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101270
    • 经验75402
    • 文章837
    • 注册2006-09-02
    [B]道于心  践行其路[/B]
    ——“岭南才子”蔡金存诗书画印音乐浅谈

    宋承举


    “……杨花太无足轻重了,除了随风飘荡,别无选择。可是,我想我是可以选择的,最终却选择了像三月的杨花。也许,我们最终的目地,都是在寻找一片安适的土壤。”

    这是蔡金存兄发表于《星岛日报》的散文《三月杨花》里面的一段文字,这文字无疑是作者的真实写照,一个可以选择,却选择了像杨花一样,四处探求安适的土壤,在艺术之途,道于心,践行其路的人。

    与蔡金存兄结识到现在已经有四五年了。记得当年我还自认为是文学青年时,经常出入于各种文学论坛,发些足以酸掉大牙的牢骚小诗文,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然而却在此时,结识了被誉为“岭南才子”的蔡金存兄。

    蔡金存号箫泉,在后来慢慢接触中,我发现享有“岭南才子”之誉并非虚名,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其它领域,诸如书法、绘画、篆刻、音乐等方面也非同寻常,各类作品常见诸各种报刊杂志,真可谓博学多才。再后来,才知道来自广东茂名的这位朋友还曾从事过美术教学、设计、策划、编辑等工作。而立之年已有如此阅历,实在让人钦佩不已。所以一直想写写关于他的文章,可是笔在手中,面对他的多重身份,心底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感知却难于表述于文字,我开始渐渐惭愧自己的手拙。不过我还是先从与他结缘的诗歌说说吧!

    我觉得好的诗作无非就是诗人之心反映在纸上,让读者读到文字,如与作者谈心。读蔡金存兄的诗亦是如此。我把他的诗总结有三:

    其一是雅。这种雅是雅逸,源自对美的独特视角。蔡金存兄有很多优秀的题画诗,而在他的书画中,还不曾见题过一首前人诗词,真可谓“全为己出,不袭前人半句”。在我看来,题画诗如同命题作文,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要想把画和诗既要和谐统一,还要相辅相成,相益相彰,形成更高的意境,需要有极高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功底。就拿其中一首《题荷》为例吧:

    搔姿顾影戏睛珠,听惯圣贤夸洁姝。
    若是尘寰真君子,逢人何必诽泥污。

    在这首《题荷》诗中,诗人从平时文人骚客看荷的对立角度,借荷喻人,以荷言世,这既是作者的高标不群及时时刻刻的自我警醒,也是对他人的当头棒喝。我常想,在当下,所谓搞艺术的人比比皆是,诗人作家出书速度比盗版的还快,可真正有质量的作品堪比海中一粟。浮躁、急功近利或名过其实等已成为文学界借用最多的引喻,我为蔡金存兄感到庆幸,至少他的心是清净的,至少他没有随波逐流。我想清净无为地修心,应该是蔡金存兄对艺术的真正态度,在他大量的诗作中,这种态度表现得非常突出。

    其二是实。此实是求真务实。在我的印象中,蔡金存兄外表柔弱,一派书生气,可是胸怀却装有侠骨剑心的豪情和离尘避世的逸情。他为了艺术追求,放弃了可以获得的安逸生活而四处游历,在他每个阶段的作品中,都真实地记录着他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沦落江湖三十年,此身长误晋唐元。
    诗词歌赋忆娇柳,书剑琴心枕月眠。
    人后疏离流俗言,相逢不作世间谈。
    携樽放棹隐山去,当悔陵源迷澄渊。

    蔡金存兄的《沦落江湖三十年》四首诗,表露了诗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与立场,如这首其一“此身长误晋唐元”道出了诗人充满艰辛的寂寞之路,大有“书画误我”的感慨,而“人后疏离流俗言,相逢不作世间谈”则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为伍的坚决态度与决心,“携樽放棹隐山去,当悔陵源迷澄渊”却恰是诗人离远当下尘嚣的一种逸世情怀。

    其三是空。此空非空洞,而是空灵。蔡金存兄博览群书,胸怀幽远,其中尤以禅学影响最深,在他很多的诗作中,可见一斑。如:

    高顶常生履底云,禅房无事闲看山。
    寒林逐径惊幽鸟,知是村翁向此寻。

    诗中轻描淡写的几笔简单的勾勒,便让观者身临其境,有如身处高岫,俯视漠漠寒林。从诗中读到的停栖的林鸟逐径惊飞的画面,林中有村翁或樵夫,或上山采药或向此参禅,让读者产生无限的想象。寥寥数笔,就把读者带到了尘世外,诗人的闲逸、悠远堪比摩诘矣。

    蔡金存兄不仅古、近体诗写得好,现代诗也一样出色,诗歌里总有一种极深的内涵,读者细加咀嚼自得其中三昧。其实,我对蔡金存兄的诗歌的了解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蔡金存兄只把诗歌作为书画篆刻的附属品,可想而知他的书画、篆刻的造诣是非同一般的了。

