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说起来我对园艺产生兴趣还是从英国开始的。那一年我们买了房子,看到左邻右舍的门前花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如同画儿似的,不禁心里暗打主意,咱也一定得把花园弄得像模像样的不丢脸。话虽这么说,可干起来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歹这么多年过去了,虽说这园子弄得并不怎么样,但留心学习了一阵,如今再看起别人的花园也能略看出一点道道来了。

    在英国,无论是街边路旁普通人家,还是深宅大院的皇家贵族,英国人家的花园和住宅总是分的清清楚楚的。园艺的脑筋是用在植物的造型和布局上,因地制宜对地形的运用上。他们的花园总是一目了然的美,容不得你不去注意它,欣赏它,然后陶醉于它。要说到这一类花园的集大成者,或者说这种园艺风格的最具有代表性者,我想加拿大维多利亚岛上的布查特花园(The Butchart  Gardens)应该是非他莫属了。花园就是花园,住房就是住房,虽然花园可以给房主带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环境,但主人的住房子总是自成一体,与花园貌合神离的。

    但是中国的园艺却截然不同。

    没有到苏州以前,早就听说苏州园林举世闻名,和北京颐和园皇家园林并驾齐驱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中享有盛名。然而这就像别人告诉我某一文物价值连城,而我却不知所云毫无感觉一样,我对苏州园林没有认识。虽说还是承认它的特别,却不能体会它美在何处,总觉得它小头小脑,小里小气,抠抠巴巴,紧紧凑凑,如何能与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皇家气派的颐和园相比?就是退一等和红墙琉璃瓦的北海公园相比也要差上一大截呵!可是如今我毕竟来了,毕竟在苏州住下来了,居住于此,既然那么多人都觉得这的园子好,为何不好好琢磨琢磨苏州园林到底好在何处呢?

    主动地,被动地,一遍遍地在苏州的园林里转悠,拙政园,网师园,狮园,严家花园,沧浪亭,退思园,灵岩山,让我开始一点点的有些感觉了。虽然我不能说清这吴王夫差为西施修的园子与后来历代,宋元元明清,修建的园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何其特点,但我能慢慢注意到,苏州园林的韵味就在于它的含蓄,它的小巧玲珑。主人他是想把外部自然风景像盆景一般浓缩再现在自己家有限的空间里。它的亭楼阁榭,羞羞答答,半遮半掩地藏在在树丛中,太湖石堆砌的假山间;园艺设计的重点往往不是在花草本身的特质上,而是如何配衬依附在建筑上。要的是园中有屋,屋中有园,人居画中,画中居人的意境。

    仔细想之,我对苏州园林的偏见来自我对它的误读。苏州园林建的毕竟是私家花园,是为一家几口人,说多一点吧,十几口人修建的住所,就算是拙政园那样的特别富贵人家,其特点也是私密性的,供自家人自娱自乐的。但如今这些私家花园都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昂贵的门票也阻挡不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一游。我每次去,见到的都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所有的亭楼阁榭,游廊都人满为患,这难免不让人怨恨苏州人的小气,何不把园子修大点,若不行,把颐和园搬过来就是!挤满了人,如何能体会这园艺家的用心?什么花窗借景,移步换景,什么匾额楹联,什么花木寓意,叠石寄情,全都消失在密集的脚步中,只觉得这假山假水假得费劲,假得累人,只想逛完赶快冲出这大宅院喘口气!

    幸亏有两次躲开节假日高峰期,一次去了沧浪亭,另一次是木渎镇的灵岩寺。园内人迹寥寥,又有一诗在手,边走边细品,才慢慢品出一点味来:

    水围墙 月漏窗
    折复廊 曲水流觞
    花雕梁 石刻像
    明道堂 墨润水乡
    水一涯千古沧浪 亭何傍
    翠色浓重无处扛 渗透窗 苍莽
    老树霜 绿枫杨
    观鱼塘 树色天光
    诗画舫 莫回望
    泪千行 碧波荡漾
    水一涯千古沧浪 亭何傍
    日光穿林竹杆黄 在水一方
    水一涯千古沧浪 亭何傍
    人生苦短似又长 伊人发苍

