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65480
    • 经验29285
    • 文章1010
    • 注册2009-09-10
    [分享]席慕蓉:系斜阳缆——王鼎钧回忆录中百年场景
    [COLOR=blue]                       [SIZE=3]  [B] 系 斜 阳 缆 [/B][/SIZE]
                
                        ——王鼎钧回忆录中的百年场景
     
                       【文╱席慕蓉】 2010.08.07
     
     

    [B]一位作家用他的一生一世所作的见证,难道都不能在书店里稍稍多占用几公分的空间吗?他书写的,不止是他一人也不止是他那一代……[/B]

    ---------------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王鼎钧回忆录

    [imga]../images/upload/2010/08/18/231156.jpg[/imga]

    图/尔雅出版提供
    ---------------


    [B]壹[/B]


    先是时空里的大背景:

    [I]“太初,诸峰向三角山地集中,路经兰陵东郊,在相互拥挤中遗落了一座盆景。”[/I]然后才开始聚焦于自己的故乡,这四面都是肥美平原,季季都有成熟庄稼的锦绣大地,造化所成的一座神奇的人文宝地。

    因而,「我是兰陵人」这句话。遂在汉唐的先贤事迹中有了特殊的意义。

    然后很快地跳接到「吾家」。

    与民国初肇的历史接轨,竟然是一则国际新闻:

    [I]“1915年,祖父带着自家酿造的兰陵酒,以兰陵美酒公司的名义,参加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得到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I]

    当然,这是经过选拔与肯定之后,才能出国参赛。这种种都是有明确记载的史实,「德源涌」酒厂曾经是兰陵美酒之中最早与最大规模的字号。

    但是,到了王鼎钧出生之时,祖父的事业早已结束,只留下一座「大约共有进,外加一片厂房」的巨大祖宅。

    我们跟着王鼎钧去观看这幢大房子里的种种,两棵并排的石榴树、胖胖的丫头、道光年间的瓷器、紫檀木威严深沉的桌椅,还有从门楣下方的「燕路」里,年年归来重寻旧垒的燕子……

    「那时,家家都是这个样子。」这句话重复了两次。言下之意似乎是说,这原本是个理所当然的存在,是再平凡不过的温暖家园。

    那时,家家都是这个样子。而要再度去确认这种平凡与平静的氛围之时,却是在覆巢之后,离乱间寄居在别人的家园里,忽然觉得有些淡淡的香气、有些细碎的声音似曾相识,彷佛在什么时候也拥有过:

    [I]“我想起来了,种种光景正是我从前的家……恍惚间,无意中,我回到那已失去的家里。”[/I]

    整部回忆录应该是从这一段文字才正式开始的。

    这处寄居的庄园,在地理的位置上其实离王鼎钧的「故居」只有咫尺之遥,在此时,王鼎钧也才刚开始逃难。但是,在这一个时间点上,却已是「如梦如幻,如前世来生」,那距离已是无限遥远。

    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宅,要在这个时候,在这一段文字里,才真正显露出它的宁静悠远、它的深厚温暖、它的细致美好,以及,它的永不复返。

    少年王鼎钧,那时还不能预知一切,只能讶异地告诉自己:「这地方,好像我来过……」


    [B]贰[/B]


    王鼎钧在回忆录第三册《关山夺路》出版之后,他说:

    [I]“我写第一册回忆录《昨天的云》尽量避免议论,维持一个混沌未凿的少年。写第二本《怒目少年》,我忍不住了,我用几年后的眼睛分析四多年以前的世界。现在这本《关山夺路》,我又希望和以前两本不同,我的兴趣是叙述事实,由读者自己产生意见,如果读者们见仁见智,如果读者们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我也很高兴。”[/I]

    他又说,第三册终于写完,现在要进行第四册的写作了[I]:「我要用这四本书显示我那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I]
    现在,第四册《文学江湖》也已出版,以七年(还是整整一生?)的时间完成的回忆录四部曲已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书中的关联岂仅止是一代的中国人而已,这是整个中国的百年真相啊!

    前一阵子,齐邦媛老师出版了《巨流河》,龙应台出版了《大江大海》。我看到书店里把王鼎钧的《文学江湖》和前两本书放在一起展示,我总有点疑惑。如果说是谈1949,为什么不放《关山夺路》?如果说是回忆录,为什么不把完整的四册放在一起?

    一位作家用他的一生一世所作的见证,难道都不能在书店里稍稍多占用几公分的空间吗?

