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学主页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7
    • 积分689005
    • 经验148181
    • 文章9466
    • 注册2005-07-12
    [转帖]董桥:字里灯影
    董桥:字里灯影

    署名爱丽思的女士来电邮说她在友人家中看到我写的一幅毛笔字,问我平日是磨墨写字还是用墨汁写?两样都有:写大字贪方便,通常我用日本桐华墨汁;写小字顺手磨墨不费劲,写出来的字墨色时浓时淡也灵动,也好看。先父从来不用墨汁,写招牌大字都在大砚池里磨墨,我小时候替老人家磨墨磨多了,一大早磨一池清水磨到太阳升得高高的才磨成浓墨,累坏了。老一辈人都讲究磨墨。我在煮梦庐读书那些年也替亦梅老师磨墨。王念青先生倒不要晚辈磨墨,情愿自己磨,说磨墨练腕力,磨了墨手腕听使,大字小字得心应手。
    他还爱用井水磨墨,也爱用井水洗笔洗砚,说是小时候鼓浪屿私塾老师教的,老了念旧,不忍割舍。万隆念青室后园那口古井井洞很深,井水冷冽,王先生洗完笔砚总是顺便洗手洗脸,干干净净坐在花梨树下喝茶聊天。花梨他说就是黄花梨,跟紫檀一样贵重,南洋很多,他家大门外斜路旁边一株老树他说是紫檀。一个广东木匠存了一大堆老花梨老紫檀,专替王先生做书架书柜,雕花雕得清淡,手工一点不俗气,都是王先生挑古书里的图样教他雕的。我那时候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八十年代拜识王世襄先生才晓得紫檀黄花梨明清家具案头木器学问大了去。念青室还藏了一大叠清宫御用佳纸,暗龙宣,竹青笺,大理纸,安南纸,梅花玉版笺,花绢笺,王先生高兴了都挑出来教我辨认,说是他父亲那辈人到京城做买卖陆陆续续买回来珍藏,那股纸香五六十年了我还记得,清清幽幽像樟木箱子里的衣香,像古庙禅房的轻烟味,偶尔还散发些麝香。王先生从来舍不得用那些老纸写字,一九五七年他到台北观光带了一张托人求溥心畬墨宝,溥先生写五言律诗〈登燕子矶〉,行草飞扬,笔笔生姿。那幅字至今挂在王先生长孙王思明美国家中,思明年前还拍了彩照给我怀旧:「乱后悲行役,空寻孙楚楼。萧萧木叶下,浩浩大江流。地向荆襄尽,山连吴越秋。伊人在天末,瞻望满离忧」。
    王先生求溥心畬钤「溥儒」龙印,溥先生真钤了:「一是清宫旧纸宜带龙气,」王先生笑得很高兴。「再者龙印辟邪!」思明常说他爷爷一生迷信,爱集藏书法不爱多收国画,古人说的「画是八重天,字是九重天」,字的地位远在画之上,还说家里挂字可以镇宅。记忆中念青室挂的确实都是字,董其昌墨宝尤其多,说董思白居乡豪横,老而渔色,连房子都遭人火烧,书画竟是双绝,领导风骚数百年,实在奇怪:「我从小喜欢他的字,」王先生说,「碰到惬意的都买,老家先人集藏的一些后来也归了我,朝夕相对,领悟日深!」老先生连一手字都像董其昌。亦梅老师家里藏的几件扇页册页也是王先生割爱让出来的。上海大画家吴湖帆外祖父沈韵初留下一批董香光,连斋名「宝董阁」也传给外孙,听说王先生战前为两幅香光间距真伪跟吴湖帆通了几次信,难怪念青室偏厅一幅董其昌条幅绫边吴湖帆题跋。那幅字跟我家写张籍〈梅溪〉一幅很像,都是香光壮岁之作。去年除夕我在西泠印社拍卖会上收进来的倒是晚年的行草,写「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魏文伯旧藏。魏文伯是湖北人,一九二五年加入共青团,翌年入党,一九二九年考入北平郁文大学政治科,任校内中共支部书记。
