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董桥:本色
    董桥:本色
    2012年03月11日

    那些年琴翁爱去台北看朋友。我在张作梅先生诗刊编辑部认识他,说是香港去的,张先生的厦门同乡,又高又壮,两眼炯炯,说话像念文言文。我刚读完书,想去新加坡我大哥那边住些日子再定行趾。也许有缘,琴翁喜欢跟我聊天,没事总爱叫我带他到台大外头小馆子吃小菜。他会算八字,说我到香港谋生最是可为,比热带地方合适,嘱咐我去香港一定找他。
    我在南洋各地游荡大半年真的来了香港。琴翁处处照顾,事事相助,工作稳定了还跟他住在半山同一条街上,起初搬进去天天到他家吃晚饭。十多年前我写〈旧日红〉轻轻提过琴翁,说他上海归来送我一柄朱镜波二十年代画的桃花扇,臙脂斑斑,枝叶萧疎,题识很多,吴湖帆写了一段翰墨因缘,平斋接着录了吴先生题扇绝句:「几见芳菲露井东,闲情收入画图中;阿谁笑比香君血,崔护重迷旧日红」。那柄扇子霉斑不少,有点破损,琴翁拿去修过修不好,索性换了吴青霞一柄仕女图扇子给我。那时候琴翁才五十,身体大好,天天上山下山走路养生。他夫人我们都叫师母,盘起一头银发忙进忙出健壮极了,粤语学不会,一口国语跟琴翁一样微带闽南腔,牛骨熬杂菜汤做得最可口,几乎天天做给我吃,说吃了健康,晚饭过后不忘先陪琴翁喝茶抽烟弹一下琵琶,九点钟准时上床,说是好让琴翁跟我静静聊天。「非也非也,」琴翁说,「九点钟上床是她养生之道,破晓时分到公园耍太极,风雨不改!」听说师母是琴翁的表妹,战前一起到南京读书,表哥读国学,表妹读经济,表哥先毕业,拉着表妹回厦门结婚;一九五○年才来香港定居。琴翁说他老家做厦门面线,三代相传,到他这一代才出外谋生,初来香港投机失利,亏掉不少资金,有一天自己起了个卦,算出那几年大利南天,立刻跟南洋亲戚连手做生意,果然顺风顺水,财源不断。琴翁家里客厅长年悬挂一幅横匾,题「秀盦」二字,何绍基曾孙何维朴写的,笔势磅礡,不输子贞。我猜是师母芳名有个秀字才叫秀盦,琴翁倒说那里头还藏着另一段掌故:早岁梅兰芳、俞振飞在上海合演牡丹亭游园惊梦,梅兰芳演杜丽娘,俞振飞演柳梦梅,两相缱绻,脱口唤梦梅为「秀才」,「秀」字刚一出口梦醒了,「才」字还没来得及叫。大词人况夔笙赞赏这个戏梅兰芳神情演得太好,即取名号叫秀盦:「我无缘观赏梅先生俞先生那出惊梦,」琴翁说,「轻唤秀才一幕神往已久,偏巧又得了何维朴这个斋匾,从厦门挂到香港,你说多么有趣!」有一年我父亲来香港小游,琴翁设宴洗尘,说他一生偏爱何绍基的字,亲自磨墨请我父亲写一幅斗方「秀盦」挂在书房,何维朴那幅是楷书,父亲写的是隶书,写完还命我回家拿父亲行笥中几枚印章钤在匾上。琴翁那天给父亲观赏三幅沈周真迹,两幅盈尺小景,一幅粗枝大画,说他半生醉心石田,到处搜集资料,陆续写了七、八万字生平艺事,总想着再写三、五万字付梓出书。
    沈周是明代画家,生于宣德,卒于正德,活了八十三岁。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白石翁,江苏长洲相城人。山水承宋元名手,董源、巨然、李成尤得心印,中年宗王蒙黄公望,晚年爱吴镇,大小米,高房山,力追雨后模糊的湿墨。他比祝枝山大三十三岁,比唐伯虎大四十四岁,和他们都成忘年交,时相往来,亦师亦友。四十岁前画小画,四十岁后拓为大幅。诗学白居易、苏东坡、陆放翁。字学黄山谷。琴翁说沈石田一辈子和易近物,贩夫牧竖持纸求画不见难色,赝品求题卖钱也乐然应之。苏州太守曹凤不识泰山,郡院落成,把一代大师当成画匠漆工,唤他去画公家墙壁。沈周去了。祝枝山唐伯虎听了大怒,要沈周罢画,沈周说:「往役,义也。岂为贱哉?谒而求免,乃贱耳!」琴翁说这样端正和悦的人最可交。