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从高行健到莫言

    在长长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单中,毕竟只有高行健和莫言是中国人,不管他们的国籍是什么,他们身体里流动的血是一样的。最关键的是,使他们获奖的文字,文学背景都是中国的。所以十二年之后莫言获奖,人们当然会自然而然地回想起高行健。2000年高行健获奖时我在英国,正在为之兴奋不已时,却发现国内几乎没有报道,我的很多亲人好友几乎都不知道。后来得知中国官方根本就是不愿意承认高行健是中国人,作协发表的的意思基本上是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标准。这表明,诺贝尔文学奖实质上已被用于政治目的,失去了权威性。”

    好在这一次莫言获奖,政府好像没有发布质疑的声音,也没有再提政治目的的事。一切顺理成章,莫言得以去瑞典领奖。托莫言的福,我们也算是第一次在国内看到了颁奖仪式的全过程。莫言表现真不错,在那个庄严高贵华丽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里,在尊贵的瑞典国王卡尔十六古斯塔夫以及皇室和全世界媒体面前,他身着一般中国人穿着都别扭的燕尾服,从容,得体,仪表堂堂。再一次把山东高密的乡土气和西方的鸡尾酒魔幻了一把,出乎意料之外的和谐,一点不唐突。一举一投足犹如训练有加的外交官,令人欣慰。

    我把高行健当年的获奖感言《文学的理由》又一次打开,同时,当然是莫言的演讲故事,能深切地感到时代真的不一样了。高行健生于一九四零年,比莫言大十五岁。一九六二年高行健从北外法语系毕业时,莫言刚上小学一年级,如果他是七岁正常上学的话。高行健生在一个环境殷实的银行职员家庭,母亲是基督徒,从小就受到许多西方文化的影响,音乐,绘画,雕塑都受到了熏陶。再加上高行健悟性高,在多方面显出了他的才艺。他画画,开过个人画展,参加过在罗浮宫的年展;写剧本,他调到了人艺当编剧,还能兼导演。他的《车站》,《绝对信号》一上演就引起轰动;他写小说,得了个诺贝尔奖。可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七八十年代,我们国家却容不得他。他写的剧本被禁演,他写的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在国内不得出版,(后来只能在台湾出版),至今都还被列为禁书。这两本我是都看过的,如果仍然用反对精神污染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说实话,这两本书都没远远没有莫言的任何一本小说那么毒草。可是这又什么办法?高行健错就错在他早生了十五年!

    如果说到压力说到约束,高行健的压力多半来自外界,来自他个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从而产生的困境而引发的表达。而莫言的压力来自他自身,民间的传统文化,中国最底层农民生存的挣扎,是他写作的源泉。但他们俩共同的是,他们都决绝地撇开了政治,不为谁歌功颂德,不回避人类的苦难,不回避政治压迫而又不为政治效劳独立不移的文学。

    高行健说,面对这不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然我一直自认是无神论者。莫言说,
    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
    他们俩都懂得敬畏大自然,都懂得有所不为,都深信大道之规律,这些成就了他们作品中那么一种不可摧毁的力量。

    从我个人而言,他们的作品都不是我的最爱,都不是我百分之百能去分享,能去心领神会的的文字,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读它们。了解一个你不知道的世界,关键还是愿意了解。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4450
      • 经验10244
      • 文章391
      • 注册2007-06-17
      高行健的作品读过一些,但不多,莫言的作品读得多,也读得早,这两个作家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我觉得并不算最好的。
      凛子老师的文字中肯,读起来很舒服。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17379
        • 经验30899
        • 文章5767
        • 注册2009-02-11
        言之有理。我剛剛也重翻高行健當年的獲獎感言,感慨萬分。制度不改革不行,幸好有點進步,還需加大力度。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徐广华[/u]发表的内容:[/b]

          高行健的作品读过一些,但不多,莫言的作品读得多,也读得早,这两个作家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我觉得并不算最好的。
          凛子老师的文字中肯,读起来很舒服。[/QUOTE]

          高行健的灵山让我看得稀里糊涂,不明白小说好在哪里。莫言的小说以前没看过,最近看了一些短篇,当然还是不错,但是也不不明白诺奖为什么选上了他。但有一点我很明白,文学这东西实在没有客观标准,不像科学,每一个作品出世,总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所以我们需要读一些评论文章,听听别人怎么说,或许会有一些启发。欣赏也是一种学习。
          问候徐先生。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蕭振[/u]发表的内容:[/b]

            言之有理。我剛剛也重翻高行健當年的獲獎感言,感慨萬分。制度不改革不行,幸好有點進步,還需加大力度。    [/QUOTE]

            虽说高行健的灵山我没大看懂,但他写的《文学的理由》却很打动我。他是个有个性,有才华,并且不愿意屈服强权的作家。我们在那样高压的环境中生活过,所以我们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而莫言碰上了中国的好时候,也没怎么受到压迫。他的发言“讲故事”充满了中国农民的“狡猾”,谁也不得罪,但也不奉承谁。很多人不满意,但说实话,他曾经是个军人,还是党员,还要回到中国混日子,你指望他说什么?我觉得他讲的很不错,很佩服他的聪明。若换成是任何谁,也讲不出更好的了。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6
              • 积分447770
              • 经验69108
              • 文章8085
              • 注册2009-05-28
              历史总是充满偶然。
              邓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山西乔家大院联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719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