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9600
    • 经验2426
    • 文章876
    • 注册2012-02-21
    千秋岁 瞎驴开口
                                    千 秋 岁

        瞎驴(1)开口,一撅(2)通机腠。花示众(3),涅槃偶。寻枝根源问,蚊子爬牛(4)走。提一履(5),灵云(6)葱岭梅花臭。

        学佛除烦恼,得眼(7)无弦(8)奏。造僧寺,梵经构。有何功德否(9)?净智妙圆守。廓无圣,垂丝千尺深潭(10)究。

        1,瞎驴:佛教喻最蠢的人。黄庭坚《渔家傲》瞎驴丧我儿孙去。
        2,一撅:《五灯会元》卷五《秀洲华亭船子德诚禅师》夹山意考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
        3,花示众:《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可迦叶。”
        4,蚊子爬牛:《五灯会元》卷一九《金陵保宁仁勇禅师》摘叶寻枝即不问,如何使直接根源?师曰:“蚊子上铁牛”。此喻渐悟道之法。
        5,提一履:《景德传灯录》卷三《五灯会元》卷一 西魏文帝大统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达磨于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后三岁,宋云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云返,奏其事,帝令起塘,内仅存革履一只。葱岭,汉书西域传:东则接汉、陀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6,灵云:《景德传灯录》卷一一《福州灵云志勤禅师》福州灵云志勤禅师,本州长谷人也。初在沩山,因见桃花悟道。有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叶落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7,得眼:盲而重见光明。比喻由迷昧而醒悟。
        8,无弦:南朝萧统《陶靖节传》陶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9,有何功德否:《景德传灯录》卷三《东祖师初祖菩提达摩祖师》达摩得道后,于大通元年,十月一日,至金陵,梁武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和功德?”祖曰:“净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使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曰:“如何使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
        10,垂丝千尺:《五灯会元》卷五《秀洲华亭船子德诚禅师》师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黄庭坚《渔家傲》千尺垂丝君看取,离钩三寸无生路。

        尚未成佛的瞎驴,想开口问夹山佛理,却被夹山一桡打落水中。就那么的一桡,居然就领会了佛性。佛家悟道成佛,常常用如此的方法,使人成佛。其实这么的一桡,只是一种抛砖引玉的做法,通过这么的一绕,使人们抛弃世俗的观念,走向佛性的理念。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使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可迦叶。”释迦牟尼的拈花示众的做法,和夹山的一桡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灵云志勤三十年来去寻找佛性,三十年的花开花落,他就是没有悟道佛性,后来回到原地,看见梅花的开放,才突然悟道了佛性。当然这是顿悟成佛的一派的悟道的方法,但是,也有逐渐地领会佛性的渐悟的一门,渐悟,就像蚊子在铁牛背上爬行一样,一步一步地爬着走。《景德传灯录》卷三《五灯会元》卷一 西魏文帝大统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达磨于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后三岁,宋云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云返,奏其事,帝令起塘,内仅存革履一只。葱岭,汉书西域传:东则接汉、陀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人们学经念佛,为的是消除心中的烦恼,可是你没有改变世俗的观念,是不能成佛的,只有真正领会了佛性,用佛家的无念无住的思维方法来观看世界,你就可以像陶渊明弹奏无弦琴一样了悟佛性。梁武帝设斋,造寺是非常积极的,他问达摩,他又什么的功德?达摩说:“没有功德。”此话使人十分费解。其实,只要你真正领会了佛性,此话并不费解。设斋,造寺,其目的是求得佛祖的福报,这样有求的,就不是真正的佛性,真正的佛性,是要人们放弃世俗的观念,而是沿用佛家的对万事万物都不执着的无念,去看世界。又如秀洲华亭船子德诚禅师的千尺垂纶之下垂,你去参加钓鱼游戏,必须要深入深潭中去体验佛性,钓鱼旨在参与,而不是旨在有多少的渔获,如果你着重渔获,那就失去了真正的佛性了。
    自由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
      • 积分211345
      • 经验81759
      • 文章2908
      • 注册2012-06-22
      “设斋,造寺,其目的是求得佛祖的福报,这样有求的,就不是真正的佛性,真正的佛性,是要人们放弃世俗的观念,而是沿用佛家的对万事万物都不执着的无念,去看世界”。
      自由先生领悟得透!礼佛有求者,终无功德,佛旨度人,求佛保佑,何来功德?
      未识琴中趣,故劳弦上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094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