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9600
    • 经验2426
    • 文章876
    • 注册2012-02-21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道 德 经 第 七 十 七 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而不居,其不欲见贤邪?
       
        自然的规律(天之道),大概如同拉弓罢!高了就抑弣使它向下,低了就举弣使它高,有余的把它减少,不足的把它增补。社会的准则(人之道)却不是这样,削减不足的以供养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出来給予天下的人呢?这只有掌握“道”的人才能做到。因此,圣人对万物有所施与而不自恃有恩,事情成功而不自居有功。他是不愿意显现自己的才能的。
       
        老子这一章,是最早描述理想社会蓝图。减少有余者(富有者)所得来的补足贫贱者的不足。但是,现实的社会则不是这样,现实的社会是减损(剥削)贫贱者而供奉富有者。
        荀子说:“大害无分,有分必争”。其意思是说,社会搞平均主义的,就没有人愿意工作和生产,社会就没有进步和生气,就会造成社会的凝滞不前,甚至是倒退。所以必须要分,但是这么一分,由于各个人的智力,基本的条件不一样,那肯定会产生两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现象。用马克思的话,那就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古今中外的历史,社会,都是这样地运行的。
        现代的社会,为了稳定,它们是用税收来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富人挣得多的,纳税就多,但是税收的使用,是使用在公共事业上,用在社会保障事业上,这么一来,社会上的贫穷人士就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那么社会就能相对地稳定。如此的办法,不正是老子所说的“天之道”的吗。也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了。
      为什么不可以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天堂社会呢?是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也如荀子说的“同求异智”的原因,人类的生存,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是要吸取外物,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排出自己不需要的废物。大家需要的东西是相同的,而各人的智慧就不一样,那么就会出现强者得到的多,而弱者得到的少。如果定要强者不要多得的话,而且还要把多的的部分,无偿地分给弱者,那强者肯定是不会答应的,如此一来,只会养懒罚勤,社会就会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状态了。那么,让圣人来做吧,圣人也是人,谁都不愿以,无偿地把自己所得的东西分给别人的。如果强行地实行平均主义,那又要回到荀子所说的“大害无分”的了,这必定会做成社会的大害。所以什么天堂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是空想的乌托邦罢了。
    自由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96690
      • 经验23442
      • 文章1578
      • 注册2008-07-10
      与自由先生切磋: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道是自然规律,人道是人类社会在发展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人们自以为有道理的道理。比如人往高处走,就是人类自己设定的规矩,是人道,而水往低处流就是自然性的,是天道。天道与人道本来应该是一致的,但是人类往往自作聪明,为满足自己的欲望,逆天道而行之,并且以能够与天斗与地斗而自豪不已。但是人类走到今天也渐渐地明白,天道是最初的,同时也是最后的裁决。有智者看到,人类的完善终究要靠与天道的和谐统一来实现。

      传说老子小时候住的地方有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长者,每年都是同时过生日。一个姓国,是个有钱有权有势的太爷,另一个姓原,一无所有,穷得叮铛响。街坊邻里的乡亲们每年到这一天都会去给国太爷祝寿,祝他健康长寿寿比南山,给他送礼,送多送少都是只送给他,屋里堆满了放不下了也只送给他;而那个穷得叮铛响的原大爷呢,没人会想到他,当然也没有人去给他送礼。那一年老子还是个孩子,家里大人有事出门了,临走时嘱托他到时把祝寿的礼物送到国太爷家去。老子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帮大人做事了,喜滋滋地直奔国太爷家。走到半路,就看到很多人都去给他送礼,到了他家,更是看到礼品堆积如山,老子站在门口呆了一会儿就掉过头离开了。站在门口接待的国家少爷见了顿时气不打一出来,哪有到了门口不送礼就走人的?!他跟在老子后头想找他论道论道。国太爷看到了,怕儿子一冲动做出什么过激的事,也跟着就出来了。他们只见老子拐个弯,朝那个穷苦的原大爷家走去了。而且还把原来准备送国太爷的礼物送给了家徒四壁的原大爷。

      国少爷很是不高兴,觉得老子坏了规矩,羞辱了他们家,想冲上去揍老子一顿,但是国太爷拦住了,他说他并不见怪,但还是想让老子给他一个理由。老子恭敬地敬拜敬礼后,用他那还是童音的嗓音说,鄙人走到了国太爷的家门口,也祝了国太爷健康长寿,心意已到。但见到国太爷家的东西多得没处放就想到原大爷同样也是今天过生日却什么也没有,这难道就是人的规矩吗?人们只知道把低处的土往高处的坟头上添,不知道山上的石头只会往山下滚;人往高处走是人的规矩,水往低处流是天的规矩。我今天给国太爷祝寿是符合了人的规矩,给原大爷祝寿是符合天的规矩。

      旁边围观的百姓都听得稀里糊涂,懵头懵脑,什么人的规矩天的规矩的?但国太爷听明白了,当着众人的面夸赞老子,后生可畏啊,这个孩子将来可是个大人物啊!国太爷的话让老子一夜成名,名声大噪,而且,据说曾经一时老子的故乡曲仁里扶穷济贫成了时尚,做慈善慰然成风。(我承认这是我瞎编的。)不过据说也有说风凉话的,说老子知道原大爷是要舜帝四岳的后代,后来沦落成“原”姓了,他这是沽名钓誉呢。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