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乐寿人自健


邓泰和

 

在一次华人侨团联谊会上,我认识了孔先生。他是一名退休教师。他的老家在山东曲阜,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他继承了老祖宗的衣钵,执教解惑数十个春秋,桃李芬芳满天下。移民美国后,发现纽约市的中国街上,竟矗立着一尊孔老夫子的雕像,使他激动得喜出望外,立刻心中虔诚地顶礼膜拜 ,并且合影留念,照片被放大,装入红木镜框,挂在客厅的显著位置。

一天,我对孔先生说:我工作的公司里,有一位黑人同事,他叫凯尼,是一个在越南战场上死里逃生的美国老兵。午餐休息时,他喜欢跟中国同事聊天,经常会CONFUCIUS(孔夫子)怎么说,真想不到一个年近花甲的黑人,对你的老祖宗这样崇拜!

孔先生百感交集地说:孔老夫子的硕学博才,授徒解惑,功泽后世,早有定论。可是在文化大革命这样荒唐的年代里,荒唐的事情也多不胜数,孔子虽被口诛笔伐,但骂而不倒,仍是人们心目中的千秋伟人!

那么,你最崇敬孔子什么?我问。

别的不多说,我现在已是一个雅称、俗称 的老人了,最敬佩孔子动静乐寿的人生观。孔先生侃侃而谈起来。《论语》雍也篇就记载着孔子说过的一句话: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二十字言简意赅,是指:有仁德、有知识的人,爱山爱水,能动能静,心悦寿长。孔子的这种健身观,跨越了漫长的两千多年的时空,对于身处现代文明社会的我们来说,依然具有人生指南的积极意义。

孔先生喝了一口信阳毛尖后,又继续说:孔子确实身体力行,坚持长期实践。从年青时起,他就爱好运动,擅长射箭和驾驶马车,喜欢钓鱼和打猎,经常带领弟子们游学在高山水湄之间,曾经登临山东曲阜附近的景山、东山、戎山和农山等地,攀爬过五狱之首的泰山,至今泰山的一天门侧,仍然树立着一块孔子登临处的石碑呢!他还见大水必观,乘长风捕白浪。畅游在江河之中。

我也颇有感触地说:孔子所谓,被明末清初的教育家颜元阐述的更加明了:养生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也与西方哲人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句至理名言,不谋而合的。

孔先生移居纽约以后,仍然不甘寂寞,平时喜欢散步到图书馆去看书读报。清晨总是到住处附近的一块空地上去作慢跑训练。家在六楼,他经常故意不乘电梯,而将登楼当作爬山运动。

黄太太已古稀之令,她是一位钟情山水的国画家,也是我的画友。

她身子骨健朗,耳聪目明,很少患病,据她说是得益于少女时代就爱好运动。

我是南京人,在金陵女中念书时,就喜欢跟着哥哥和友人一起去爬霞山。黄太太初识我时这样说。

经她一提到霞山,立刻让我沉浸在美好的回意之中。在瞻仰中山陵以后,我曾与几位画友去霞山写生。驰名江南的霞山又名摄山,位于南京市东北大约二十二公里处的霞镇,是由于南朝时山中建筑了霞精舍而得此名。它有卓立云天的三茅主峰,形若卧龙的龙山和状如伏虎的虎山,遍游诸峰,我们都被石峻泉清的怡人景色陶醉。

黄太太浓兴勃发地赞美起家乡的名山:霞山不但有青峰剑、迭浪岩、一线天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而且山深林茂,每到深秋,满山红遍,枫叶如丹,柏林喷火,层林尽染,霞丹枫就是金陵十大美景之一。几乎每年,我都要去登高望远,寻幽觅胜,既强健了体魄,又饱赏了迷人景致。

一九四九年,黄太太随夫去了台湾,仍不忘爬山涉水的爱好,游览了宝岛的壮山和丽水。二十多年前,又移民来美与取得美国博士学位的儿子团聚在纽约。别瞧她皤皤银发,仍然精神抖擞,除了操持家务之外,不愿清闲,与丈夫一起在庭院里舒臂甩腿,作健身活动,或者耨草整土,栽花修枝。有时候,又会陪同老伴及儿子全家一起去旅行。云游兴归,她又会在书斋里静心作画,把自然风光凝聚于笔端,展现于素纸,她的山水画不似李可染的凝重雄遒,却有张大千的雅逸清丽。她现在是美国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中一位勤笔创作的会员。

我的工作多为伏案劳作,比较静态,缺少运动,相识多年的施医生时常忠告我,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才有益于养生健身。

施医生说,人们走出楼厦,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作适量的运动,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对体内的心脏、肌肉、关节及神经系统等颇有裨益。人在行走的运动过程中,使全身血液、骨骼、肌肉和韧带都参与活动,继而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皆引向活跃的状态中,这对调节内脏活动,维持生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脚掌有第二心脏之称。它的里面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由于脚掌远离心脏,因此血液容易滞留其间。通过步行可以刺激脚掌,使脚、腿和大脑感到轻松舒畅,并加速血液循环,调节神经。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到中老年,代谢减缓,脏腑功能下降,肾气不足,则难以生血,生血不足,则难以挟气,气血不足,则肌体易衰。散步可增加肾脏血液灌流量,从而增强肾功能。

再则,人们活动在绿树成萌的自然环境里,树林里的阴离子(又名负氧离子)能够沿着呼吸道直抵肺部,再穿过肺泡进入血液,到达全身各处。阴离子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状态,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红球与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多,加快肌肉内积存乳酸的输送,起到消除疲劳的效果;他还能够增强肺部换气,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它具有镇咳、镇痛、镇静、降压、平喘、止痉和利尿的威力,对于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气喘病、肺气肿、关节炎、失眠症等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施医生毕竟是悬壶济世几十年的行家,他从医学科学的角度讲得头头是道。

我饶有兴趣地问:施医生,你把运动的益处说得十分透彻,那么静又有什么好处呢?

施医生说,静与动一样,也不可偏废。如果说动炼形体的话,那么静养心神。静,与动构成了从养身到哲学范畴的一组矛盾概念,是不容忽视和否定的。静,包括身静(休息,调养等)和心静(祛除私心杂念等)。宋代大儒家朱熹就主张养心在静。中医以及佛教、道教都有静座之功,可以健体祛病。人的七情中最强烈的一种情绪是。发怒容易引发大脑皮层调节机能产生紊乱;使皮层中枢的血管舒缩中枢亦相应发生紊乱;血管引缩中枢过度兴奋,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导致肾脏和肾上腺机能发生障碍,使血压持续升高,造成恶性循环。所以,中医学认为:发怒则肝气上逆,肝阳上亢,轻者会眩晕耳鸣、血液上升,重者则血随气逆,出现中风现象,甚至危及生命。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不顺或愤激之事,就必须制怒、冷静,丢弃烦恼,知足常乐,这样才能内心静乐常安,不至于损身折寿。

据耶鲁大学医学院伯尼塞格尔教授指出,静思可以治愈或预防多种疾病。哈佛大学赫伯特本森医生也认为,经常有意识地做这种精神放松的运动,能对抗疾病,消灾保健。静思是意志和精神战胜疾病的过程,通过思想的放松而使肌体由消极抑制状态变为积极奋进状态,进而战胜各类病灾 。

洗耳恭听施医生说的一番科学道理,我更觉得对于久居人烟稠密、环境污染的纽约这样的大都市的现代人来说,重视动静,适度结合,很有必要。象孔先生、黄太太一样,时常走向自然,接受阳光、空气和水的沐浴,经受大自然的陶冶,做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就能让人们心旷神怡,康乐延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