的胳膊。她呜呜地哭。巴士拐进加油站。还没停定,3个人已站到路中央,向前方挥手。两个老头,以及一个陪同的年轻男子。两个老人很不耐烦,老在走动,张望。
        车门缓缓打开。两个龙钟老人疾步走近,在车前大声叫唤:“莎朗,莎朗,你在哪里?”
             巴士里面一片寂静。莎朗迟迟不迈步。太激动,太紧张了。
             我连忙拿起麦克风:“团友们,莎朗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到来了!给她加油!”
            “莎朗,见哥哥!莎朗,见哥哥!”大家有节奏地呼喊,拍掌。莎朗终于挪动,一步步走下。巴士里的团友,提礼物袋的跟随。
             莎朗的银发,被家乡的风吹着。小陈挽着她的右胳膊,我站在她的左侧。
            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在背后响起:“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众人唱:“往前走,莫回呀头!”领唱的更来劲:“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啊,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在大家“往前走莫回呀头”的歌声中,莎朗和两个哥哥紧紧拥抱。欢呼声涌起。
            然后,3人稍稍分开,互相端详,老人们的脸上,淋漓泪水在太阳下闪亮。“马克,以为这辈子见不到了,不是做梦?”“雷蒙,我的好兄弟,还恨我吗?”“真好,神话一样!你终于回来了!”“知道吗?红脖子爸爸临终老念叨你啊!妈妈说晚了晚了!”“真的?”“不信问雷蒙-----”3人重新拥抱,嚎啕大哭,震天动地。
            全车人把他们围在中央。我按了按各人的肩膀,对马克和雷蒙说,这是你们的妹妹第一次回娘家,她照足中国规矩办,带来礼物。说完,几位团友把塑料袋送上去。马克和雷蒙把袋子逐个打开,说:好啊好啊!
            在停车场耽搁得太久了,加油站的人嫌我们阻挡前来加油的车,出面干涉。我请大家回到车上去。我扫视人群,连印度裔司机在内,所有人的眼睛都是红的。
            在两个哥哥的强烈要求下,莎朗和小陈留下。一来,兄妹3人要去扫父母的墓,莎朗将遵照丹尼斯的遗愿,代他给从来没见过面的岳父母献一束康乃馨。二来,莎朗要圆一个梦——重温童年时光。她的两个哥哥,太太都已去世,孩子远走高飞。两年前,兄弟俩为了互相照应,搬进父母留下的屋子。这次,兄妹3人回到一起长大的地方。
            大巴开出加油站,走了老远,从车后镜看,莎朗兄妹3人还在招手。我和莎朗说好,7天后,在相同的时间,一辆也属于“通达”旅行社的大巴将经过这里。我会向带队的导游交代好,让他先和莎朗联系,他负责把她和小陈带回旧金山。
            一个星期过去,我问了路过利文斯顿时接走莎朗和小陈的同事。同事纳闷地告诉我:“不知道怎么一回事,莎朗和小陈带了50袋礼物上车,给全车人每人一份。我问她干嘛这样客气。她不解释,只微笑着说,是中国人就该得到。”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439
          • 经验31274
          • 文章5816
          • 注册2009-02-11
          荒田先生新书《你的岁月,我的故事》原书名《给我更多的人看》,据自序源于王鼎钧先生散文名篇《给我更多的“人”看》。从文学性说我十分支持,出版社多了图书市场考虑用了现在的书名拉近读者我也赞好,金子怎样都发光。书中的故事分为“’鸡尾酒’族群”、“’香蕉人’派对”、“’淘金者’之梦”、“’落叶’之思”四辑二十个故事,精彩纷呈。
          这次《读书会》我们选取其中几个故事先后讨论,暂不作全书宏观研讨,希望适合大家快节奏生活,更希望各位文友踊跃参加畅所欲言,勿论面面俱到的评论抑或术有专攻均无任欢迎!
          我们推出第一篇是《老妇不还乡》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439
            • 经验31274
            • 文章5816
            • 注册2009-02-11
            一对恋人的经历,古今中外琳琅满目,梁祝、罗密欧朱丽叶、张生与莺莺、茶花女……经典面前作品要脱颖而出不容易。荒田先生慧眼识珠,把一个来自导游的故事,《老妇不还乡》,说得款款深深情真意切。他采用了民间的日常用语没有花腔没有雕饰平白近人让读者读得亲切觉得朴实。全文谋篇布局错落有致挥洒自如感染力大。我特别推崇导游提议“三朝回门”准备礼物一段:
            【 ……我把车上备用的塑料袋分发给大家。5分钟以后,我的身边堆上 九个满登登的袋子。五袋是没有开封的食物:牛肉干,陈皮梅,花生 糖,万里望花生,威化饼干,杏仁饼。两袋是加州最出名的水果——— 名叫“太阳之吻”的橘子和纳波谷葡萄,还有苹果和水蜜桃(这个团不 包吃饭,每天三顿都要自己解决,大家行前备足了食物)。还有一个 袋子,盛的居然是三对折叠式红灯笼,一副喜联,一沓利是封……】
            这是故事出彩新奇趣味之处,向若而叹之处。导游的聪明伶俐人文关怀,作者的写作技巧无不令我感佩交并。
            最后说一点,本故事时空跨度是美国排华法案实行和废除时候,一位会说粤语的美国土生土长的金发老太太莎朗做了见证,完美融合了一个有艺术有思想的故事,《老妇不还乡》。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3015
              • 经验250227
              • 文章10290
              • 注册2009-05-21
              我用了近2个小时,仔细阅读,深受感动!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老妇为何不还乡的缘由,告白得何等感人。为爱坚持自己的理念始终不放弃,即便遭到父母反对,莎朗也不放弃!导游与游客、游客与游客、兄妹关系、莎朗与父母关系、丹尼斯(莎朗丈夫)的礼仪胸怀,每个情节刻画得淋漓尽致,感怀不已!