    蔡金存兄的书法,真行篆隶皆工。幼年始即已用功于欧颜,后又上溯晋人小楷;篆书学吴昌硕,并上追石鼓;行书初习王羲之,觉王过于妍丽,后弃而下及唐宋元明诸家;隶书、魏碑亦用功颇深。每当他临习一家一帖到了相当境界的时候,却又全盘摒弃!所以读蔡金存兄的书法,甚至有时很难找出师从谁出,真乃“几若无谁岸可望,无辙迹可寻”。

    蔡金存兄转益多师,没有学哪家桎梏哪家,没有沉醉于蹈袭前人的影子食古不化。有句话说得好:先破而后立。书法若想自成一派很难做到,首先要不断否定自我,其次还要具有突破创新的精神,这一舍一得之间,是对书者真正的挑战和考验。蔡金存兄的书法,笔法朴拙,取法自然,全无为取悦他人而存矫柔造作之态。《庄子》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看来他已经走到了后立的阶段了。

    禅宗历来主张简明易修、以少胜多。蔡金存兄之丹青,传摹移写,尽显性情,人物、山石、草木、楼台……每及一物,皆相当简练,以书法线条入画,“逸笔草草”,散淡空灵,寥寥数笔,境界全出。蔡金存兄的画简练,“惜墨如金”,这不等于他的画简单,正如清人程正揆《清溪遗集》所说:“画不难为繁,难于用减,减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杀人者也。”蔡金存兄画作,当如此。

    王肇民先生说:“能诗者必善于造境。”读蔡金存兄的画作,或山川烟霞,或案头什物,境界甚高,常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是出自老者之手,加上题画诗全为己出,书画浑然一体,更是让人深信不疑。绘画一事,格调低下者,是谓俗气,专事技术者,是谓匠气。黄宾虹说“古人作画,用心于无笔墨处,尤难学步。知白守黑,得其玄妙。”蔡金存兄善用空白,精于笔墨气韵,不为讨好他人而附庸媚俗,其高格和意趣自此可见。

    谈了蔡金存兄的诗书画,不谈他的篆刻就像元明后的书画作品不落款钤章一样,不算完整,至少可以说不够完整。蔡金存兄曾有一方“不三不四”的边款这样刻道:“余三心二意之陋习始于结角之年,然习书不精,习画不专,习诗不工,习印不深,涉侣律更是不得其门径,此谓不三不四乎!”可见蔡金存兄的篆刻与书画一样源流长远,并非真的如边款上所说的习印不深。蔡金存兄年方二十,已与朋友编著了十多万字的《书法篆刻艺术》理论书籍,这更证实了其理论与实践都是非常扎实的。

    蔡金存兄的篆刻,章法计白当黑,大疏大密,无刻意求工,线条穆静浑厚,古朴自然,无矜奇卖巧之时习,正如散文大家陈善壎先生所说,见蔡金存印如见大儒。

    蔡金存兄的篆刻,已然已独僻溪径。而观其边款,刀笔相融,俊逸灵动,俨然小型魏晋碑帖,让人赏心悦目,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没有经过多年的刀下生涯磨砺,这是万万难以办到的。

    自古评价一个才子的标准,往往具体在琴棋歌赋或诗书画印几个方面。能在琴棋歌赋几个方面得其一二者可当之为才子,在诗书画印方面能得三四者称之为“三绝”“四绝”的全才。钱钟书《谈艺录》说:“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蔡金存兄除了集诗文书画印于一身之外,还兼治填词谱曲,所涉门道之广,实为鲜闻。如果说填词与原本就掌握的诗歌有很大联系,那么谱曲,对于一个从事书画艺术的人来说,无疑是超出了范围的,虽然一直以来很多人拿音乐与书画篆刻作比喻。蔡金存兄曾说:“音乐的主歌部分往往比副歌部分的音调都低,如果一个书法家写的作品,引首的字结体、用墨等方面总比后面的字都抢眼,若他还提什么音乐与书法的关系,那么他是在自欺欺人的。”由此可见,蔡金存兄已完全把书画篆刻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的了。

    面对蔡金存兄,我常感叹,他所拥有的才华是不是与生俱来的?

    蔡金存兄在创作歌曲《许愿石》的《前奏》一文里写道:“……而它能把你许的愿变为现实,则是我在陨石旁许下的唯一的愿。”蔡金存兄兼诗书画印音乐于一身,其艺术是让人期待的。在此,我祝愿蔡金存兄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这也是我对蔡金存兄的唯一祝愿。

                                                         2009年7月于蓬莱
    [ 这个贴子最后由箫泉在11/5/2009 1:00:29 AM编辑过 ]
    箫泉博客
    http://blog.sina.com.cn/gdxiaoquan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40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