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阳作品专辑
【作者简介】李兆阳,南开大学毕业,美国南卡大学化学博士、范德堡大学法学博士,美国知识产权律师,现居加州旧金山。李兆阳的诗歌之路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自2003开始重新活跃于诗坛,出版诗集《新诗歌宣言:围绕一棵树的一年四季》。李兆阳主张摈弃意象,以没有被前在性意涵所“污染”的语言符号“直接呈现”诗人的“诗歌经历”,其诗歌形式简单,审美境界纯粹、美丽,代表作有《围绕一棵树的一年四季》、《致某某》等诗歌和诗论《诗歌的表达符号:意象和意象之外的语言表达》及《作为诗歌艺术符号的语言构象》。
阳 光
被你和另一个人的身体分割成十字
我们每天从东西两个方向走入
十字的中心:一个黑洞汇集
四周的目光让人不再惧怕
自空中跌落的花
如同黄昏不再有眼睛探出
窗口张望
对面
山顶在某一刻被一群人
推入谷底
你想起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对着山
写自己或者另一个人的
名字并观看
光穿入黑洞引导你
穿过隧道向上走入另一个
没有落花的空间
总而
言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你把自己架在阳光之间
与另一个人组合
十字的图画
2005.6.21
目光
二月
黄色的花出现
在山坡排成一个弧状的环
等待一头鹿进入
目光穿过雨季
雾在山峰与山峰之间流动
象一条河浮在你的
目光之中
在你身后
一叶黑色的草在秋天发芽并在冬天成长
你想起从前某个日子你无法
点燃灯光
你转过身注视
一个无法用目光填满的角落
然后离开
此后有人描述这样一个情景:
黄色的花抖动
鹿鸣不断
穿透二月的天空
2005.2.20
生此其时
呜呼—,生此其时。到底其时何时呢?我常常对着自己的影子问自己。生此何时?我不知道。
一个多月前,自己一个人在家。读了些书,又喝了几杯茶。脑子里忽忽就出现曹雪芹《葬花吟》中的两句: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不知道为什么,鸟飞花落的影子从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让我心里有一种雾一般说不出来的牵挂,让我回肠荡气。记得那一天,我就一直站着,在房里没来由的走来走去,嘴里往往复复哼着那两句诗,一直到家人回屋。那天晚上,我因参加一项职业考试离家去住旅馆。在旅馆里,我心里魂里依然想着《葬花吟》。整整一夜,我就在那两句诗句的氛围中沉迷,一夜无眠。
春天的花魂与鸟魂,沾惹了千百年来太多的无奈与牵挂。花飞鸟飞,岁月无情,本也没有什么让我再发感慨的。我想,让我如此动情与沉迷的,恐怕是诗句中认命的感觉吧:鸟飞花落是岁月人世的常态,要留也留不住;然而,不管是花也好鸟也好,面对流星一样飘逝的繁华,为之无言为之惋惜:其间或许有一丝无奈--人说时也命也,然而,落花飞鸟终究无言。
常常与人论辩唐人诗品的高下。论诗境的高远、苍郁,非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莫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见古人不见来者则见亘古孤独;念天地悠悠则叹岁月何短人生何速!一句话,生此其时。
然则此生何时?人说生命本为寄旅:寄则无根,旅则漂泊。生命本无根,何处故乡何处他乡?
我这样问自己,也这样问天下芸芸众众读书的人或不读书的人。
001.4.5,清明。寅夜。
笛 声
坐在飞机上、闭目等飞机起飞。目不见人,脑子里只觉得悠悠幻幻的,似乎在想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想。忽然,一缕笛声悠悠而起,我一下子觉得自己被带到一个很遥远又很高耸的什么地方,心里有一种找到归宿的欣欣然与温暖的感觉。我不由得睁开眼睛,一眼就看到眼前的电视屏幕上,满天厚而重的晚霞,落日斜照,一方将颓的城墙,一竖印地安图腾,目视远方。......
不用说,这里讲述的是玛雅人的故事。音乐忽忽而飘远,满天暖意,象是包不住的火苗,从夕晖的中心往四周幅射。......
我看着图腾上的人像的眼睛,就象在无人的旷野看自己的影子一样,那么似曾相识、那么自然无间而富默契。于是,我又闭上眼睛,思绪随着音乐的流动在现实与千百年前的玛雅城垣间往复,想象玛雅部落千百年前年复一年在高山之颠向日出千手膜拜的情景。
多年前,读过台湾人三毛写的一些文章。喜欢的是三毛笔下的流浪之路。每次想起“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心里总是莫名其妙地想掉眼泪。三毛的歌声是那么远、那么细小,在悠悠岁月的时空里更显得那么倏忽、那么把握不定。虽说三毛的文字有一些十八女儿特有的纤巧与免不了的少许矫情,但台湾文章五十年,作出能让人一读文字的也只有三毛和其他三五个人而已。
三毛的一生,不用我说,是以流浪始,以流浪终的。三毛文章中,最让我动情的一幕是三毛独访秘鲁印第安人部落、在那里夜听笛声的一段文字。那悠悠笛声,穿越天地和岁月,读来让人有一种来生前世感觉。每一次想起夜下笛声那种穿云度月的神秘,自己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悸动:三毛在笛声中背起行囊,远行流浪;三毛也在笛声中回到了她生命的终点。三毛笔下的笛声,是三毛流浪生命的归宿,也是三毛生命的支点。
而流浪,不也是自己生命的归宿吗?以前读书,想到“秋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总要凝神想想红叶满天、芦花满地的秋景,做做凭炉读书的清梦。而如今,终日营营碌碌,凭炉读书自然不敢想,纵然是结交一两个好友也不可得。自己生命的支点又是什么?这种飘泊无根的孤独浮游之感,又岂是流浪两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在乘飞机南回前一夜,得知马宇峰车祸伤重,心里有一种空落落的沉重感。马宇峰是我在法学院读书时的同学,极聪敏,又少年老成。虽说与他无法诗文交通,但以其聪敏,他竟也略知我佯狂之为佯狂。在法学院众多的同学中,知我者不过一又半人而已。马宇峰略知我,另一个知我者是一个我自许为知己的女孩子,现在去了北方的纽约。我在法学院的诸多同学中还有一个女同学,可能听人说我颠狂,百般不解,有一次问我“你不就是有一个博士学位吗?”我从此不愿跟她多说一句话。
好在马宇峰生命无碍,略去了我心中的悲哀。前两天有一个过去未谋面的法学院学生来我这里。说及马宇峰的伤势,我告诉她如果马宇峰有什么长短,在他的同学中最可悲哀的是我。毕竟,我除了为马宇峰悲哀之外,我还为自己悲哀。举目涛涛尘世,知我者又有几人?知你者又有几人?倘或马宇峰物化仙逝,谁会为他而哭?我又为谁而哭?
而知你念你者,不正是自己流浪生命的支点吗?北行南归,闻笛而兴的思绪原为马宇峰而发,也为自己而发;而这飘忽不定的心绪,却也源自对远方知我者的思念。“秋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秋风未兴,秋思未起,而对远方的思念却是恒常如一的。我望着窗外的轻烟,宛若看到北方飘忽的影子,而三毛的笛声,在我心中久久不去。……
2001.8.17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