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糍飘香 我的家乡广东台山,民间制作的糍糕有许多种,常見的,有被称为“发高”的年糕,还有煎堆,咸水角,砵仔糕,艾糍,叶糍,芋头包,番梳(蒸餃),白糖糍,芋粒糍,萝卜糕。春节过后的节日——二月二和三月三,应节的是“发高”,艾糍和砵仔糕。 艾糍的原料,是一种艾草,它全身銀灰色,叶子很小,小指头那么长,黄色花也只是米粒一般大。乡间称为“老鼠艾”。艾草加上糯米粉和黄糖,揉起来带着辛香,听说这艾糍能治风湿病。。 半个世纪前,母亲还未出香港定居,寒假暑假都带我们回乡村去。一年春节后,村中比我大一岁的亚菊和比我小两岁的亚好,清晨拿着小小的竹篮來叫我去拔老鼠艾草,祖母也给我一个小竹篮带去。我们三个小女孩在熹微的晨光中走到收割庄稼后的田地中去。在那田基的草丛中,在那稻茬的旁边都有老鼠艾草 。亚菊叫我不要拨有黄花的,拨那小的嫩的最好,待我们的小篮子都盛满了艾草后。我们就在摆满“草仔”(一小捆一小捆的稻草)的田上捉迷藏。累了,就拖着草仔横放在草堆旁边坐下,用瓦片和树枝挖起湿滑的泥巴,捏小泥人,小桌子,小床子 ,小碗仔……玩起过家家。候到太阳升高,母亲叫吃早饭才回家。 我从小在台城长大,但却常常记起出生地的小山村“石板潭”。我总忘不了水稻田边草丛里美丽的眼皮鱼,忘不了对门囗耙田回來的华叔,他一手托着耙,一手从湿透的衣袋里掏出一把“水狗”给我。这只有耙田时才能捉到的小昆虫,母亲将它煎熟后的香味最诱人。离开故乡不觉40多年,但她的朝霞、夕阳、繁星,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还是那样的可亲可恋。 祖母将我拨回的艾草洗净晒干畄在二月二用来做艾糍。我母亲可以说是做台山糍的高手,她做的糍馅好味,糍皮总是该脆的脆该薄的薄。母亲在92岁的高龄还可以做艾糍和砵仔糕。老同学亚简吃过母亲最后制作的艾糍后,就念念不忘,老是叫我学做。因为老李(我丈夫)和一双儿女,不大喜欢甜糍,加上母亲说,单是将艾草弄干净除掉草梗就费半天,我嫌麻烦,就更无心学。但看到亚简的馋样,只好去问快将百岁的母亲。但老母亲只说用糯米黃糖做,馅是花生糖,用多少份量就无法说清楚。制作每样糍糕是要掌握准确的材料份量和火候,这么一说我更加没底了。 “二月二”节刚刚过去,堂嫂将她过节的靓糍相片放在朋友圈,其中就有艾糍,真令人高兴。忙打电话向堂嫂请教。堂嫂告诉我,艾糍的材料:一包糯米粉加四分一包澄面粉一包黄糖再加老鼠艾草茸,餡用花生碎加糖,也可以加上腊肉腊肠。并且将制作的详细过程告诉我。上周三,我挽起衫袖做艾糍和砵仔糕,累了一天但成果不大理想,甜软都不够水准。心有不甘,周四再次制作一次,老李品尝后大赞好吃,忙告诉亚简叫她來吃。我带去给母亲尝,她说:是可以了,但还不够软。哪能一步学会呢?她打上60分我就很开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