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二徵(徵侧, 徵贰)女王》
奋臂兴家国, 力赢不避危。 洛阳传首日,大越孕芽时。
功罪凭谁定? 坚强唯自持。 千秋香火里,隐约两英雌。
注: 写《漓江之春》一首时, 提及伏波山, 因而忆起这两位越民族的女英雄, 以记。
按: 徵氏姐妹,又称二徵夫人(越:Hai Bà Trưng/𠄩?—43年5月),是1世纪在今天的越南北部武装反抗中国东汉政权的两个姐妹,徵侧(Trưng Trắc)和徵贰(Trưng Nhị)。
根据越南河西省山西市一带的传说,徵氏姐妹出生在交址郡麊泠县, 从小耳濡目染军事技能和汉朝官吏的横徵暴敛。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雒将诗索(徵侧丈夫)被太守苏定处死后,徵氏姐妹在喝门举兵,攻取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地蛮夷纷纷响应,汉朝太守苏定逃往南海郡。[3]徵氏姐妹总共夺取了65座城池,许多骆越军人顺从她,徵侧被推举为「徵王」。交址刺史和各个太守只能自守。史称徵朝,活动范围南达今越南中部,北到今广西钦州、北海、防城等地
东汉朝廷派伏波将军马援、伏乐侯刘隆和楼船将军段志率汉兵八千和交址兵万余共两万军队和两千艘车船,水陆并进,南徵交址。徵王和诸将发兵到浪泊(今越南仙山)与马援军激战,因力单势薄,败退锦溪(今越南永福省安乐县)。次年(43年)5月马援击败二徵,二徵被擒斩, 传首洛阳。(越史称其不屈投水自沉, 或战死.)
中国过去通常把二徵作为叛逆描述。但近代官方的说法承认徵氏姐妹是越南的民族英雄。1964年7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河内为二徵陵墓献了花圈。文革期间毛泽东也曾称赞徵侧。
在越南各地有大量纪念二徵的祠堂、庙宇和以她们命名的街道。譬如越南首都河内的四个市区之一就是二徵夫人区(Quận Hai Bà Trưng)。
每年阴历二月初六(传说中她们的殉难日)是一个纪念她们的节日。她们的形象通常是骑在大象背上作战。
另外,根据越南学者的调查,二徵夫人母亲谩善的坟墓在山西市三位县,受到当地民众的尊崇;徵氏姐妹的几十个女部将则在越南北方的许多农村被当做城隍供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