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的遐思(随笔)
艾
华
距离是什么?严格来说距离有三种: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公里、英哩表达的是空间距离;开车十分钟或一个小时说的是时间距离;来到一个新地方新环境感到一切都陌生、遥远,这是心理距离。这些不同的「距离」,有时候交汇在一起,难分难解。
小时候,与母亲滞留大陆,站在深圳河北岸,与对岸香港的父兄隔河相望,却没法团聚,共享天伦。一种近在咫尺、却又远隔天涯的距离感,令人无奈,令人悲哀,令人愁肠。只觉得这时的距离,是多么无情,多么冷酷。
而今,成千上万的大陆同胞带着人民币,带着“自由行”的潇洒心情,每天轻轻松松地从罗湖桥步入香港,又大包小包地从罗湖桥回到内地,使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关系注入了空间与心理“零距离”的概念。
谈恋爱的时候,与情人分隔纽约、费城两地,一百英哩之遥的国道线上,留下我铁马多少的胎痕;电话公司的月费单,见证了多少用真金白银打造出来的“爱的心声”。距离的纽带,为“爱情无价”作注脚,使我们懂得了珍惜;“心有灵犀一点通”成了“心有灵犀一线通”。
与情人拌嘴的时候,距离又成了我们的救星,给了我们各自冷静的空间,让我们有机会理顺那些紊乱的思绪,抚平各自心灵的创伤。
为人父母后,我们在小鬼们小的时候,总是与他们形影不离,这“零距离”既是责任,也是天职。小鬼步入少年阶段后,“零距离”变为“适度距离”,惟其如此,他们才能成长,才能成材,才能独立自主,才能自信地走进社会,迈向人生。
朋友间的友谊,又何尝不是如此?孩提时代走过来的朋友,单身的时候固然可以“零距离”“同煲同捞”;但各自有了家室后,一定程度上的距离就变得很有必要。不然,这种友谊就可能变质,变得累赘,变成一种困扰。至于异性之间的友谊,适度的距离尤其重要,“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儿时,总觉得邻居的玩具更好玩,尽管自己的玩具更多,“份量”更重;稍长,总觉得哥儿们的车子更酷,尽管自己曾经开过宝马;稍后,总觉得朋友上海的新居怎样怎样好,尽管自己曾经住过带泳池花园的独立洋房;而今,总觉得别人的儿女好、乖巧听话,尽管自己的一对儿女同样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空间带来距离,距离带来模糊,模糊带来遐思,遐思带来美感,美感带来升华。
所以,便有了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的爱情故事;所以,便有了广寒宫的嫦娥、有了吴刚的桂花酒;所以,便有了好莱坞的“星”、有了普罗大众的追星;所以,便有了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奇妙感觉。
一位挚友这样认为:得不到的总是最美的---真是真知灼见。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