    他书写的,不止是他一人也不止是他那一代,他书写的不止是历史也不止是文学,他写出来的,是百年中国这块伤心地上,许许多多无辜的「黔黎」的悲惨遭遇。


    [B]叁[/B]


    有多少人有着相同的故事。

    譬如在第一册《昨天的云》里,父亲千方百计想要让王鼎钧可以再读书。

    从沦陷区要投奔到后方去求学,是令人心惊胆颤的出走。可是,那时候,还是有许多年轻人毫不迟疑地离开了家,也还是有许多父母想尽办法让孩子离开,纵然他们之间没有一个人能预见这分别的后果:

    [I]“千叮万嘱,看着我喝了稀饭,逼着我吃了包子,母亲为我作了祷告。

    父亲说:「你走吧,不要回头看。」

    我一口气奔了五里路才回头,已经看不见兰陵。

    回想起来,离家这一幕还是草率了。这等事,该有仪式,例如手持放大镜,匍匐在地,一寸一寸看。

    只因为,当时并无人知晓,分别之后,「从此天涯海角,再无归路,山东,临沂,兰陵,永远只能在地图上寻找。”[/I]


    [B]肆[/B]


    又有多少人经历过我们完全无法想像的恐怖场景。譬如王鼎钧的五叔曾参与其中的缅甸战争和撤退:

    [I]“缅甸撤退应该是抗战史上最有毅力的撤退,也是最悲惨的一次撤退……缅北有一座野人山,是这次撤退最后最严肃的考验。野人山号称鬼门关,意思是人入此山不能复出。此山纵深四百里,高度平均八千尺,峻岭丛林,瘴气烈日。九六师在山中绝粮,杀蟒猎虎为食,终于越过此山。三千里绝地,六个月胜负,无一人降,无一人叛,抱病扶伤攀高黎贡山进入云南。在一个叫剑川的地方早有千万出征官兵家属麇集盼望,五婶也在那里等候。死生交会,哭声动野,大雨忽然滂沱而下,为他们洗泪。五叔接到我的信,想他老人家心中那一团郁结,一点酸楚,那对鬼神的感激,对袍泽的悼念,俱在心中,俱来眼底,这才「热泪潸潸」的吧。”[/I]

    当然,王鼎钧书中的许多资料,或许是五年后的辛苦搜寻才可能完备。只是,他执笔之时,目标对准的是「黔黎」,是真正的百姓,是无数下级官兵以自身血肉所书写的出生入死,这样的百年场景读来令人既惊且恸。



    [B]伍[/B]

    苦行过半壁山河,王鼎钧从七岁离家之后,流离辗转,所见多矣。

    可是,再清晰的记忆,却并不一定是当时的真相。几年后再回头细想,才从传说的真相、残缺的真相,以及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史书中错乱的真相里,翻捡出真正的历史场景。原来,芸芸众生,都被骗了,而且被骗得很惨。不该死的死了,不该残的残了,不该家破人亡的都流离失所了……

    王鼎钧说:「国共内战造成中国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我希望读者由我认识内战,由内战认识五千年未有之变局。」

    我生也晚,不过还是沾上了抗战胜利之后那几年里的混乱与不安。

    关于王鼎钧书里所说的金圆券,我是记得在南京的客厅里,看见一大箱印刷精美的钞票,好像底色是浅浅的粉红(还是纹样的细线是桃红色)?任我们这几个孩子拿来摺飞机射来射去。我记得在南京的最后一顿晚餐,大碗汤里,下午才匆匆宰杀的母鸡腹中还藏着没生下来的鸡蛋。我记得从上海、广州辗转到了香港之后,父亲的朋友里,有人嚷着住不惯,于是全家大小又回到大陆的家乡去了。我记得来到台湾,从中学到大学,上课一教到中国近代史,从课本的文字到教课的老师,总是语焉不详……

    我还记得,在水源路堤防下那些狭窄的巷弄里,有天晚上一个男人喝醉了酒,在院子里又哭又叫,一句「老蒋,你对不起我们!」让左邻右舍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出声。

    有多少模糊的场景,有多少不安的氛围,有多少待解的谜团,有多少互相矛盾的说法,更有多少连学童都知道是谎言的官方文告,这些那些,好像都是我生命里的负担;而就在此刻,在王鼎钧的回忆录前,我相信,有许多人都和我一样,一面阅读,一面恍然大悟。


    [B]陆[/B]


    然而,在恍然大悟之中,我们这些「当年的孩童」,心中又有多少悔之不及的疼痛?

    原来,我们的父母,以及我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当年所面对的是何等惊险、何等阴险的乱世,却还要在我们的身边力持镇静,强颜欢笑,竭尽全力地维持着我们童年的安定与甜美,可是,孩子们当时却从来不曾善体亲心。如今回想,当时我的父母,也不过才是三多岁的年龄而已,正当他们一生里的黄金时期,是无论如何也不该白白错过的锦绣年华啊!

