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耀东,当代著名乡土诗人、作家,为世界文学诗家协会荣誉主席和《齐鲁文学》、《大风筝诗刊》主编。着有诗集《战旗颂》、《逝去的彩云》、《不流泪的土地》、《王耀东诗选》等及长篇小说《好一朵玫瑰花》、文论集《一步之间》、散文集《走在故土》、报告文学集《吃吒风云路》、广播剧《郑板桥传奇》等10余部。其中,诗集《在历史的眼睛里》、《插翅膀的乡事》分别获首届泰山文艺奖、齐鲁文学奖;长篇小说《好一朵玫瑰花》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广播剧《郑板桥传奇》获全国优秀剧目创作奖以及两届新田园诗大赛奖等各种文艺大奖。作品被译介到美国、日本、加拿大、菲律宾、南韩及东南亚各国。

 

 

诱人的悲剧构造

--读孟庆龙小说有感

 

王耀东

        

    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是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召开的日子,我因在群众艺术馆负责全市的文学创作,接待省内作家桑恒昌、魏绪玉到部队招待所安排住宿时相识了喜爱文学创作的战士孟庆龙,从此他与我就有了交往。并多次拿着写的诗歌、散文及小说作品让我给谈意见。初见他的作品,我觉得这位小战士很有悟性,他很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文学的素材。我当时就想,他只要坚持下去,努力下去,就肯定会有收获的。后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便开始在市报和省刊发表了诗歌、散文及小说作品。之后不久,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大型文学双月刊《昆仑》杂志社还力邀他去帮助工作。回部队后,他又被调往济南军区政治部。北京与济南两地的机遇,无疑为他的业余文学创作生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契机。

 

   此后的几年里,庆龙在文学上的创作果然没有令人失望,他相继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天津文学》、《当代小说》、《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等国内一些报刊发表了《秋雨》、《绿岛?红裙》、《干姐》、《和平鸽之幻》、《部队有规定》、《秋在小武河》、《兴也?狗叔》等大量的军旅文学及苏北“小武河”乡土系列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并在军旅享有“战士作家”的美誉,让人觉得非常欣慰。

 

   庆龙的绝大部份作品均以人性、情爱及呼唤人间真情回归等为切入点,有的以故事性与情节取胜,有的以语言流畅隽永而自立,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他在表现乡土的厚重,还是讴歌军旅官兵们奋斗的历程,间或表述都市人的情爱种种,他的作品均以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带给读者以阅读上的快感。

 

   小说创作无疑是以美取悦读者的。马克吐温的幽默,海明威的讽刺,小仲马的凄婉,川端康成的雅丽,列夫?托尔斯泰的厚重??????美的体现与带给人的感知无处不在,或凄婉,或悲壮,或幽默,或讽刺,美都能给读者以阅读的氛围,让读者游韧其间,感悟其间,伴著作者的故事、情节以及闪烁跳跃的血肉般的人物,天马行空浸淫于书海,与书中人物命运同喜同乐,同悲同泣。

 

    读庆龙的小说,无论是中篇还是短篇,无论是军旅还是乡土,间或是都市题材,他给我的最大感觉便是,能够根据不同题材的故事与环境嫁接,追求语言风格的不同变化,像《秋的诉说》、《干姐》、《部队有规定》、《城里的世界》、《秋在小武河》等一些类型的中短篇小说,他所追求的则是流畅自然而又清秀隽永的散文化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表述,便无形中让读者拥有了一种淡淡的阅读上的美感与凄婉;而《肿瘤》、《兴爷?狗叔》、《岁月的河》等一些类型的作品,虽然语言仍延续着散文化的纯朴风格,但优美、凄婉中似又融入了某些粗犷、幽默与调侃的成份,使作品便多了些厚重感与表现人性的力度。语言风格的不同驾驭,这也充份说明庆龙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是一位有思想而又不断求新探索的青年作家。

 

    在小说故事的题材与结构上,他的作品风格也各不相同,或天马行空,或自抒胸臆,既打破时空交错,又顺其自然,根据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命运与遭际,总是于坚守中不断地突破自己,完美着自己的艺术风格与创造。他自己也说“宁可在探索中失败,也不愿在保守中成功”。从作品发表的顺序来看,我们便不难发现他的这种努力--无论是对于意象的表现,还是在写实注意的作品,他都在力求做到稳中求成地关注现实、倾情于现实,努力将自己的作品完美地奉献到读者的面前。并以对不同故事中的人物真实、细腻的心灵刻画,增强著作品的可读性。

 

    当然,读庆龙的小说还有着另一种感受,这便是诸多的悲剧色彩所带给读者的“苦难”之痛。《秋的诉说》中“我”与“美”的恋情悲剧 ,《干姐》中“文玉”与“文香”“姊妹易嫁”造成的悲剧,《部队有规定》中志愿兵“柳源”与“风妹子”的爱情悲剧,《秋在小武河》中“汉”与“?”的婚姻家庭悲剧,《肿瘤》中“尤二”与乡村多名女子野合被善良纯朴的妻子无奈之下割下了阳具的悲剧,《城里的世界》中打工妹“冷秋月”人生追求的遭遇,《兴爷?狗叔》与《岁月的河》中乡村“光棍”们凄惨而无奈的人生悲剧--这些鲜活的人物形像,无不在庆龙的笔下留下了时代的轨迹。无论是表现生存者的艰难,还是展现奋斗者的成功,这里既有诸多社会伦理道德中潜在的丑陋与肮脏,也有钱权交易及不协调地制约着生存者的欲望,并让读者通过作品中艰涩的悲剧人物形像,伴着诱人的故事情节与阅读的快感, 思索着创作者对小说故事“艰难”的构造。这或许也正是庆龙小说创作的成功之处,以及他不断在艺术领域努力的结果。

