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道 的 奇 谈 怪 论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本来是伦常的本心,父母出于呵护,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兄姐对弟妹爱护,弟妹对兄姐的尊敬,尽管做到最大的爱心和最完美的程度,这本来就是人之常情。这是人类天然的本性。这和动物界中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一样都是出自于本性的行为。如果把这些天然的本性,带上公利的色彩,那样就完全变了个样子的了。假如,父母养育子女,兄姐有爱弟妹,弟妹尊敬兄姐,他们个个都带上功利的思想,那样大家就会变成陌路人了,把伦常骨肉之情,变成了市井的交易。当今的社会里,演出了伦常的惨案,屡见不鲜。亲伯娘,为了房子的争夺,竟然把自己的侄子双眼挖掉,兄弟姐妹,为争夺父母留下的破房子而挣个你死我活,是因为,以前的破房子,无啦啦(无厘头)增值数百倍。一个老头子,生前就把房子改名给了女儿,可现在急性中风,瘫在病床上,叫女儿把房子出卖,以支付治疗费用,可女儿不闻不问,老头子只能在病床上哀吟。难道人类的本性竟然落到如此的地步吗?人们为什么不学习一下天主教的大爱精神。 从生物的角度来看,为了使种族得以继续,所以就有繁殖后代的举措。在母系社会中,根本就不知道谁是父亲,在尧舜时代,王权的继承,是禅让制,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才确立父子的关系。父子,兄弟姐妹的关系,其实所谓的血缘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不反对父慈子孝,庄子《养生》说道:“老聃死,秦失去吊丧,干号三声就走了,弟子们说:‘您不是老聃先生的朋友吗?’答:‘是的!’‘那么这样吊丧,合适吗?’答:‘合适,过分的感情忘记了禀受的天性,古代人把这样的悲痛叫作违背天然所受的惩罚,到来,是老聃先生应时而生,逝去,是老聃先生顺理而死。’”庄子《大宗师》说道:“不久子桑户死了,孔子让子贡去帮助料理丧事。其他两个,一个编曲,一个弹琴,一唱一和地唱道:‘唉呀,桑户啊!你已经返朴归真,我们还在世上为人,!’子贡回来对孔子说:‘这是些什么人呀?对着尸体唱歌,泰然自若,我无法称呼他们,这是什么人呀?’孔子说:‘他们是不拘泥于行迹的人。他们把出生看成结了一个瘤子,把死亡看成疮疖的溃烂,让生死循环往复,没有开始和终结,在清静无为的事业中自在逍遥,他们又怎么能够糊里糊涂地实行世俗的礼节?’”庄子《天地》篇中说道:“长寿,富有,多子,是人家都向往的,你(尧)却不要,为什么的呢?尧说:‘儿子多,操心也多,上天生下这么多的百姓,必然给他们各自谋生的手段。儿子多让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有什么可操?富有就分给别人,还有什么的杂事?’”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看到,所谓的血缘关系,他只是天然人与人关系的一个色样,它还是要尊从一般的运动规律,这特殊的血缘关系,不是不可改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此种关系也会有所改变的,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出现诸多的伦常惨案,原因就在这种伦常的关系,发生改变罢了。要维持人类之间和睦的关系,提倡和宣扬墨子的“兼爱”和普世价值观中的“博爱”是最好的办法。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不投机的话,即使你拿出价值千金的重赏,也难以打动对方跟你合作的诚心。假如一个有良心的,而又能够知恩图报的人,即使你在他穷困的时候,只给了他一碗饭,他会永生不忘你微薄的施恩。人生就是这样微妙的变化,人们必须认真地对待。
人间还有另一种微妙的关系,当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爱到极点的时候,常常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处理不当,就会反目成仇。还有,你平日非常不重视的人,只要你某日突然给他施一点小惠,他却会受宠若惊地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帮助别人不在乎钱财的多少,物品的贵贱,而在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孟子说过,瓮声瓮气地吆喝地丢给乞丐一碗饭,那乞丐宁愿饿死,也不会接受你的救助。所以帮助别人的时候,要尊重人家的自尊心。世界就是这样的微妙,让我们都去好好地适应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