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结果在海外

 

黄运基

 

    开拓《美华文学》这块园地,一晃十年。去年我们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在诗人王明玉的精心策划下,《美华文学》上了网,跟着又设立了《美华文学论坛》,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点击率竟超过18万人次!上帖子人数之众,作品之多之好,人气之旺,堪称热火朝天,这种振奋人心的景象,完全出乎我们之意料!在此趁《美华文学》创刊十周年,我衷心感谢《美华文学》编辑部同仁十年的默默耕耘,感谢网络及《论坛》的设计师王明玉,感谢分布大陆、香港、美国的几位《论坛》版主──冯新华、烟子、艾华和曾宁!感谢众多的文友们和读者们!因为有了这一大批种花者和赏花人,《美华文学》才得以在海外开花结果啊!

   作家李硕儒曾在一次美国华人文学研讨会上说过,美华文学是一座丰富的“金矿”。由此观之,在美国生活并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们、文学爱好者,无疑是金矿的开采者了。而《美华文学》作为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主办的刊物,则是负载着团结美洲一大批老中青作家的使命,他们之中有早已驰骋文坛的宿将,也有近年影响广泛的尖兵,更有日渐成熟的新秀……当然,我们还不断发掘出一个又一个痴迷文学、热爱写作的青年人。

   经过十年的耕耘,《美华文学》这个园地虽然越来越宽广了,影响也日逐渐增加了。然而,美华文学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早期的美华文学,是以反映华工被卖猪仔来美当矿工、铁路工的悲惨命运为主要内容的。作家刘荒田曾在一首诗里把这段历史比作“一部厚重的英汉字典”,“如果从眼前华洋杂陈的鼎盛街景倒翻至/《卖猪仔》的双语契约,便读出初版的血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来美的留学生,则是开垦美华文学的先锋,大量描写留学生的作品应运而生。这是美华文学非常重要而珍贵的一个板块。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来美的中、青年知识分子,由于长期生活在唐人街的无形的墙里墙外,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作家。他们以独特的敏锐的眼光,真挚的感情,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道出了我们华侨、华人无奈的悲情,思乡的心境,拼搏的精神;他们的作品都在《美华文学》获得了适当的反映,这使我们对华侨、华人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变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美华文学》自始即确定了宗旨:“除了以文会友外,更要通过多样化的文艺形式─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戏剧、评论、报告文学等,从广度和深度上反映华侨、华人今昔创业的轨迹。”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也就是说,美华文学作家们既传承了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根”,又把“根”移植到异土,并汲取了西方以个体为中心的文化养料,在海外开花结果,这使他们创作出一批被称作“特定的文化思维”,具有“侨味”无穷、“洋味”十足、独具艺术风格、彩色斑斓的“美华文学”。在这十年当中,经常在《美华文学》发表作品的作家们,总计已经出版了数十部著作,在《美华文学》网页论坛上发表作品的作者就更多不胜数了……我们还编了一套《美国华侨文艺丛书》(共四册:黄运基的长篇小说《奔流》、刘荒田的散文集《唐人街的婚宴》、宗鹰的散文集《异国他乡月明时》、老南的短篇小说集《豪宅奇缘》);我们还和光明日报出版社合作、由名作家韩小蕙主编出版的《美国新生活方式丛书》(共六册);我们也和山东大学文学院合作、由黄万华教授主编出版的《美国华文文学论》,全面介绍并论述美国华文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我们的作品还被选入北京《文艺报》金坚范主编出版的《美国华文作家作品百人集》中,以及由作家李硕儒主编出版的《美国华人名家散文精选》中。还有由顾圣皓、钱建军主编出版的《北美华文创作的历史与现状》一书,则从历史的角度和新的视野评述“美华文学”的成就。

   展望未来,我们对《美华文学》的期望将一如既往,仍然本着优先发表反映海外特别是美国华侨、华人真实生活的作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各大学附设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及文学组织的联系,鼓励中国文学评论家更多地评论“美华文学”作品,让海内外更多的读者了解“美华文学”所代表的“特定的文化思维”;我们还要透过不同渠道与中国各省市的出版社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为我们的作家、特别是为“美华文学”新秀推介他们的作品,争取在中国出版。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美华文学》编辑部同仁过去十年的合作,使我们建立了一种十分宝贵的“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精神”将促使我们继续努力不懈地、勤奋地耕耘《美华文学》这块园地,让它花开遍地,果实累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