 

    庆龙的中短篇小说集《干姐》前两年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后又进行了再版,2004年作家出版社又推出了他历时八年构思创作、润色打磨的32万字的长篇小说《感觉》,作品推出后,《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作家报》、中国作家网、中国出版发行网、中文在线网、广州购书网等国内多家媒体大都推介了该书,北京、山东、江苏等报刊也相继发表了一些作家、评论家的书评文章,这对庆龙的小说创作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肯定。

 

      《感觉》到底写了什么?我以为庆龙最大的成功便在于,他抓住了社会转型期男人们面对市场经济下红尘世界中形形色色女人的诱惑所带来的无奈与困惑的心态。这更是浮躁世界诸多男人的真实心态。庆龙能够做到的也就是通过一个作家的良知和他对生活敏锐的观察与思索,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把他们表现出来。庆龙自己在出版后记中说:“《感觉》写的是一位复转都市后的青年军旅作家,面对红尘世界所产生的彷徨与困惑的意识形态的东西。在灯红酒绿与纸醉金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男人在想什么?思什么?做什么?便诞生了这个长篇《感觉》。”于是,庆龙就把这种真实心态很巧妙地嫁接在了一位复转都市的志愿兵武煜梦的身上,从而便使得《感觉》从故事结构到语言的表述,均通过真实细腻的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将《感觉》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在《感觉》中,相比较于庆龙以往的中短篇小说,我以为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以及小说结构上的把握,无疑得到了相当大的加强。他的这部长篇仍然延续了原有中短篇的悲剧色彩,语言的表现也更加重了散文化的淡雅与凄婉,让追求自然流畅的风格再加上充满“板块式”的结构与激情的故事,便较好地增加了读者阅读的感知。

 

  《感觉》之所以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我觉得这部作品最为打动人的还是,庆龙通过打破时空交错的结构与情节的构造,所展现出来的对人物内心世界真实、细腻的刻画,导致了作品在诱人的背后所体现出的那种情感世界的困惑与无奈,无疑也增加了读者阅读的沉重感--从走入军旅企图做出一番事业的武煜梦与乡村初恋情人米的爱情夭折,到美丽而又善解人意的少妇温秀丽在情感苦涩之下与武煜梦的自然邂逅并与之发生偷情,再到经人介绍并与之相爱的城市姑娘文玉洁,乃至到武煜梦复转都市后充当他情人关系的雨冰清,即使是军医老乡那种特殊年代的爱情苦涩的展现,包括文中辅助衬托的司马家庭婚姻所充满的无奈,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既是时代的真实写照,但也充满着“苦难”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武煜梦与善良的妻子文玉洁原本是相亲相爱的,甚至可以说还应该是很美满的一个家庭组合。但是,随着武煜梦社会地位与人生阅历的不断加强,以及事业上的日趋成功,结果却诱发了同样喜爱文学的、妻子的女友雨冰清的爱恋,由此也便导致了他们之间感情方面反反复复的纠葛。武煜梦与雨冰清虽然心心相印,志趣相投,甚至雨冰清到了国外也不忘为武煜梦喜爱的事业做着种种的努力,更在相约中流露出不惜为武煜梦养个私生子的壮举,然而,传统道德的约束却依然使得武煜梦在思想矛盾中难以冲破世俗的界限,他与雨冰清似乎也只能在矛盾心态中困惑、无奈地相爱着,爱得令人同情而又无奈。于是,这种充满着苦痛的爱,最终也便导致了主人公武煜梦在妻子文玉洁与其家人的一再误会之下,不得不进行了更为苦痛而悲壮的抉择--以支援和出走西藏来逃避着情感的更加苦痛与无奈。

 

    这个充满着诱人而又激情的悲剧故事,无疑也让读者同样阅读得很无奈。

 

       庆龙没有经历过“科班”的训练,更无显要的学历作铺垫,他出生于苏北农村,靠的也仅仅是有限的初中文化走入部队并在自学中来完成着自己的文学梦想。但苏北浓浓的乡情与军营火热的生活却激发了他对文学创作很好的悟性。并促使他能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进行着人生有价值的创造。作家李存葆200375日在《文艺报》曾撰文评论庆龙中短篇小说选集《干姐》时说:“读庆龙的小说,我领略到了他情感触角的敏锐,内心世界的丰满。平时秀外慧中、不露圭角的庆龙,对土地、生命、爱情、人性的感悟能力,颇令我惊讶。”我想,这也应该是对庆龙多年来文学创作很中肯的评价。

 

   2004年《山东文学》11期下半月刊与20051期下半月刊又相继推出了庆龙的中篇小说《厄运的女人与得意的男人》等两个头题,一部配发了他的创作谈,另一部配发了省作协副主席、作家李贯通的评论文章。这的确又是一个惊喜。因为在文学进入边缘化的今天,刊物生存困境重重的情况下,一家刊物还能够重点推出庆龙的两部中篇小说头题,这说明庆龙在不断的探索中,使其自身的文学创作又走进了一个大的台阶与高峰期。

 

        如今,从部队转业到潍坊的庆龙,不仅有了一个自己喜爱的工作,而且作为晚报的编辑与记者,这样的职业自然也无形地为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人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对于他的文学创作也必然大有益处。因而,我们期待着庆龙在不断的努力与探索中,写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

 

                                                            2005年初春于青岛海情花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