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050
    • 经验459
    • 文章35
    • 注册2010-05-19
    【半瞧古风随笔】不老的,还是那轮明月。
    [B]西问冷月

    月行关山冷,星落砚池寒。
    铺纸见大漠,笔悬升孤烟。
    风来羌笛近,马去悲歌远。
    血溅墨汁腥,夜长诗句短。
    戈壁今无柳,征战为哪般?[/B]


    [B]不老的,还是那轮明月。[/B]

    从远古到秦,从秦到汉,从汉到唐,从唐到今,春夏秋冬,那月,目睹了人间多少悲欢离合,以及多少次生命的轮回。就像今夜,沧桑的老城依旧静静挺立在关山之中,守望着江山社稷,接受着“月行关山”月华的浸润。

    推开窗棂,仰望星光,冰冷的砚台上被一束银白的目光踱亮。繁星如摇落的花朵,在透骨的寒夜里迎风而舞。

    铺开宣纸,没有提笔,正因为纸张的白,迎面而来的透视,如一望无垠的大漠在纸上清冷地展开,孤独的诗人望着自己孤独的影子与纸对视。轻轻提笔,悬了起来,想起要写点什么。一缕轻烟绕窗棂徐徐而来,走近了砚池的身边照了照,又轻轻地飘走了。这孤烟是诗人留下的一卷诗笺么?

    风来,一支羌笛搅动了诗人的乡愁,思念冲过记忆的堤岸,瞬间溢满了他的城。那首《折杨柳》的曲子,为何要在空旷的夜空吹响?清冷的黑暗中,谁的马蹄声又打湿了他眼里无尽的哀伤。

    浓墨绽放最浓烈的华彩,与纸告别,它的躯壳还留在纸上,而心境已与半瞧一起,“血溅墨汁腥”,“夜长诗句短”。

    多么安静的夜啊!那片戈壁,空空的,只留下了寂寞,留下了一支羌笛,留下了一只摔碎的酒杯。你送我的那枝柳条呢?你说过的话,依然栖息在戈壁滩上,不忍离去!

    笛随风走,一夜之间,关山就被一种思乡的情节占领。在一个平和宁静的夜晚,所有关边的游子,都在七孔的笛声中失眠。

    战鼓声擂,醉卧沙场,征战为哪般啊!我们过着平平和和的日子,一辈子可以厮守着家园,可否知道,不老的,还是那轮明月,战士唯一的信笺,记满了一束又一束的乡愁。

    千里戈壁,万里平安。








    [ 这个贴子最后由混儿在8/9/2010 11:08:01 AM编辑过 ]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3
      • 积分174740
      • 经验100920
      • 文章2962
      • 注册2008-10-06
      半瞧先生《西问冷月》诗中的悲凉的凄苍的意味,被混儿轻灵却深情的笔触刻画成一幅月光中诗人提笔沉吟的画面。苍劲的诗情,柔曼的画意,把人带到古老的塞外,让人看到那不绝的大漠,笔直的孤烟,听到幽怨的羌笛和远去的马蹄声。诗中最后的质问,对着辽远的天空,发自诗人的内心。看人间,世世代代,多少人成为无定河边骨,多少人马革裹尸还,这都是为什么?

      两年前,我学唱《出塞曲》,也写了一篇小文章,也有类似的感慨。贴在下面,为半瞧先生和混儿女士做一个呼应吧。

      为你唱一首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

      这首歌叫做《出塞曲》,不是古诗中的出塞曲。而是向往出塞的出塞曲。

      大学时候,收到过一张明信片,上面只用了漂亮的行草写着这首歌词。是父亲一个同事的儿子寄来的。他在另一间大学读书,低我两级。两家当过一阵邻居。我当时 很为这辞句着迷,琢磨着这是他自己写的,还是抄来的,可没有回信给他。如果不是他小我两年,说不定会写信给他。他长得非常英俊。父母就是一对璧人。

      原来热血男儿,是有一点出塞的情结的,会向往风沙呼啸的塞外,向往荒漠却壮丽的山河。

      后来听蔡琴唱,才知道这《出塞曲》是歌词。作者是席慕容。

      我们中国人,古时候以务农为主,居于中原大地。为什么要出塞呢?答案是为了抵抗胡人的骚扰和入侵。然而,有什么事可以用一语概括呢?

      多少年,农人的孩子,一朝披甲,征战远方,黄沙百战,金甲欲穿,野营于千里荒漠,盖的是茫茫天山雪,枕的是战剑与马鞍,塞外的雪,非常地冷,塞外的羌笛, 声声幽怨。战鼓牛角,紧急催命。刀剑之下,胡儿的眼泪双双流落。天边的胡雁,嗷嗷哀鸣。不知是谁,在傍晚时分吹起了家乡的箫笛,望乡的征人们,一夜无眠。 连年的征战,多少战士尸骨无还?将士们的尸骨,遍埋荒郊。只见无定河边的白骨,尤是春闺梦里之人。只见胡人的葡萄的绿藤,长在了汉家的庭园。

      胡虏今何在,塞外属中华。

      历史走过了多少生生杀杀,人群多少次的聚聚散散,国名多少次的更更改改。而河山依旧,日月交辉。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门,古时的旌旗,旧日的亡魂。在荒漠的风声中,如果细细地听,可以听见声声哀叹,声声呼唤。出塞诗,在灵魂中生发出一种怀古悲情。

      杜工部有一首出塞诗最为熟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可见他对生命之悲悯。保卫正义,但不要无节制地杀伤。这是所有的政治家都应该首先具备的基本道德。

      中国历史上,分分合合,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失去生命。就在现代,长征开始时,是三十万人,到最后,剩了三万人。真真是“一将功成万古枯。”

      任何的牺牲和破坏,都要以利民的,利国的建树为目的。破坏而无建树,不是功绩,是罪过。

      我唱起了出塞曲,体味着出塞的豪壮,还有出塞的哀伤。
       
      2008年9月24日
      2009年7月2日修改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4
        • 积分382750
        • 经验39447
        • 文章5772
        • 注册2007-02-18
        ……………………………………………………隐藏内容…
        该用户发言已经被屏蔽[说明]
        …………………………………………………………………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财富4
          • 积分171593
          • 经验102181
          • 文章2873
          • 注册2009-01-03
          "我们中国人,古时候以务农为主,居于中原大地。为什么要出塞呢?答案是为了抵抗胡人的骚扰和入侵。然而,有什么事可以用一语概括呢?"


          我们中国人,三十多年前以革命为主,居于中原大地。为什么要出国呢?答案是为了自由行走和精神不被别人碰。然而,有什么事可以用一语概括呢?"
          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刘荒田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4
            • 积分617361
            • 经验313194
            • 文章5294
            • 注册2004-11-26
            半瞧的五言,境界之高,寄意之深,不输古人。
            “戈壁今无柳,征战为哪般”是颠覆,是质问,是反思。
            混儿之评,情深意深,教人感动。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120167
              • 经验111426
              • 文章963
              • 注册2005-05-23
              都好!学习。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想更了解南亭,请访问《南亭》http://blog.sina.com.cn/nantingli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6
                • 积分430470
                • 经验225261
                • 文章6326
                • 注册2007-04-12
                读诗品拼评都见境界。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719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