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转帖]梅屐山房---董桥
    梅屐山房---董桥

    那时候我们学老辈人玩石章,玩清代和民初的寿山青田昌化。新石新工都不要,印钮生硬,薄意俗气,远远比不上旧派手工生动。砚香楼结识一位梅大姐是专家,老民国书香门第走出来的蓝袜子,会诗词,会书画,会弹琴,陈小翠谢月眉冯文凤那样的仕女,國语带吴音,昆曲唱得也好听。梅大姐是好老师,教我玩石章三言两语如饮醍醐。

    顾小姐说大姐长得那么秀丽,彷佛寿山田白名石,《观石录》里说的「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寿山田坑石黄的是田黄,白的是田白,价比黄金。不是纯白,微带淡黄,蛋青,像羊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我在梅大姐家里看过一大堆,漂亮得很,学问大极了,也难分辨,横竖买不起。玩不起田黄田白我和老穆和庞荔玩白芙蓉,芙蓉冻,月洋乡月洋山名石,好的都在将军洞,细腻凝润,有的微透明,有的半透明,带点砂丁是特征,跟寿山的田黄昌化的鸡血合称印石三品。白的多,叫白芙蓉,白寿山,细透如蜡,色分藕尖白,粉白,月白,猪油白。色黄的称黄芙蓉,嫩青的是芙蓉青,红的是红芙蓉红寿山,艳红花斑的像清溪里的落英片片,最迷人。一九六六年隆冬,梅大姐家里老梅盆栽开了几朵梅花,清秀可喜,她高兴极了,找出一枚红芙蓉廉价匀给我。半月形,松鼠葡萄钮,刻瓦当文「未忍」二字,边款刻诗:「平生最爱梅,见梅大欢喜;买丝绣如来,千祈梅不死」。大姐说是清朝人黄裔刻的,字慕韩,室名劬学斋,家富收藏,好诗,游遍日本中国名山大川,沿途吟咏,嗜隶书,擅篆刻,落刀不宗一家,雅劲为尚:「抗战第二年冷摊上偶得,」她说,「卖石章的老公公说就叫如来梅,我说不如叫欢喜梅,从此归你了!」梅大姐写了好几叠文玩笔记我都读了,文字清幽,掌故有趣,穿插前人和自己的诗词也可诵,都十来万字了,我劝她发表劝她印书她不肯,说是还要补进许多材料。还有两叠《读红眉批》也好看,每则短的数十言,长的上千言,模仿脂砚斋笔调像得不得了。我影印了好几页给沈苇窗先生和宋淇先生看,他们都说应该发表,梅大姐不肯,说是游戏文章见不得人。那时候我集藏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好几部,线装平装精装十多种,有正书局一九一一年石印八十回本都有。没想到梅大姐书房里更多,最老的该是乾隆辛亥一七九一年程伟元活字本百二十回。大姐说她最喜欢俞平伯校订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出版,全四册,俞先生楷书题签。这套书我一九六四年在新加坡牛车水旧书店买到一套,真漂亮。第一第二册刊曹雪芹八十回校订。第三册刊《红楼梦校字记》六百九十二页。第四册是高鹗续稿四十回。梅大姐说中国大陆五六十年代图书装帧都典雅,校对认真,四大册挑不出一个错字,印刷纸张也讲究:「共产党建政唯一功绩是校书!」她说更何况是红学大家俞平伯校订,是繁体字本,只有书脊、扉页和版权页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的「学」字和「华」字是简体字。梅大姐讲《红楼梦》真好听,像后园槐树下听老秀才聊天那么有趣。有一回大姐问我《红楼梦》里我最喜欢谁?我说平儿。「最讨厌谁?」我说贾政,十足伪君子,一肚子狗屁。大姐大笑说她也讨厌,尤其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那个混蛋的表演:

