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070
    • 经验451
    • 文章43
    • 注册2010-04-06
    [散文]武威攻鼓子真威武
                 武威攻鼓子真威武(散文)
              文/于文华
         
       像西北粗狂的大山一样威武豪爽,像卷地而起的飓风一样酣畅淋漓,一群数十个抑或上百个黑衣、黑裤、黑帽、黑靴的西部汉字,一群浓眉白扣红腰带,骠悍而壮实的威武汉子,俨然是古代的武士,脸上用色泽鲜艳的油彩,勾勒涂抹出或夸张或狰狞或热烈或怪异的脸谱,头戴的黑布上插着两根雉鸡的彩色尾毛,黑布鞋缀着色彩鲜艳的大红缨穗,身背直筒牛皮长鼓,手执两根柳木鼓槌,齐扑扑从广袤的沧桑大地,从浩瀚的沙漠深处,从千里河西走廊,从苍翠鲜活的祁连山脚下奔涌而来。
         
         他们呐喊着、吆喝着、敲打着、欢跳着,挟裹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簇拥威武雄壮、洒脱豪迈之力,击鼓起舞,跳跃挪腾,那沉着稳健、坚定有力的步伐,那力贯千钧、震人心魄的鼓击,忽如雁翎般展开,忽如长蛇般急冲,忽而旋走太极变幻莫测,忽而列成方阵进退自如,立时把人带人金戈铁马、剑拔弩张的古战场,如闻刀枪撞击、铁骑奔突的征战声声,如见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搏斗场面——这就是号称西部鼓魂的武威攻鼓子。
         
        武威攻鼓子的历史渊源悠久。相传,古时一支军队因战斗失利,被围困于城寨之中,他们急中生智,将兵器藏入鼓腹中,乔装打扮成社火队出城表演,攻其不备战胜了敌人,“攻鼓子”由此而得名。据有关专家考证,“攻鼓子”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是曾经生活在河西地区的月氏或乌逊等某个少数民族生活写照的一种鼓乐舞。当地凡遇庙会祭祀,节日庆典等都有“攻鼓子”的助兴场面。传统的攻鼓舞一般有二十人或上百人组成,头戴黑幞帽,两侧插上野雉翎,美其名日为“招子”,取“上净天宇,下扫风尘”之意,帽两边缀以白色纸花,身着黑色太保衣,下穿灯笼裤,脸上涂脂擦粉,眉毛画得粗黑且翘上,完全一副“夜行侠”的装束。表演特点是打起鼓来要手到、眼到、神到、仪表潇洒、干净利落、稳健大方。击鼓时“双手胸前划弧线,交错击鼓轮换翻。上步拖地凭脚力,挺胸晃头身不弯”,其“雄鹰展翅”、“战马凌飞”、“鹞子翻身”、“凤凰三点头”等雄健优美动作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猛虎出山阵”、“双将对斗阵”、“四门兜底阵”、“三箭突围阵”变化万千,气势恢宏……几百人同敲一个鼓点,同走一种步伐,游走变化配合默契,进退开合,谐调统一。
         
       眼见一群侠士装扮的西部汉字,背大鼓、挎鼓槌,静静默立在那里,雕塑般庄严肃穆,就像出征的将士般壮观。忽听一声断喝,高崖下的山谷就猛地炸开一阵震荡四野的巨声——咚叭嗒咚!咚叭嗒咚!鼓声渐渐由平缓而激越,由激越而悲壮,再由悲壮而疯狂。原来看似呆若木鸡的汉字,那些握惯了锄头、铁锹、叉把、扫帚的农民,全都发了疯般,狠命地敲打,狠命地跳跃,狠命地狂舞,分不清那是鼓,那是人,人与鼓似乎融为一体,合二为一。渐渐地,鼓声慢慢由强变弱,由急变缓。最后,充斥满耳的只有一种单调沉闷但声震心扉咚咚咚咚的声音!一刹那,那些骠悍而壮实的汉子,犹如神灵附体的鬼魅般四散开来,似飓风荡过平静海面,奔马驰过寂寥荒原,伴随一阵更为高亢、更为激越、更为雄壮、更为动听的鼓声,呐喊着、急驰着、敲打着、跳闪着向你奔涌而来,眼前忽如扑来千军万马,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他们神情庄重、步伐齐整地舞蹈着跳跃着——舞蹈着一种视死如归的情绪,跳跃着一种悲壮豪迈的气势,奔腾着一种征战沙场、气吞如虎的精魂,在忘情的舞蹈中、敲击中,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和身外的一切,就那么忘情投入地跳动、敲击,就那么忘我激越地舞打、进退。
         
        当急促响亮的鼓点就要至极限时,那鼓声却猛地顿住了!那一刻,鼓手们攥着鼓槌的右手就如聚焦镜头般定格在半空中,给人一种万籁俱寂的感觉。俄顷,伴随着一声断喝,鼓槌如雷般重重落在了鼓面上。咚叭嗒咚!咚叭嗒咚!咚叭嗒咚!鼓声又回归于原来铿镪有力的韵律了。在这悲壮激荡的鼓声中,一出出带有原始气息、苍凉粗狂的凉州鼓舞,就沿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的时序次第展演了开来。只是鼓声韵律更趋复杂,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时而急切,时而平缓,踩着乾坤震坎艮离巽兑八卦方步的鼓手们,也就在粗狂厚重的大地上摆开了一个个古老的阵势,眼前的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分不清那是鼓那是人,辨不明谁是领舞谁是配角。一忽儿四面楚歌,一忽儿十面埋伏。此时,一幕幕古老的历史画面就幻化在人眼前,一段段离奇的传说就飘荡在耳畔……咚叭嗒咚!咚叭嗒咚!咚叭嗒咚!石羊河畔,祁连山下的河床上,腾起的一阵阵尘雾中舞蹈着一群血性精灵。看着这一张张沧桑厚重、凝重悲壮的脸谱,在升腾的尘雾中在喧嚣的鼓舞里不时幻变出不同模样的面孔,闪现出千奇百怪的场景,交织出非同凡响的画面时,陡生一种发自心底的惊叹:这真是一种包孕着最粗犷、最细腻、最丰厚、最悠长情感底蕴的民间鼓舞啊!你听,那震荡四野的鼓声,似乎浸染着一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与仇恨,那飞扬灵动的身姿,似乎交织着一种透彻骨髓的欢乐和悲伤!
         
        忽然,又是一声断喝,鼓手们攥着鼓槌的右手再一次定格在了半空中。俄顷,鼓槌再次重重落在了牛皮鼓面上,只听得“咚”的一声,震荡四野的巨响就戛然而止了。鼓手们静谧站立在那里,似一群黑黝黝的铁塔,又似一群卡通片中铁铸的机器人。石羊河水就在他们身后汩汩流淌着,河对岸是一大片开了花儿的芦苇,再远处是一望无际的酸柏刺藤红柳……    由于武威攻鼓子历史沉淀厚重,鼓风粗朴豪放, 0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6年在浙江金华举办的全国民间鼓舞比赛获得银奖,97年获得甘肃省敦煌艺术节金奖,并连续两次荣获甘肃省民间艺术节金奖,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今年又在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武威攻鼓子夺得头彩,再次荣获金奖。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26/22300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26/223127.jpg[/imga]
    [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中秋叶在10/27/2010 12:52:21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2907
      • 经验248837
      • 文章10204
      • 注册2009-05-21
      嘿!我和文字描绘的浩瀚场面里的鼓声,一起律动!精彩!喜欢这样的欢庆鼓乐的场景!

      真鼓舞人心!畅快!畅快!谢谢分享!问好于文华!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0703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