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
花繁果鲜
──《美华文学》创刊十周年絮语
刘子毅
大概是1995年元旦过后数天,著名报人老作家黄运基先生,约我及文友刘荒田、老南在旧金山太平洋岸边海狗山咖啡店商谈,拟创办一份纯文学刊物。心有灵犀一点通,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决定当年春节创刊。由黄运基任社长,我与老南、王性初、郑其贤任正副主编,筹组编辑部。刊物叫《美华文化人报》,双月刊,四开八大版,以繁荣华侨文艺为宗旨,凡反映华侨历史及现状的文学艺术作品,一律欢迎。经费由社长负责,编辑人员均是义工,采用的作者来稿,亦不付酬,只寄赠两份刊物。宗旨及细则既定,黄社长就放手让我们去干,组稿、审稿、改稿及编排,很少过问,作风很民主。初时没有电脑排版,所有稿件先由社长夫人梁坚女士亲手打字,经编委黄健威在电脑控制的打印机中编成横或直行的印刷体纸片,我们“四条汉子”一齐动手,剪剪贴贴,组成纸版,然后交给黄社长任总裁的时代公司印刷厂去印刷。每期八大张的刊物,就这样问世了。“四条汉子”的办公室有时在三街的印刷厂,有时在唐人街华商总会的会议厅。工作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休息时,嘻嘻哈哈,亲密无间。偶有争论,很快又趋于统一,因不带私心杂念,一个心眼只为把刊物办好。每次工作完成,就到唐人街的中餐馆共进午餐,谁做东都无所谓。有时还是老南邀请我们到他家中,以他出色的厨艺,做一席色香味俱佳的盛宴招待我们。办《美华文化人报》的三年多,真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怀念的幸福时光。
三年过后,刊物初见成效,越来越受到关心华文文学的读者赏识,并引起海内外文学界的关注。除了许多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将它收藏之外,中国内地及香港亦有不少文学刊物及报纸将部分作品转载。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人民文学》、《诗刊》、《文学报》、《四海》、《红岩》、《山花》、《参考消息》、《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周末》、《珠海特区报》、《珠海》文学杂志、香港《华人》杂志及《香港文学报》,等等。
1998年夏,刊物改版为《美华文学》杂志,编辑部有李硕儒、穗青加盟进来任副主编,而后又有程宝林作责任编辑。刊物扩大了篇幅,由原来每期80页增至96页,并增加了栏目,丰富了内容。如有长篇小说连(选)载,黄运基的《狂潮》,穗青的《双玉佩》、《雾都之恋》、《金山有约》,吕红的《旧金山的冷月》等。并陆续推介出旅美华人作家的作品选辑,计有喻丽清、吴玲瑶、潘郁琦、夏小舟、王渝、张宗子、郑建青、阙维航、李硕儒、朱琦、曾宁、陈瑞琳等的散文精品,还不定期刊出了旧金山一些文化团体的征文,如矽谷女性的“母亲节”、“情人节”征文,“保护天使岛协会”征文等。“人物春秋”专栏,因不受篇幅所限,曾刊出了万言以上的较长报告文学,展示海外华人精英之光辉业绩及感人形象。如有世界级的制琴大师曹树坤,旅法的华裔艺术大师熊秉明,法国历史上唯一被选为该国最高荣誉机构“法兰西学院院士”的亚裔人士,集思想家、作家、诗人、翻译家、美学家和教授于一身的程抱一,还有曾任俄亥俄州图书馆馆长、现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的李华伟等。此外,为加强与国内的文化交流,广东省佛山市作家代表团来旧金山访问过美华文协之后,还及时推出了该代表团作家的代表作选辑。以上做法及所刊文章,均受到读者的欢迎。
十年来,我们广泛团结了两岸三地的著名新老作家,并对文坛新秀给予关注。著名作家纪弦、王鼎钧、谢冰茔、李秀兰、曾敏之、刘逸生、贾平凹、程乃珊、张翎、虹影、赵毅衡、戈云等,以及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如喻丽清、吴瑞卿、王智等;还有国内从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并曾在本刊发表评论美国华文作家作品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张炯先生、副所长董乃斌先生、评论家徐乃翔、洁泯、张大明、蒋守谦、朱寨、包明德、李葆琰等;山东大学文学院的黄万华教授;上海复旦大学的陆士清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大学的施建伟教授,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戴翊和叶中强先生,作家邱峰等;广州暨南大学的饶子教授、蒲若茜教授;广东教育学院的熊国华教授、陈涵平教授、姚晓南教授,作家韦丘、洪三泰、谭元亨、郑玲、郑心伶、曾应枫等;武汉大学的黎山尧、萧映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的邹建军教授等都给过我们有力的支持,我们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来自贵州的布衣族女留学生蓓蓓,年仅20岁,在本刊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小说及诗歌,笔力虽还稚嫩,但字里行间生气勃勃,激情洋溢。我们希望涌现更多这样年轻有才华的作者,并在文学实践中加速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本刊创办十年,虽不能说已成参天大树,并拓展成林海,但起码可以说,幼苗业已成材,在北美华人文坛,它是颇可观的高大乔木。在美国办纯文学刊物诚非易事,有些人初时还雄心勃勃,但办了几期,就消声匿迹。而我们坚持了十年,依然一株独秀,干粗枝壮,花繁果鲜。着实可喜可贺!回忆十年前的春节,在唐人街的欢乐火炮声中,我们引出了第一期,头版头条是刘荒田的纪实文学《黄金梦三部曲》。当年,他刚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十年之后的今天,刘荒田已版了19部诗集和散文集,在海内外华文文坛都享有盛誉,拥有广大读者群。同时,在《美华文学》的周围,以黄运基社长为领头人,涌现了一个与“留学生文学”、“台港文学”迥然有异的北美“移民文学”之“草根文群”,他们是来自大陆的刘荒田、王性初、程宝林、陈瑞琳、陈中美、阙维航、郑其贤、老南、宗鹰、展我、穗青、沙石、吕红、曾宁、招思虹、邵丹、许培根、李国雄、梁应麟、马浪萍、南鹏、黄新、高德蓉、张家修、谢为人等。他们以劳养文,在艰苦打工谋生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他们的作品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作品被收入光明日报出版社所编的六大册《美国新生活方式丛书》之中,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收藏,有的已出版了个人专集,为读者所喜爱。而郑其贤的报告文学《闪光的金牌》,则被选入1996年谢冕、钱利群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中。
在欢庆《美华文学》创刊十周年的同时,我亦不禁为编辑部同仁老南、张子宏的英年早逝而痛惜不已,潜然泪下。在编《美华文化人报》第二期时,编委张子宏为赶着发排著名旅美画家屠岸的专稿,匆匆赶到渔人码头去补充资料,那时他已患了肝癌,正准备开刀。未及三月,他便在手术台上溘然长逝。他的忘我乐业精神,叫人永志不忘。老南写有关餐厅、珠宝店题材的小说,生活气息浓厚,艺术形象感人,连同他本人魁伟的身躯,笑谈风生的个性,出色诱人的食欲的厨艺,都将永留我们的记忆之中。
写于比华利山庄,2004年岁末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