    …贾政拈髯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说,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贾政道:「谁按着你的头,叫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如『蘅芷清芬』四字。对联则是:『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蘼梦也香。』」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纔这一联,竟比『书成蕉叶』犹觉幽娴活泼。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贾政笑道:「岂有此理!」…

    宝玉套用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下一句是「吟到梅花句亦香」。谁的诗,查不到。只查出《时古对类》收录了。《时古对类》收集历代有名对联,从前私塾幼童的属对教材,短者二言联,长者十七言联。编者佚名,有说是苏友章,老民国的国学家,生平资料不详。半个月前英国一家拍卖行在香港拍卖中国文玩字画,里头一件笔筒行草刻了「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心存四兄属」,下署「纯甫」。笔筒桃子形,才十一厘米高,说钗筒也像,木色又深又老,包浆厚润,图录上说是红木,细看却见金丝,一手字写得好刻得也好。陈永杰兄低价替我拍到,托他的福了。图录上断为清代,其实纯甫是王心一,晚明画家,一字纯甫,一作元渚,号玄珠,又号半禅野叟,苏州人。书上说他生于寒素,艺事丹青,是陈焕入室弟子。幼有大志,篝灯读书,登一六一三年万历癸丑进士,仕至刑部左侍郎,署尚书。曾抗疏言事,历遭降斥,意见愈奋,志节矫矫。王纯甫山水仿黄公望,笔墨秀逸,简淡中浮荡寒冷之气,怡人心目。一六四五年七十四岁辞世。一六四五入了清朝了,是顺治第二年了。纯甫叫心一,上款心存也许是亲兄弟,堂兄弟。笔筒这样小巧最好玩。梅大姐是梅痴,听说苏州老家叫梅影馆,后园种梅十二株。来了香港住半山梅道,室名梅屐山房,董作宾先生给她写的甲骨文刻上木匾描石绿。客厅古董玻璃柜子里四五十个小笔筒小钗筒个个精致,雕梅花的二十几个,刻梅花诗词的也多。大姐说文玩又小又巧最珍贵。还说会玩的玩家字画也专玩小的,玩盈掌手卷盈掌册页,嫌大了俗气。我受她熏陶也偏爱小品。那时候小文玩小字画便宜。近年收藏家品味高雅了,玩小品要花大钱了,吴湖帆潘静淑伉俪半张信纸那么小的《个中滋味》估价六七十万人民币,画小白菜,画萝菔,典型文人雅玩,漂亮极了,梅大姐见了会说:「爱死了!」梅屐山房珍藏一件郑午昌为她画的盈掌册页,画十二款蔬果十二开,白菜油菜萝卜黄瓜冬瓜苦瓜南瓜蘑菇樱桃杨桃柿子枇杷,淡彩写意,技艺精绝,比郑先生出了名的杨柳更细致,怨不得大姐「爱死了」。山房里溥心畬的小楹联珍藏好几副,还有案头紫檀小砚屏一件,朱丝栏里溥先生小楷抄录诗词十二屏,说是一九五七年她到台北带了润笔恳求溥先生赐题。梅屐山房长年清静,一位老姑姑天天躲在房间里念经拜佛,一位老保姆上海小菜做得好极了,炒腰花炒得甚妙。一九六七暴动翌年梅大姐一家迁居南洋,我去英伦不久听说她嫁进豪门苏老先生家做继室,老先生偏巧是我中学钟老师的老朋友,老师信上说梅大姐那几年潜研南洋香料,珍藏伽南沉香名贵香木无数,大宅内外香气袭人。是八十年代了,大姐和继女重来香港访旧,带着钟老师给她的电话号码约我相见,满头霜雪,一脸岁月,紧紧握着我的手说:「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了!」李清照的〈菩萨蛮〉。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2/12/12/071021.jpg[/imga]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3
      • 积分357300
      • 经验397808
      • 文章3106
      • 注册2004-12-11
      谢谢
      小土豆每供精神粮食。

      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

                                     文刀
                                2012年12月13日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875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