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转贴:王鼎钧先生的日记》
    王鼎钧纽约日记(1996年5月):种种昨日 都成今我(上)
    文/王鼎钧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侨报周刊》,2010年11月15日

      五月一日   星期三   晴

      劉太太打電話來說,她已於上個星期天受浸了。我道賀之後,問施浸的牧師是誰,她說素不相識,從未見過。那麼是在那家教會受浸的呢,教會屬於那一個宗派呢,她也說不知道。我聞之愕然,這樣太違反老妻勸她信教的本意了,施浸者與受浸者沒有共同靈修的過程,似乎是一個缺憾。

      晚上與黑龍江來的作家錢女士見面,她已在某寺皈依三寶,法師頗有名氣,她是第一次和這位法師見面,以前對佛教也只有一點模糊的印象,這位法師對她也沒有一句考問,立即升座授戒賜名,收下紅包,連一張登記表都沒填寫,我聽了更為驚異。

      以上應該並非孤例,“草率入教”似乎顯示海外移民心靈上的飢渴徬徨,入教儀式草率又可以看出教會寺廟急於增加業績,這樣的成果恐怕只是虛偽的數字。我知道有一處禮拜堂,登記簿上有過客八百,實際上禮拜天只有二三十人聽道。一個牧師每年“收”了多少教徒,上級教會有考核,至於這些教徒後來何以無影無蹤,可以用人口流動來解釋。


      五月二日   星期四   晴

      天氣很好,窮一日之力把門窗牆壁的隙縫補好。當初房屋建成的時候,門框窗框和牆壁密切接合,門外的水泥地和牆根也密切接合,不會漏風滲水,房子舊了,這些地方就會出現裂縫,我得買一種專用的黏性材料填補。經過夏天和冬天,也許因為“熱漲冷縮”,裂縫又出現了,我得把失效的材料撬掉,填上新的。美國工人不屑做這種零工,房主得自己動手,搬進這棟房子第三年,我就跟芳鄰Water Man學會了怎麼做。這個和善的老翁是猶太人,我稱他“江上丈人”。

      一天辛勞,博得江上丈人稱讚,頗有成就感。沐浴更衣之後,隨老妻去陪劉太太吃晚飯,慶賀她皈主受浸。劉太太面頰豐腴紅潤,一洗病容,應是已從宗教信仰得到內心的平安。

      劉太太指名請來一位陪客,此人平素以無神論自許,聽見劉太太自述“得救蒙恩”的經過,忽發譏諷之詞,滿座愕然。我徐徐說,當劉太太極度沮喪健康下坡之時,我們做朋友的束手無策,如今宗教能幫助她,我們應該感謝宗教,有神無神,此時不在話下。

      我心裡沒說出來的是,革命家鼓吹無神論,原是為了建立群眾的勇氣和自信,而非鼓勵性情涼薄,那人真懂“唯物”嗎!


      五月三月   星期五   雨

      紐約市議員Julia Harrison忽發怪論,她說亞洲來的移民是殖民,是侵入者,“他們說我們聽不懂的言語,出售我們從未吃過的食物。”她說亞洲人來了,乞丐、小偷、搶劫犯還有傲慢無禮的店東都來了。

      針對她的話,我寫一短文如下:

      現在有個流行的名詞叫“解釋權”,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在爭取對歷史事實的解釋權。美國主流人物一向對亞裔印象握有解釋權,往往信口開河,咱們也要向他們爭取解釋權。

      例如說,亞裔移民是殖民者、不是移民者,這就是錯誤的解釋。移民者是拓建者,殖民者是侵略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走一條街要開汽車、搬一張桌子要動用升降機”的先進美國人,喪失了祖先的移民精神,後進新移民來了,“一不怕苦、二不怕難,”好像咄咄逼人,先進們心中的不安藉著解釋權的使用反映出來,咱們可以理解,但必須進行“反解釋”。

      所謂解釋權,說白了就是“我說你是甚麼你就是甚麼”,所謂“反解釋”,就是“告訴你我是甚麼,你並不知道我是甚麼。”

      亞裔移民來了,乞丐也跟着來了,這種現象怎樣解釋?由於文化的關係,中國人比較願意賙濟乞丐,乞丐尋找有能力施捨而又肯施捨的地方,兩者出現了上述的形跡。請注意,唐人街、法拉盛鬧區的乞丐,極少極少是亞洲人,分明是亞洲人來了、美國窮人增加了個討飯的地方。還有,不要忘記,亞裔來了以後,勞工、商店、科學家、慈善機構也都跟着來了,貨物銷路、就業機會也都跟着來了。

      如果說,亞裔移民來了,美國社會的騙案增加了,合理的解釋是,亞裔新移民由於無知和孤獨,是個可以欺騙的對象,可供欺騙的人增加了,騙案當然增加。他們受害,還要對罪案負責?統計一下吧,大騙子都是那一族裔的人?怎麼不譴責騙子?


