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9600
    • 经验2426
    • 文章876
    • 注册2012-02-21
    旧作 摸鱼儿 有生无
                                摸 鱼 儿

                                 有 无 论

        自从老子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后,就开始了“有”“无”论的争论。魏,晋时的何晏的“无名论”,西晋裴頠“崇有论”,延致近代毛主席的“一分为二”和杨献珍的“合二而一”一直是争论不休。闲适的时候,辛弃疾的“玉楼春”,引起了思索,斗胆在此发表拙见。

        有生无⑴,万端依伏,阴阳相制相结。流云升降融和聚⑵,遇感化形霜雪。蝉噪乐⑶,林幽更。欲强⑷弱保刚柔确。无圆没缺,是非是中间,非中有是,穷变⑸变通也。

        无乘有,祸福同门⑹顺拽。深交朋⑺必棱角。源归百虑⑻殊途一,恶者⑼美之充接。无所业⑽,天之道。有为人欲而为孽。乐天理略⑾,患难以存心,屈时广大,安稳泰然悦。

        1,有生无:《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103-37
        2,融和聚:程颐《二程粹言•卷二》物生者,气聚也;物死者,气散也。5-1366
        3,蝉噪乐:王藉《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5-1372
        4,欲强:《列子•黄帝》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5-1369
        5,穷变:《周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5-1368
        6,祸福同门:《晋书•殷仲堪传》夫祸福同门,依伏万端,又未可断也。77-706
        7,深交:《旧唐书•褚遂良传》朋友不可以深交,深交必有怨;父子不可以滞爱,滞爱或生愆。
        8,百虑途一:《史记•太史公自序》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天下的事,思虑虽百,道理却是相同的。)
        9,恶者:《管子•枢言第十二》恶者,美之充(开始)也;卑者,尊之充也;贱者,贵之充也。
        10,无所业:《明史•黄道周传》帝问道周曰:“凡无所为而为者,谓之天理;有所为而为者,谓之人欲,尔三疏适廷推不用时,果无所为乎?”周道对曰:“臣三疏皆为国家纲常,自信无所为。”
        11,乐天理略:《呻吟语•人情篇第十三》以患难时,心安乐;以贫贱时,心居富贵;以屈局时,心居广大,则无往不泰然。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张健,以不测视天事,则无往而不安稳。

        世上万物都是按“无”的规律(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产生“有”的。程颐《二程粹言•卷二》中说道:物生者,气聚也;物死者,气散也。也就是说,两个互相制约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新的东西。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其内部的运动,也是按照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运行的。水气上升遇冷,就会结成雨雪,一正一负的质子和电子组成了原子。分子里的正电和负电是相等的。物质的内部,物质与物质之间,也都是按照矛盾的规则运行。山林里,一点声音都没有,当然你会觉得是静静的,但是,当林里传来一阵的蝉声,那你反而会觉得森林里更加静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就是事物内部矛盾运行的最好反映。
        《周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说,事物内部双方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和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要保持事物的平衡状态,就得要调整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列子•黄帝》曾说,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只有矛盾的双方达到动态平衡,这就是事物的最佳状态,也就是孔老二所说的中庸。如果事物双方的矛盾变化到了极点,矛盾的双方就会向对方转化,旧的事物就要消亡,新的事物就要产生。但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无”的规律仍然没有改变,只是在新的条件下继续进行。“无”的规律是统领万物的。形而上学为之道,这个道,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它是无形的,很难用一个什么的形式来把它把握。但是,它又是见之于任何的事和物,又是统领任何的事和物的。
        《晋书•殷仲堪传》夫祸福同门,依伏万端,又未可断也。祸福同门,顺逆有数。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也都是受矛盾的法则所规范的。《旧唐书•褚遂良传》朋友不可以深交,深交必有怨;父子不可以滞爱,滞爱生愆。君子之交淡若水,只是他们的交往是以仁义为基础,虽然是如此,如果经常接触,双方因看法不一样,也会产生矛盾的。《史记•太史公自序》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天下的事,思虑虽百,道理却是相同的。世上百样的思虑,虽然花样各有不同,但也都是遵循“无”的规律来运行。得与失,成和败,虚和盈,无一不是遵循矛盾的法则。恶者,美之充(开始)也;卑者,尊之充也;贱者,贵之充也。这就是矛盾激化,相互转化的结果。
        不要作名誉的得主,不要作计谋的仓库。顺应自然规律去办事,这就是天的道理。《明史•黄道周传》帝问道周曰:“凡无所为而为者,谓之天理;有所为而为者,谓之人欲。”做事有既定目标,就谓之有为而为,但是,结果往往不如人意。我们应该做到无为而为,按照天然的规律来办事,这样才能乎合客观的规律。《呻吟语•人情篇第十三》以患难时,心安乐;以贫贱时,心居富贵;以屈局时,心居广大,则无往不泰然。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张健,以不测视天事,则无往而不安稳。当我们了知了矛盾的规律,就能够在患难时候,看到光明;在贫贱时候,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在不利的时刻,可以心胸广大。如此一来,你将会是无往而不泰然的了。
        1895年,出生荷兰,一个热衷于艺术品收藏的富裕家庭的汉尼马,一次,他父亲,孤注一掷地化了他平生的积蓄,卖了一个膺品的古董,被人们嘲笑。当他父亲临死的时候,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真正好的藏品是在民间,希望你能为我洗脱耻辱”。家道中落的汉尼马也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但他可有自己的沉迷,他迷上了凡•高的作品。他经常在一些没有署名,没有鉴定书的作品中流连,凭借着直觉,1975年,在乡下,用了6500法郎,买到一幅品相并不佳的画作——《布吕特芬风车磨坊》他坚信是凡•高的真迹,可得不到同行们的承认,而且同样地受到嘲笑。1985年汉尼马去世,微笑地握住儿子的手说:“好好地保存这幅画吧,总会有一天得到世界的公认。”35年过去了,2010 年,权高位重的凡达西博物馆管长宣布,经过上百次的高科技的验证,《布吕特芬风车磨坊》是凡高的真迹。在1888年2月,凡•高和朋友高更,到法国南部阿尔去写生作画,法国南部的天气很热,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田野、花朵、河流、农舍和教堂。凡•高禁不住高喊起来:“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终于画下了《布吕特芬风车磨坊》画作。经过专家的评估,这画是值一亿美元。
    1940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决定把助理教授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扫地出门。虽然她在玉米遗传方面有极大的成就,但是她却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同事们也不喜欢她,这个女人,思路敏捷,可不愿意和别人争论和解释,所以周边的同事都认为她自以为是。1951年,她在冷泉港的夏季学术会上,与人分享她的发现——跳跃基因。可她在学术会上的发言,人们根本不理解她在说些什么?为此,这个遗传学最耀眼的女人,被学术界的主流所抛弃和不理解。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她对玉米遗传的研究。1965年,法国科学家也发现了跳跃基因,并得到了1965年的诺贝尔奖。18年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决定,将当年的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81岁的麦克林托克。
        一个人只要认定了自己的目标,就应该坚持下去,旁人的非议和嘲笑,并不能影响他们的意志,只要相信自己,就能成功。有无论的争论,已经由来已久,相信这思索是真确的,将坚持下去吧。
    自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