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转帖]好字----董桥
    好字----董桥


    老一辈人肯用功,学问修养根柢好。徐调孚中学毕业考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参加文学研究会,主编《文学周刊》,助编《小说月报》,为开明书店翻译《世界文学少年丛刊》,帮着郑振铎修补增订《文学大纲》,抗战胜利后校印《闻一多全集》,筹组「朱自清全集编辑委员会」。徐先生编校审订的这些老书我少年时代大半读过,还读过他校注的《人间词话》。

    他的翻译只记得《木偶奇遇记》,译得好不好没印象。一九八○年徐吁先生咖啡座上我见过徐调孚写的一封信,字很潇洒,练过的,翌年他辞世。柯灵编《万象》每期登一幅作家手迹,徐先生给柯先生写信闲话作家书法,说周作人、老舍、赵景深、茅盾的稿子排字人欢迎。老舍颜碑打底,端正朴厚。赵景深是大胖子,爱用青莲墨色写字,多姿像闺秀,字和人不相衬。茅盾书法好,写稿虽然清楚,字并不好,瘦削琐小,笔划常不齐全,排字一走神会排错。郑振铎文稿字形极大,藏不进格子,添注涂改又厉害,读来费神。郑先生的毛笔字倒是大佳,颜鲁公体外加写经体,铁划银钩,尽管不如钱玄同精美,功力毕竟不浅。钱玄同真迹英国亚非学院图书馆老书里见过他的题识,棱角都磨圆了的金冬心,秀润富泰得要命。听说他替人家题的字很多,坊间竟少见,都舍不得放走。他的学生魏建功也练写经体,我有一本旧书魏先生题识,端庄漂亮。刘半农书法也浑厚。沈尹默不必说,行楷圣教序加苏东坡,楹帖大字藏着魏碑,是大书法家。

    徐调孚说胡适的字庸俗,学东坡而乏东坡笔力,虽也挺拔,一泻无遗,不堪回味,跟文章一样少了文采。我不觉得。胡先生的字正直仁厚,小字尤其开朗爽利,在台湾读遍他的著述见过他的晚年我从来偏心偏爱他的书法。周作人小行书真是徐先生说的秀澹闲雅,不沾人间烟火,看了几十年看不厌。徐调孚说女作家手笔个个不脱女子纤细笔势,谢冰心谢冰莹沉樱苏雪林陈学昭都相像。苏老师写字很快,字体稍扁,有点像写快了的胡适之。林海音先生的字才是书法家的字,毛笔小行楷写信裱起来挂都很漂亮:字怕挂,林先生的字不怕挂。卢隐女士毛笔也用得多,徐先生说草率特甚,标点也乱,「她的不能永年,我们在她的书法里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丁玲、胡也频、沈从文三位字都好,沈先生倒是书法家了,章草大有成就,字字灵动,二王底子深,钢笔字也见功力。徐先生说作家正楷俞平伯、叶绍钧、王统照最擅长,俞平伯有颜真卿之刚兼钟元常之丽,笔笔正派。俞先生书法一九四○、五○年代我最爱收,是颠峯,连信都是艺术品,太迷人了。王统照我无缘一藏,扇面册页友朋家中见过,不输俞平伯,听说兰亭临得熟。叶绍钧早年开明书店小学课本请他写了影印,老穆藏了一册,真端丽。前辈王念青先生家有一幅叶先生的小条幅,朱丝栏里字字光彩照人,绝品。王先生还有一件夏丏尊斗方,很古雅,魏碑影子历历可见,他和弘一法师共过事,受弘一张猛龙体影响也深。

    徐调孚说俞平伯好友朱自清的字拘谨朴素一如其人,写格子字偏侧在格子的半边,俞先生诗集《忆》的跋文是朱先生亲笔手稿,字字细弱,并不好看。新近北京拍卖会上一幅朱先生的诗笺倒是上品,诗好,字好,给唐弢唐风子写的:「诗爱苏髯书爱黄,不妨妩媚是清刚。摊头蹀躞涎三尺,了愿终悭币一囊」,底下记「市肆见三希堂山谷尺牍,爱不忍释,而力不能致之。三十三年昆明作书似风子先生雅属。朱自清」。估价八万至十二万人民币,一开拍台下从五十万一路叫到一百四十万落槌,一分钟里匆匆飞上青天,一众书生囊楮羞涩连朱先生的背影都见不到了。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成扬州人。原名自华,号秋实,投考北大改名自清,字佩弦。一九二○年北大哲学系毕业,参加五四运动,教中学教了五、六年,一九二五年任清华中文系教授,做过系主任。一九三一年留学英伦,漫游欧陆,次年回国,回清华。抗战爆发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胜利后回北平清华,一九四八年病逝。我这一代人少小时候熟读朱自清,白话文受他启蒙很深,老了重读认出一些沙石,不要紧,通篇还是好的。朱先生做人认真,为文认真,笔底情趣偏淡,理路偏浓,初学多读可医浮泛。