      五月四日   星期六   下午雨

      今為文藝節,此間華文作家並無任何紀念活動,我所遇到的人不再談“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而是津津預告“文學已死”,好像文學之死大快人心似的。


      五月五日   星期日   晴暖

      老同學李山來訪,出示最近所作草書。他是畫家,以畫駱駝知名,我曾把甚麼人說過的一句話介紹給他:“一切藝術,皆以音樂為指歸”他頗受啟發。今日看他寫字如作畫,注重整幅字的線條流動,留白甚多,以墨的濃淡、筆的枯濕、行的疏密、字的大小表示疾徐強弱及旋律之形成,很像音樂在他紙上經過。

     
      五月七日星期二晴後雨

      早晨到投票所投下一票,選舉學區委員。

      世界書局為慶祝母親節,邀老妻棣華展出她設計的盆栽。大都市公寓大樓裡的居民沒有院子,只能把植物種在花盆裡,擺在陽台上,跟大自然藕斷絲連,棣華的設計不俗,甚受歡迎。

      書局楊經理建議在花盆中插一張小卡片,寫一句促銷的話,這當然是我的差事。我在蝴蝶蘭下寫“花開不須等蝶來”,在小玫瑰下寫“受人杯水,報之以天國”,萬壽菊秋天當令,此時我為它寫下“花不負人,人莫負花”。我不避俚俗,在海棠花的花盆裡插上“紅娘愛我”,促銷果然有效。

      學區委員選舉今日投票完成,要等三個星期才揭曉,不知為何要等這麼久?台灣選舉都是當場連夜開票,以表示沒有作弊的可能,否則無人相信選舉的結果,奇怪,紐約則從未因此產生任何流言。


      五月八日   星期三   晴

      到葉醫師家參加茶會,主人說,“閑談莫論人非”,建議每人朗誦文學作品中的警句雋語以佐飲。我引基督教內流傳的名言:“改變那不能接受的,接受那不能改變的”。第二次輪到我,我引禪僧一偈:“早知燈是火,飯熟己多時”。有人問我甚麼意思,我不能答,只是覺得意味無窮。

      主人希望多從白話文學中取材,第三次輪到我時,我想起張曉風的“愛你應該愛的人、是婚姻,愛你不應該愛的人、是愛情”。座中有人懷疑此語並非出於曉風,我問何以見得,他說張教授是基督徒,正發起“真愛運動”,要求青年“婚前沒有性行為,婚後沒有婚外情”,運動中的口號和所傳作品中的名句不能疊合。

      白話文學中的名句似乎比較少,也比較難以記誦,餘人所舉皆不堪一記,為之怏怏。


      五月八日   星期三   晴

      紐約華文作家協會公開徵求文藝作品,首獎獎金千元,參加角逐者一百五十多篇,經過初步篩選以後,由我和琦君女士終審。

      休士頓劉毓玲女士寫的《不是鄉愁》,以低訴式語氣、跳躍式剪接,小中見大,手法熟練。外省人的孩子生在台灣,對中國大陸沒有記憶,被視為沒有鄉愁,作者反其意而用之,以國為鄉,一抒惆悵,饒有新意。

      波士頓王宏辰的《家》,寫他三地為家,一為中國大陸的農業建設兵團,二為旅居倫敦,三為來美定居,從三個角度對“家”作出詮釋,深情款款,結尾視地球為一大家庭,海外華文文學少見如此境界。

      還有紐約的盧玉貞,以小說的形式寫《母親與我》,文中的母親以近乎苦修的要求去教育女兒,希望人生完美無憾,她自己卻再婚所適非人,懊惱自殺。也是一篇很好的作品。

      應徵散文最忌像錢鍾書、周作人那樣羅列許多典故,學問多了,性情就少了。擔任評審的人是作家,沒那麼淵博,又不能為了一篇散文到圖書館坐三天,只有把你涮掉了事。


      五月九日   星期四   晴

      上午參加作協徵文的終審會,我和琦君女士欣賞的文章僅能得到最低的名次,琦君認為對“他們”是一次打擊。我希望這是他們能夠承受的打擊,“退稿乃作家的常事”。

      午後整理前院草坪,稀疏的地方要補種,雜草要根除,多年生的花木要修剪,加種一年生的新花,增加視覺變化,最後是施肥,如此方能與巷內的景觀調和,得到左鄰右舍的認同。小院面積不過一百多平方英尺,勞動量則甚大,想起當年農家,夫婦二人可以種好幾畝田,真箇“粒粒皆辛苦”。


      五月十一日   星期六   晴暖

      下午到聖約翰大學藝廊看張隆延教授師生書法展,未發請柬,不設置簽名簿,也沒有揭幕儀式,而知音雲集,正是我心儀的一種方式。

      張氏能寫三十多種字體,(他說他的老師胡小石能寫七十種字體),聖約翰大學退休後設“玉潔菴”授徒,從者約七十人,水準都很高,藝壇稱為七十二賢。張氏的隸書令我望之生敬,楷書(米芾、黃山谷)令我望之生愛,他臨泰山石刻所寫的“願”,喚起人的宗教情操。他有高學位,高經歷,今年八十八歲,已屬“米壽”,是紐約地區惟一的“三高”書法家。