    欣赏苏州园林是需要一点想象力的。由于中国园林是人景合一的,而这里所有的园林都抽离了人,曾经的主人在此生活的痕迹。你得有那个想象力把人物放回去,放到当年,明朝或清代,那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悲欢离合,升迁没落……。如此一来,你便知道了什么是曲水流觞,什么是明道堂 墨润水乡,苏州园林的美才会如同画卷般一点点地在你的眼前展开。

    英国园艺的美一目了然,而苏州园林的美却是要领会的。英国的园林设计可以学,而苏州园林的构想却是要有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才能做到神似的。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12/102032.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12/102047.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12/102100.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12/10211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12/10275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12/10354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12/103603.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0/10/12/103625.jpg[/imga]
    [ 这个贴子最后由凛子在10/12/2010 10:36:37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84151
      • 经验22985
      • 文章1049
      • 注册2007-04-13
      英国园艺的美一目了然,而苏州园林的美却是要领会的。英国的园林设计可以学,而苏州园林的构想却是要有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才能做到神似的。

      总结的好。
      谢谢凛子美文。
      上海郊区嘉定的古漪园也是十分精美的园林建筑。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蕭振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凛子美文美图说“苏州园林”!
          对比中突出苏州园林的文化的积淀,“园艺设计的重点往往不是在花草本身的特质上,而是如何配衬依附在建筑上。要的是园中有屋,屋中有园,人居画中,画中居人的意境。”
          欣赏中不禁想起自己早几十年几次看苏州园林。几十年后在洛杉矶亨廷顿博物馆又看到崭新的走向世界的苏州园林。岭南四大名园也不期然而至。我为中国的园林艺术喝彩!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22940
            • 经验26875
            • 文章2284
            • 注册2010-05-18
            "欣赏苏州园林是需要一点想象力的。由于中国园林是人景合一的,而这里所有的园林都抽离了人,曾经的主人在此生活的痕迹。你得有那个想象力把人物放回去,放到当年,明朝或清代,那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悲欢离合,升迁没落……。如此一来,你便知道了什么是曲水流觞,什么是明道堂 墨润水乡,苏州园林的美才会如同画卷般一点点地在你的眼前展开。''欣赏您的美文!
            并非想当书画家,只因独爱自消遣。
                         ------王芳定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y181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2907
              • 经验248837
              • 文章10204
              • 注册2009-05-21
              聪慧的凛子,比较法运用娴熟,让读者读出了苏州园林深厚文化底蕴的内涵!

              照片很美!谢谢凛子的美文!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凛子笔下的苏州园林太迷人了,愿我们游苏州时她能当向导。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6
                  • 积分447770
                  • 经验69108
                  • 文章8085
                  • 注册2009-05-28
                  本想引用一段,但上面几楼都引用了,都提到了,也就从简了。

                  凛子写得好,真是开卷有益。
                  邓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山西乔家大院联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99018
                    • 经验53429
                    • 文章1298
                    • 注册2007-07-24
                    没有这么丰富的阅历,写不出苏州园林的精髓,太棒了,品读!又好像去了一趟苏州园林。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江南[/u]发表的内容:[/b]

                      英国园艺的美一目了然,而苏州园林的美却是要领会的。英国的园林设计可以学,而苏州园林的构想却是要有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才能做到神似的。

                      总结的好。
                      谢谢凛子美文。
                      上海郊区嘉定的古漪园也是十分精美...[/QUOTE]
                      江南君广知博学,总是给咱好的建议。下次一定去古漪园一游,谢谢啦!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  蕭振[/u]发表的内容:[/b]

                        凛子美文美图说“苏州园林”!
                        对比中突出苏州园林的文化的积淀,“园艺设计的重点往往不是在花草本身的特质上,而是如何配衬依附在建筑上。要的是园中有屋,屋中有园,人居画中,画中居人的意境。”
                        欣赏中不...[/QUOTE]
                        哇,苏州园林已经都搬出国了吗?谢谢萧振先生鼓励。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谢谢芳定,谢谢冰云,谢谢黄田先生,谢谢邓治先生,希望你们到苏州来一游,希望你们也能喜欢苏州园林。
                          [ 这个贴子最后由Huangtian在10/13/2010 5:11:48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南国杜鹃[/u]发表的内容:[/b]

                            没有这么丰富的阅历,写不出苏州园林的精髓,太棒了,品读!又好像去了一趟苏州园林。[/QUOTE]

                            你好,苏州老乡,对苏州园林,你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希望与你分享更多的苏州心得。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719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