    因而,读王鼎钧的回忆录,我的许多朋友都难以入眠……



    [B]柒[/B]


    「系斜阳缆」这一句原出自辛弃疾的词,我听叶嘉莹先生讲解之时,全心为之震撼。现在挪用来作为自己这篇文字的标题,是觉得或许可以有两种解释。

    王鼎钧曾说:「回忆录的无上要件是真实,个人主观上的真实。这是一所独家博物馆……」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出发,「系」作为唯一的动词,应该就可以解释为「回顾」、「搜寻」、「明辨」、「连接」、「书写」和「发表」这一连串的行为,让作者在一生的颠沛流离之后,在斜阳的余晖里,藉着这部钜着的出版而终于能够得到一种宁静和安定的心情。

    而王鼎钧又说:「回忆录是我对今生今世的交代,是我对国家社会的回馈,我来了,我看见了,我也说出来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衡量,那么,这「缆」本身,就不再只是王鼎钧一个人和他自己的往昔的连接而已了。它在瞬间身躯暴涨了千千万万倍,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站在民国百年将届的时刻里,想要温故知新、重新出发时的清晰导引,以及极为巨大的支撑。

    也是前一阵子的新闻而已,有文化界人士呼吁,说是民国百年快要到了,我们需要写一本记录这百年路程的书。面对这则新闻,我很纳闷,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尚且前后要用七年的时间来完成,而在民国98年才来关心这一个题目,是不是有点太轻视「创作」甚至「记录」这两种工作的艰难度了!

    而且,更让我纳闷的是,那时刻,王鼎钧回忆录已经陆续出版,第四册也刚刚上市,这位先生怎么没注意到呢?

    去年春天,我写过一篇短短的读后感,里面有段文字,或许可以作为「系斜阳缆」在此的第三种解释。我说:「然则,用了七年的时间(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整整的一生),写成了这四本的『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所想要显现给读者的,或许并不是我们在表面上所看到的中国近代史而已,或许更可贵的,是透过这几年的流离丧乱,让我们见证了即使是一个曾经柔弱与彷徨的灵魂,也可以凭借着那自身求善求美的努力,终于达到了他要为历史求真的初心。王鼎钧的回忆录真的是空间无限广大的博物馆,每一件展品都是见证,也都是解答,恍如历历晴川,经得起无数读者的一再回首。」

    是的,一年之后的此刻,在春日窗前,重头再细读这四册史诗般的巨构,彷佛百年场景在眼前在心底历历重现。我相信,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历史的殿堂之上,「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都已是经典,已成经典。

    【2010/08/07 联合报】
     [/COLOR]
    淡淡书香 清清陋室 静静庭院 浓浓原野 云云苍山 霭霭兰陵 茫茫大地 瀚瀚星河 漫漫人生 悠悠牧歌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0
        • 积分502907
        • 经验248837
        • 文章10204
        • 注册2009-05-21
        王鼎钧先生的创作,是一部杰作!惊赞!
        在诗词里长醉 在生活里长醒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65480
          • 经验29285
          • 文章1010
          • 注册2009-09-10
          [COLOR=blue][B]见证的感慨[/B][/COLOR]

          [COLOR=blue]席慕蓉教授用「系斜阳缆」四字高度概括王鼎钧先生四本回忆录的思想主题,高屋建瓴,一言以蔽之。读这四本书,好似从馄饨世界走来,穿越时空,走进荆棘丛林,闯入激流险滩,误入虎穴狼窝,步步深入,层层升华,进入圣者脱俗超然的境界。鼎公用美国三十年写了五十年的大半生,记录了在中国近代史血火硝烟风雨漂泊中走过的轨迹。在国内人士很难再写这些,因为老人已思想僵化,无需再换一个灵魂。读四部曲,好似读一部近代《春秋》,学一次经典《论语》。

          我是鼎公的老乡,多年寻找兰陵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鼎公在家乡70年前走过的地方我走过,鼎公就我邻居的那位老者。读罢鼎公四部曲,使我听了昨天我未曾经历的故事。今春我追寻《昨天的云》,那些老地方就在我身边,老屋枯树,断壁残垣,昨日再现的的故事,都在老乡们的传说中得到见证。

          我感到,读鼎公的回忆录是一次灵魂的震撼。以历史的眼光读,可以重新认识中国人百年走过的生死流转,这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以文学的观点读,可以享受结构的精彩,视觉的冲击,这是一位作家经过千锤百炼,走进文学殿堂的文学史;以宗教的情怀读这部书,可以体味超我的伟大,灵魂的洗礼;以老乡的心态读这本书,那是昨天发生的故事,从周围老人的茶余饭后的聊天中得到求证。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鼎公走万里路,胜过万卷书,我们这代人做不到。

          我多么希望鼎公暮年能回到兰陵。假如能有这一天,我会去兰陵陪他聊天,聆听昨天的故事。

          祝鼎公一生颠沛流离后幸福安康![/COLOR]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COLOR=red]见证:鼎公童年挑水跌入的水井(位于兰陵镇黄墩村),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险遇[/COLOR]
          [imga]../images/upload/2010/08/20/202824.jpg[/imga]
          淡淡书香 清清陋室 静静庭院 浓浓原野 云云苍山 霭霭兰陵 茫茫大地 瀚瀚星河 漫漫人生 悠悠牧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