    英国友人戴立克试过英译朱自清几篇散文,译完一读显得单薄,远远不如原文流利。他不服气,改用稍微古奥的英文重译,好多了:「那是说,朱先生外圆内方,文字尽管浅白,心思却很深沉,译笔只好朝深处经营。」朱自清五十一岁死于严重胃溃疡,不奇怪,心结纠葛得厉害。那年元旦的日记说:「学生两次来请我们参加大饭厅的学生集会,他们还请我们在临时搭起的台上扭秧歌。大家的压力确实不得了,使我整晚感到不安。」毛泽东写〈别了,司徒雷登〉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重病是真的,拒领面粉也是真的,是气节,说朱先生穷得饿死倒夸张了。国家多难,文士清寒,古今常事,遗体装殓,夫人找不出一件没有补过的衣服给朱先生穿,一众学生失声悲哭,那是做老师一生干干净净的光荣和骄傲。戴立克说难怪朱自清文章里暗藏那么多无奈的压力和琐碎的不安,越难译得好他越想译。他说他试译过林徽因,下笔轻便顺畅,译完一读大有 Bloomsbury文化气息。林徽因英文极佳,我看过她整理的一堆四合院草图,注文都用英文写,简淡精准,字也漂亮,像 Bloomsbury那些名士的书体。

    她写中文也许偶尔也用英文打腹稿。这一层西学渊源朱自清没有她深。徐志摩深些,跟陈西滢、凌叔华有点像,戴立克说这几位中国作家的作品译成英文老一辈英国人读了不难会心。毕竟是老民国洋派才子才女,都跟 Bloomsbury一起隐进历史烟水中了,吴鲁芹先生说那是旧时北平伦敦的月色,飘着薄雾,飘着花影,苍茫,荒寒,新一代读书人大半陌生了。吴先生说书法艺术步步凋零,上一辈人的好字更可贵,更要珍存。两个月前英时大兄执意请郑培凯教授给我带来钱穆先生墨宝,说朱子〈斋居感兴〉二十首之一钱先生六十年代尾给他写了一幅,逝世后师母又捡出另一幅同样的字,大概是写了不满意又另写一幅,命我收下,留以为念。宾四先生的书法真是旧时月色,不愧鸿儒格调,用笔娴静,真气弥满,情采深蕴,太高雅了:「吾观阴阳化。升降八肱中。前瞻既无始。后际那有终。至理谅斯存。万世与今同。谁言混沌死。幻语惊盲聋。」底下小字说「朱子〈斋居感兴〉诗二十首,探索微眇,为之平实,诗心哲理,超出漆园、康节之上。漫录其一,远寄英时老弟补壁留念。丙午岁尽钱穆」。丙午是一九六六,钱先生在香港,英时兄在美国,秦贤次〈钱穆先生的生平与著述〉说大陆文革爆发,钱先生不能自安,决计迁台湾,一九六七年十月成行,先住台北市金山街,翌年七月迁居士林外双溪素书楼,一九九○年九十五岁谢世,骨灰由夫人护送到苏州太湖西山湖滨安葬。是缘份,老师钱宾四写给学生余英时的墨宝挂在我家了,先贤清芬,故人雅贶,不敢忘昧。
     
    董桥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2/05/27/024111.jpg[/imga]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4450
      • 经验10244
      • 文章391
      • 注册2007-06-17
      赵景深是大胖子,爱用青莲墨色写字,多姿像闺秀,字和人不相衬。
      这样的语言有意味,真不知写人,还是写字。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22940
        • 经验26875
        • 文章2284
        • 注册2010-05-18
        拜读.学习!
        并非想当书画家,只因独爱自消遣。
                     ------王芳定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y181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875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