              读书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打开了我的心扉,阅读的快乐,传递了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的信息!人,贵之其情,贵之其精神,这情和高尚的精神,不是崇拜物质的人所都能拥有!一汪清纯的人间情,是人类重中之重的精髓,珍惜人间情,传递真善美的接力棒,在我们手里,做好传承者的义务,让世界更美好!

              我收到萧大叔发给我的文本,是整篇一大段,我简单做了分段,当我做好后发上来,已经看到萧大叔的帖子《老妇不还乡》。我博客还是转载了我的分段版本《老妇不还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be3db0102xopg.html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439
                • 经验31274
                • 文章5816
                • 注册2009-02-11
                冰云君说得好,“珍惜人间情,传递真善美的接力棒,在我们手里,做好传承者的义务,让世界更美好!”
                我看到没有《老妇不还乡》文,心急贴上了,不好意思!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衷心感谢总版主萧振和冰云的策划,热诚希望大家批评。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3015
                    • 经验250227
                    • 文章10290
                    • 注册2009-05-21
                    [QUOTE][b]下面引用由[u]蕭振[/u]发表的内容:[/b]

                    冰云君说得好,“珍惜人间情,传递真善美的接力棒,在我们手里,做好传承者的义务,让世界更美好!”
                    我看到没有《老妇不还乡》文,心急贴上了,不好意思![/QUOTE]


                    萧大叔,我感觉您的分段更合乎愿意。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439
                      • 经验31274
                      • 文章5816
                      • 注册2009-02-11
                      不是我分的段,原稿如此。
                      第一次给你的是出版社排版稿,复制后从头到尾一段。再给你的原稿复制没有这问题但题目需改。这些都说过,你可能没看到。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99018
                        • 经验53429
                        • 文章1298
                        • 注册2007-07-24
                        一字一句将荒田先生《老妇不还乡》认真读完。虽然篇幅不是太长,但容量太大了,情节曲折感人。从小的说有家庭的悲欢离合,大的方面有国家历史的沧桑感。感人至深。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3015
                          • 经验250227
                          • 文章10290
                          • 注册2009-05-21
                          [QUOTE][b]下面引用由[u]蕭振[/u]发表的内容:[/b]

                          不是我分的段,原稿如此。
                          第一次给你的是出版社排版稿,复制后从头到尾一段。再给你的原稿复制没有这问题但题目需改。这些都说过,你可能没看到。[/QUOTE]


                          是的。我想起来了,您说过的,是我忘记了。现在啊,真的很健忘,老哦!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3164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