琴翁那部著述叫《沈周叙传》,里头收了沈石田一些轶事,不多,画艺评论倒很多,还有诗话,历代评石田诗作一大堆。琴翁说他跟陈定山、范烟桥为沈周题画诗通过信,陈先生范先生的考证做得极细密。还说早年台北一位老先生是倪瓒迷,笑沈周的画远远不如倪迂翁,琴翁生气和他吵了一架。沈石田学倪瓒学不像不奇怪,书上说「盖老笔过之」。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有一则写得生动:「沈石田每作迂翁画,其师赵同鲁辄呼之曰:又过矣,又过矣!盖迂翁妙处,实不可学,启南力胜于韵,故相去又隔一尘也。」琴翁常说绘画和诗文一样,有的大见本色,有的句句文采。本色是情意,文采是辞藻。沈周诗和画经营的是本色,倪瓒诗和画着力的是文采。本色讲自然,文采讲深邃。有一天,师母做了牛骨熬杂菜汤还做了河虾蒸水蛋。琴翁说菜汤是本色,水蛋是文采:「少年文章多文采,老去下笔见本色」,岁月有情,总要等到本色与文采转入化境才是艺术颠峯,比如牡丹亭惊梦里那样的一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师母会唱昆曲,我听她唱过这一段,比读文字入心。
    文字这样写稍嫌浓了。琴翁的诗是白香山那一路,有些还更白,像我小时候读的「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张作梅先生说是大雅本色,送了琴翁一件黄铜镇纸,上头刻「本色」二字,隶书扁扁的,一看杜就田笔势。琴翁不玩古董,只玩镇纸,家里收了三四十件,铜的木的玉的都有,说是厦门一位老师教的,案头那一对紫檀他最喜欢,刻吴昌硕篆书对联,老上海鸳蝴作家旧物,都玩得满身包浆了。他送给我的那件老杏木也好,行草刻「鸟鸣窗外树,花点案头书」,字极潇洒,摆在我书桌上几十寒暑了。一九九七翌年老先生告诉我说五十年代他在南洋买的小洋房师母很想去住,年纪大了爱住暖和之地,那边亲戚也多,方便照应。一九九九年他来信说:「南天花木缤纷,雨季过后满园芳菲,薄暮时分鸟归蛙鸣,野趣更浓,秀盦或可易名秀簃矣,惜乎令尊墓木已拱,书艺凋零,思之泫然。」二○○二、○三年琴翁和师母相继故世,《沈周叙传》迄未定稿,不能付梓,可惜。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2/03/18/052744.jpg[/imga]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600
      • 经验1107
      • 文章97
      • 注册2012-02-13
      琴翁,这么可爱的一个人
      文字那样高古清澈,“《沈周叙传》迄未定稿,不能付梓”真真的“可惜”极了
      (一九九九年琴翁信说:「南天花木缤纷,雨季过后满园芳菲,薄暮时分鸟归蛙鸣,野趣更浓,秀盦或可易名秀簃矣,惜乎令尊墓木已拱,书艺凋零,思之泫然。」)
      赏读大作,钦佩不已
      爱我民族 见贤思齐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6
        • 积分447770
        • 经验69108
        • 文章8085
        • 注册2009-05-28
        拜读。
        邓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山西乔家大院联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875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