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又要到除夕之夜了.
乡下没有都市的喧嚣与寡情,每到春节欲回老家的心情显得是那么迫切,因故不能回去便黔然神伤,食不甘味,夜难安寝.唯能得到慰藉的是:城里有我温暖的家,贤妻伴身旁,娇女绕膝戏,既无迎来送往之应酬,又无烦杂事务之劳累,清净自如,充满了温馨.然而,内心深处,不免也想到年过古稀的老母亲,是怎样度过清寂的除夕之夜的.
我的父亲在我十岁时因病去世,还欠下一笔医药费.母亲一人起早贪黑,靠干农活的低微收入拉扯我们三兄弟,我们当年正值生长发育时期,吃如狼,当年生活之窘迫是现在的人不可想象的.那一年除夕在街上等批斗大会结束,与舅舅一起(他在信用社当主任)去粮站借了30斤面粉,(收后归还)立马回家,天空飘着雪花,还未到家,远远望见母亲在房前张望.家里什么都没有了,等面下锅呢.这天母亲给我们做了一锅面团,我们饱餐了一饨后,围着火,听母亲讲许多以前的故事,倒也其乐融融.
往事如烟,往事如昨.真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我们仨都还争气.老哥结婚了,嫂子是本队的,贤淑善良.我和老三相继跳出农门.我参工到了一国营单位,老三参军,后在老山前线立功后转回县五交化公司,一时成了村里人羡慕和妒嫉的话题.但母亲总还有操不完的心.在除夕的团圆饭桌上总是忘不了叮咛:有工作不易,要珍惜;多听领导的话,团结人;做人要清白,不该拿的一根头发丝也甭要......这些话在我们耳边常响起.所以我在连队任书记.队长工作时,真是这么做的.有些队长多吃多占,被查处了.直到现在还有人说我傻,当年有钱不要.说实话,还真得感激母亲,尽管她没文化,但讲出了这么真诚的道理.
记得那一年,我在书记.队长任上,因井下瓦斯超限,要及时处理,处理好后已是正月初三了,过除夕都在井下过的.初四回家,初五早上,母亲和兄弟匆匆赶来了.兄弟告诉我:母亲在除夕夜老念叨,城里肉.菜不新鲜,大过年的还在井下,不放心,非要来看看.到了重庆,到我处的车又不好买票,几经折腾才到了我处,还给我带了花生和妻子爱吃的甜酒.没等三弟说完,妻子嘤嘤哭了,我的眼泪也下来了.这就是妈,这就是娘.
从这以后,不管工作再忙,春节基本上都回去,在经历过各种酸甜苦辣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壮美也好,平庸也罢,对父母之爱,对家的向往,对欢聚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平时忙于工作,而过年回家陪伴老人.这就是每年春运,火车汽车爆棚的原因,那纯粹为了一个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