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9600
    • 经验2426
    • 文章876
    • 注册2012-02-21
    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的一句名言:“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孟子在读《尚书·武成》篇中记载,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因战争激烈,杀伤太多,以致血流成河,连捣米的木杆都被血漂流起来。孟子对《尚书》的记载,表示怀疑,孟子认为武王是个仁君,在讨伐战争中,纵然要厮杀,也不可能杀到“血流漂杵”,所以孟子在《尽心下》感叹地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孟子眼中,《尚书》虽然是经典著作,但是不能尽信,以《武成》篇为例,可取、可信只有二三策而已。如果不鉴别是非真伪,不以理解来衡量判断,一味盲从地信从,其危害更甚于没有《尚书》。
      孟子的精辟论断,提出了一个如何去读书的问题。如何对待权威的问题。书本无疑是人类经验的总结,但是只能代表作者的立场和看法,如果不经过独立思考,分辨真伪,盲目地信从,并以此为标准,那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朱熹曾有一段关于读书的言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现在人们喜欢引经据典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他们读书,是为了寻找书中对自己有用的章句,这样一来就不是读书,而是借书或抄书。好像人们学习儒家的孔孟之道,是为了寻找章句中如何来做生意,往往断章取义地说了一些应时的话语。而不是深刻地理解儒家学说的精髓,其实儒家的“克己复礼”,就是要维护封建统治,有很多是不适应现代的形势,在商业的高管中,举办孔门学校,大有些张冠李戴的嫌疑。人们学习佛教的禅书,为的是求得福报,希望佛祖能给自己超度,而不是深刻地理解佛教是怎样去理解世界的经旨。这样和达摩批评梁武帝的一样,梁武帝问:“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斎,有何功德?”达摩说:“实无功德。”子弟未能理解,大师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斎,名为求福,不可将福变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现在还有奇怪的东西,实在令人费解,中国的名山大寺,都变成上市公司,这和佛教的教义实在相差十万八千里。禅宗六祖的顿悟,就是要求人们在心中体悟佛家的精义,而不是现在佛寺举行的什么撞钟仪式,祈求消灾解祸。禅宗是要求人们觉悟了佛家的思维方法,用佛家的思维方法去理解世界,去看现实。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佛家的“日日好”,就是希望大家凡事都要从好的方面去看,这样就能消除很多自身的烦恼。人们常常把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当作是一种虚无怪诞的言论,其实道家原始的经典,确是一部非常有用的辩证法,物极必反,时行时止,动静相宜的唯物辩证的观点,就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篇》。
      菜根谭说:“读书要懂得能出能入的方法,起先要钻进去,了解其意旨,后来要钻出来,不盲目信书。”“禅家有理障之说,我说理不会有障,而是认识有障,如果没有任何先入为主之见,认识事物的心怎么会有障碍的呢?”这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人们读书常常有先入为主的态度,希望从书本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不是读书应有的态度。只有放弃了自己的成见,虚心理解书中的含义,才能够悟出书本中的真意,吸取作者的思维。否则读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这就不是真正正确的态度,如此读书,就像孟子所说的,不如无书吧。
    自由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379
      • 经验30899
      • 文章5767
      • 注册2009-02-11
      自由先生的文章深入淺出,很有見地,值得大家花些時間讀讀。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2907
        • 经验248837
        • 文章10204
        • 注册2009-05-21
        读书,是这样子的。
        菜根谭说:“读书要懂得能出能入的方法,起先要钻进去,了解其意旨,后来要钻出来,不盲目信书。”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6
          • 积分447770
          • 经验69108
          • 文章8085
          • 注册2009-05-28
          自由先生此文正如萧振兄所说,是深入浅出,非常有说服力。读之激赏。真希望多读到这样的美文。
          邓治忽然想到:如今网络上的文章,写的人形形色色,各具其目的,我们读的时候更不可不察。我每天读报,见到好些这样的例子:报纸把传谣的新闻以头版头条通栏标题的形式刊登,而过几天把辟谣的新闻以小字标题豆腐干大的版面放在末版,极易误导读者,所以我就习惯把新闻纸当作短篇小说集看了。——当然这与自由先生此文的主旨无关,不过是偶有所感,算是“尽信报不如不读报”吧。
          邓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山西乔家大院联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