      雖然四壁琳瑯,站在大廳中間的張教授才是最佳景點,一群人圍著他。一記者問他每天花多少時間練字,我才知道他並非歷史故事中畢生苦練的人,多半在“敬求墨寶”的時候才寫。有人問他對創新的意見,他說一種藝術發展到登峰造極,盡善盡美,不能也不必創新,那創新了的中國書法,實在應該另立一名,並不是中國書法。

      有人問他漢字的數目有多少,他伸手向人叢一指,“這要問鼎鈞”,眾人轉頭看我,我大窘。回家查書,清代《康熙字典》在當時號稱搜羅最廣,有四萬七千多字,到了七十年代,張其昀主编《中文大辭典》,有四萬九千八百多字。一九九四年冷玉龍等人新編的《中華字海》,居然收了八萬五千字。我不能想像那些字都是甚麼字。


       五月十二日   星期日   陰有風

      上午到曼哈頓浸信會國語禮拜堂參加主日崇拜,約詩人彭邦楨、易殿選趁機一聚,教堂旁邊有一個小咖啡座,情調不錯。易太太攜幼子賞光,孩子遂成為主要的話題,易太太深感在美國教育子女事倍功半,我說美國盛世不再,未來的日子並不都是喝巧克力熱飲,我們能留給子女的,一是中文,二是宗教,此二者順風時為帆,逆風時為港,關係子女的命運至大。

      彭邦老寂寞惶恐,常常憤怒,我想正因為他沒有宗教信仰之故,曾托俞牧師幫助他,奈何他水潑不進,針扎不透。


      五月十三日   星期一   晴

      李女士受人委托撰寫傳記,她把一部份初稿寄來要我提供意見。傳主英年早發,移民來美後創業從政,卓然有成,往事歷歷,足以激發青年向前向上的精神。

      傳主的父親也是政界知名之士,早已樹立正面的形象,傳主卻提供了大量資料,寫出這位父親在家庭中的種種不堪,這種“不為尊者諱”的精神,恐怕是美國文化薰陶出來的吧!人生在世真要檢點言行,否則連子女都可能是揭發人。

    晚間作七律一首贈司徒鉅勳牧師:
    點畫分明仔細看   千秋日月走泥丸
    山如有信遷之易   海仗無疑履不難
    每有飛禽棲芥樹   再無人子戴荊冠
    傳經幸得老成在   留與世間作一磐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420
      • 经验6719
      • 文章566
      • 注册2007-07-16
      在国内孤陋寡闻,不知道王鼎钧为何人。通过美华论坛,再转百度搜索,有幸了解了先生的著作及评介,正待静下心来好好研读。
      谢谢荒田先生雪中送炭,问好!远握。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http://blog.sina.com.cn/lydst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王鼎钧先生的文字,坦然、怡然,心明眼亮、神气平和,有宗教的清明宁静。
        很有意思的是,也是九十年代中期,澳洲自由党议员Pauline Hanson在国会上发言,指责亚洲移民,说澳洲面临被黄种人的吞没。一时间,对亚洲移民的抵制情绪激扬,在街上都有殴打亚洲人的现象。当时的总理Howard,(何华德)姑息纵容,一时反亚情绪甚嚣尘上。后来她还组成了一个种族歧视的One Nation Party,得了不少选票。几年以后才被越来越多的澳洲人反对,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6000
          • 经验4782
          • 文章688
          • 注册2009-10-04
          国家强大了,必然有人妒忌。以前华人是被人宰割的对象,现在则是竞争的对手,而且现在还有一个财大气粗的形象,出于竞争的需要,排华和对华人种族歧视的现象必然会发生,要靠大家的智慧,创造一个世界大同的局面吧!
          黄竟生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99018
            • 经验53429
            • 文章1298
            • 注册2007-07-24
            以上應該並非孤例,“草率入教”似乎顯示海外移民心靈上的飢渴徬徨,入教儀式草率又可以看出教會寺廟急於增加業績,這樣的成果恐怕只是虛偽的數字。我知道有一處禮拜堂,登記簿上有過客八百,實際上禮拜天只有二三十人聽道。一個牧師每年“收”了多少教徒,上級教會有考核,至於這些教徒後來何以無影無蹤,可以用人口流動來解釋。

            这样的世道,何处是一个净地!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向南国杜鹃问好,想念你的诗。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48830
                • 经验13766
                • 文章810
                • 注册2009-09-12
                拜读,感慨王老文字功力之深,连私下随手记的日记也是一篇篇美文!
                张纯启,男,47岁,客居上海,书法的“信徒”。

                美能赏心方播远,艺靠唬人难久长!

                个人主页:http://qingpingle98.blog.163.com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875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