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
─《美华文学》十年感言
刘荒田
深秋,早睡,顺理成章地早醒,看着百叶窗透来的熹微,马上想起黄运基社长早晚的叮嘱:为《美华文学》创刊十周年写点文字。我当时干脆地答应了。写什么呢?想不出,却想起非马先生的名诗《醉汉》:“把短短的直巷/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
我所以有这样近似荒诞的联想,也许是因为二者都有“十年”吧?想下去,咿,美华文学的同仁,不都是这样的“醉汉”吗?醉于中华文化,醉于以方块字排列的文学,醉于凌驾生存压力和文化冲突的精神漫游,所以,在这里集结。“醉枕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据说是政治家如当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抱负。我们这群血液里含着浓度不等的文学“酒精”的小人物呢,醒时为衣食奔波,醉时在以英语为主景观的百花园里,也谦卑也骄傲地栽上姚黄魏紫牡丹和观音竹,这些从东方古国移植的芳菲。
回顾十年,《美华文学》杂志出了近60期,加上它的前身《美华文化人报》,这份无论从年资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无论影响力还是覆盖度,在美国华文文坛,如果不宜僭称“独一无二”,至少“独当一面”的纯文学刊物,让我们想到太多太多。
不能忘记社长黄运基先生,和他的夫人与女儿。这位远远不算“大富”的著名报人和作家,纽约散文大家撰文尊为“文坛孟尝君”的旧金山文坛领袖,从杂志开办伊始,都由他担任总裁的时代公司独力支撑,印刷费、邮费加上其他开销,至今早已突破10万美元。这么多期的稿件,手写稿件都由黄运基夫人打字,直到眼睛出了毛病,才停下来。黄社长从公司退休后,由女儿小坚接任,她在公司营运遭遇困难的一年,果断决定,宁可将杂志从双月刊改为季刊,也要办下去。
不能忘记主编刘子毅,副主编老南、王性初、郑其贤、穗青、李硕儒;曾担任责任编辑的程宝林;把《美华文学》推上网络的诗人王明玉。他们都是义工。在草创阶段,每期《美华文化人报》,是几位正副主编在纸版上贴成的。杂志出版后,老南和穗青开车到处跑,送到分销点去,送了许多年,风雨不改。如今老南已成古人,他的劳绩与诗文仍旧由许多期杂志记载着。
不能忘记计李晓军,《美华文化人报》自1998年6月改为《美华文学》杂志迄今,每期封面的美术都是由他义务精心设计的。不能忘记书法家赵锋强先生,《美华文学》的刊名题字出自他的手笔。而黄健威则负责每期的电脑排版工作。
不能忘记众多的作者,10年间所凝聚的投稿群体,主要是美国的打工族,还有留学生和退休者。此外,稿件来自全球各洲。至于以海外华文作家为对象的评论和推介,则要归功于国内的评论家们。所有投稿者,都没有领过稿费,纯然的奉献。
不能忘记众多的读者,没有他们的爱护和支持,杂志办不下去。其中一位叫黄汉中,是屋仑唐人街中餐馆贫寒的侍应生,差不多每次他和我见面,都掏出一百元来,托我转给《美华文学》,作为赞助。
“醉汉”的“左一脚”是“十年”,路在前面,漫长,且愈来愈宽广。“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中华文化,就是我们共同的母亲。《美华文学》杂志同仁,是母亲派遣到西方文化腹地来的别动队。我们在这个和母体隔离的新大陆,并非作血腥厮杀,而是在和主流文化的融合中,自我发展,自我完成,从而构建全新的属于中华文化的文学品种。
2004年秋于旧金山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