    一九三○年代多次进出监狱,屡任报刊书记,中学教员,抗战时期领导乡民抗日,当县长。一九四九年后当过人民检查署分署检察长,军委会政委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长,上海市委书记,华东法政学院院长。文革受迫害,七九年平反,当国务院司法部部长。八三年补选为中共中顾会委员。一九八七年八十二岁在上海病逝。魏文伯是书法家协会理事,工诗词,工书法,出版过诗钞和书法选。毛泽东秘书田家英收藏甚富,《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里〈藏友之交〉说,收藏过程中,「胡绳、李一氓、萧劲光、梅行、史莽、魏文伯、孙大光、萧华、方行、朱光等,都给予田家英真挚的帮助」。田家英收藏的董其昌有没有魏文伯替他找到的书里没说。书里倒说田夫人董边喜欢董其昌的字,早年经常轮换挂在卧室里,抄家封宅之后一幅也看不到了。姓董的都偏爱董其昌的字,听说过好几位了。
    邓之诚《骨董琐记》说董其昌、刘石庵书法非不工,特有姿无骨,皆人品限之。他说刘石庵媚事大贪官和珅,为和珅写屏条,上款致斋尚书命书,自署下款也极恭谨。那是偏见了,为人题字谁不客客气气落款?王念青先生开玩笑说书法练出美姿难如登天,管它有骨无骨!魏文伯藏过的这幅「落花寂寂」没有上款反倒干净了。诗是王维〈寒食汜上作〉七绝:「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董其昌只写后两句,暮春景色都在字里。听说北京去年秋拍有一件杨士惠刻的象牙鼻烟壶,浮雕杨柳岸边旅人涉水春游,背面刻的也是王维这十四字。杨士惠是老北京工艺世家子弟,竹木牙角著名雕手,我出世那年他雕蝈蝈白菜一举成名,一九五二年经徐悲鸿指教创作《颐和园》。从前杏庐先生珍藏杨士惠一件象牙烟壶,刻岁朝清供,真漂亮,杏庐说是抗战胜利翌年在琉璃厂买的。我玩竹木牙角几十年,从来买不到刻董其昌书法的文玩,沈苇窗先生说徐伯郊先生有一件竹臂搁刻香光行书,说什么都不肯相让:「字极好,刻得也好!」爱丽思电邮抱怨她拜师学书许多年,书法至今写不出风格,归咎临帖临僵了,要我说说心得教教她。我不在行,也不会教,更不敢当老师。不好为人师是跟余英时学的。
    余先生说安徽桐城派古文巨子姚鼐写信给戴震要拜他为师,戴震回信说:「至欲以仆为师,则别有说,非徒自顾不足为师,亦非谓所学如足下,断然以不敏谢也!」我写〈七十长笺〉说想拜余先生为师,余先生来信引了戴震接下来的一句话:「仆与足下无妨交相师,而参互以求十分之见,苟有过,则相规,使道在人,不在言,斯不失友之谓,固大善」。我遵照这层意思改写了〈七十长笺〉的结尾,也抄录了戴震的话给爱丽思一阅,爱丽思小楷誊抄一遍让我看看她的字。小字端正极了,用功再练一练不难更像张充和。她说她喜欢张充和的字,西泠拍卖买不到,到处收集印了出来的张充和书法细细临摹。爱丽思这份心思实在难得,给充和写信我会告诉她。写毛笔字的人少了,爱惜书法的人也少了,爱丽思说她虔心为中国书艺点一盏长明灯。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12/02/04/222641.jpg[/imga]
    美华文学论坛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48830
      • 经验13766
      • 文章810
      • 注册2009-09-12
      “写毛笔字的人少了,爱惜书法的人也少了,爱丽思说她虔心为中国书艺点一盏长明灯。”向爱丽丝致敬!
        现实的社会是虔诚地写毛笔字的人少了,糟蹋书法的人多了.....

      张纯启,男,47岁,客居上海,书法的“信徒”。

      美能赏心方播远,艺靠唬人难久长!

      个人主页:http://qingpingle98.blog.163.com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25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5781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