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文协举办黄运基新著研讨会纪要
吕红
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于6月27日下午在旧金山中国城美国华商总会举行"黄运基新着研讨会"。
《美华文学》杂志社社长、美华文协永久荣誉会长,资深报人黄运基先生,多年来发表了一系列反映在美中国人生活状态和心理路程的文学作品,广受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的收集和研究。从2003年至今,他推出了两本新着:长篇小说《狂潮》(异乡曲第二部,沈阳出版社出版)和中短篇小说集《旧金山激情岁月》(珠海出版社出版),在这次研讨会上,二十多位作家、评论家、会员和社区人士就这两册新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长刘荒田表示,2004年的会务重点在推动会员的创作方面,前会长黄运基先生的长篇小说《狂潮》、中短篇小说集《旧金山激情岁月》是美华文学的重大成果,本会作为黄先生的“老家”,召开是次研讨会,以期进一步推动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
左翼文学的海外影响
副会长程宝林作重点发言,他说,“在黄先生那儿工作两年,对其人品作品都有较深的了解。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由《奔流》、《狂潮》看左翼文学的海外影响。
黄运基先生的长篇小说三部曲《异乡曲》的前两部《奔流》和《狂潮》,由沈阳出版社分别在1998年和2003年出版。其中,第一部《奔流》,成稿时间当在10年之前,而《狂潮》,则是近年脱稿的作品。两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继承的是中国20、30年代现代文学中左翼文学运动的传统。而在这种自觉的、根深蒂固的文学影响与熏陶下,随著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的“与时俱进”,两本书的叙述语调和重心发生了微妙的,却不容忽略的变化和转移。如果说,《奔流》侧重的是“社会对抗”,《狂潮》则侧重的是“社会和谐”。在这种变迁中,作者的心路历程,与书中主人公余念祖的人生坎坷,正好合二为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达数十年的海外华人众生相。
黄运基先生是在15岁那年,随父亲搭海轮移民来美时,在船上开始阅读左翼文学作品的。据他自述,上船前,仅有四年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在香港买到了巴金先生的《灭亡》。以“觉醒”和“反抗”为基本主题的左翼文学作品,对从未接触过中国现代文学的黄运基来说,产生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并影响了他毕生的追求和奋斗轨迹。巴金先生的著作,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身影。
《奔流》的时代背景是1948年春到1949年10月之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限制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框架内,这是构建长篇小说大厦的基本技巧之一。《奔流》在这一点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功。这是这本书具有独特价值的所在。一个新生的祖国在万里之外,对海外华人社会所产生的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以及冲击力,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鲜明的描绘和记载。
而《狂潮》的时代背景,则跨越了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大约20多年。这是中美关系由完全敌对到渐渐和解的20多年,作者的情感笔调,也明显由第一部的厌憎美国,变为融入美国。这转变,可看作是随着时间推移,作者的思想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与境界后的必然产物。”(程宝林的评论全文另发)
给华人留下宝贵画卷
《美华文学》主编刘子毅在发言中表示:“我喜欢读黄先生的短篇小说。《旧金山激情岁月》这部集子的作品大都是我主持《美华文化人报》时发表的,所以我是第一个读者。包括《杀戮者》、《情锁金门》等都是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性格。譬如大火中的描写读来心惊肉跳。还有对人道主义的关怀,也是一贯主题。《OK马之死》以新闻记者手法,简练到位。譬如OK马参加游行一笔带过,但政治倾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到晚年的种种,写出一个老华侨平凡的一生。”
刘子毅主编高度评价黄运基先生多年的创作成果,“他著作甚丰,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政论、随笔散文都能来得,是多面手。给我们华人留下宝贵的画卷,为美华文学增添光辉的一页。我们大家喜欢看,不只是当作小说看而且是当华人历史看。他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相信他一部比一部更好。”
克服异化的楷模
读者张忠卿发言表示,在《美华文学》读了黄先生小说片断,对作品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芒、对正义的执著追求、不怕高压不畏权势的精神很钦佩。作品表现了海外华人移民的艰辛历程。
广东教育学院熊国华教授、旅美著名作家宗鹰都为黄运基新着研讨会撰写评论文章,作了书面发言。秘书长伊人宣读了熊国华教授的评论文章。(熊国华和宗鹰的评论全文另发)
理事许培根发言表示,读了黄运基先生的作品很受启发,自己常常想到华人移民的“异化问题”。“中国过去有些文章介绍是马克思的思想,其实发明者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再联想到黄先生,他移民海外已经很久,“异化”的时间比我们早,但他内心深处有意无意在克服“异化”。他每年都回祖国,说明他根本没有忘记自己的理念,不断地奋斗,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他本色不变,始终保留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当然,他有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条件。我们都处于一个异化的环境中,怎样克服异化?怎样帮助异化的同胞战胜异化?就要靠努力奋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先生是我们的楷模。
《世界日报》编辑区维业以黄运基先生的《异乡三部曲》为题,赠送对联一副“奔流狂潮巨浪,小说信史长诗”
。
副会长招思虹表示,我们的文学一定要融入社区才有生命力。老华侨都说,黄先生的作品写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作家沙石表示,我觉得黄先生作品很有特点,每个作家都要写出自己的长处,像黄先生作品的特点在于“草根性”。就像我们读鲁迅的作品而感受到“乡土性”一样。再一个感受深的是,黄先生自幼移民美国,还能用中文写作,写这么长的作品,很不简单。
具备了史诗的气魄
副会长吕红在发言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黄运基先生新着研讨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不仅对作家本人是鼓励和肯定,对美华文协成员也一个激励。多年来,黄运基先生坚持不懈苦心耕耘,以一系列反映在美华人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的文学作品,在海内外文坛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从2003年至今,他推出了两本新着:长篇小说《狂潮》和中短篇小说集《旧金山激情岁月》,标志著作家的创作水平又有了新的起点和飞跃。
黄运基先生的创作特点之一是,他的长篇具备了史诗的气魄。叙事的宏大与细节真实描写相交,个人命运始终与整个社会大背景紧密相扣。分析一个作家的作品首先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家本人的独特经历。《异乡三部曲》整个时间跨度从20世纪40年代末直到今天。作为第二部的《狂潮》所表现的内容也涵盖半个世纪来社会的急遽变迁、中美关系的跌宕起伏风云变幻。黄先生以他长期在媒体历练的新闻职业敏锐独到的眼光,将个人曲折坎坷的经历与社会历史变迁相融合;铺陈岁月风霜、刻划移民生涯的种种磨难;并以他非常的勇气及具有穿透力的笔,犀利的指向有违美国自由民主精神的形形色色林林种种;非同于时下一般人对时事政治的冷感,使他的创作超越了一般叙事类的移民文学,而具有了社会历史学的深度和广度。
创作特点之二是,在先锋前卫等主义思潮迭换、风起云涌之时,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之路。中短篇小说集《旧金山激情岁月里》是对作家多年创作的成果展示。其精粹凝练、含蓄隽永的风格魅力在第一篇题为《寻》的小说代表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该小说以倒叙的笔法,表现一个在美国生活困顿的中国留学生,不经意邂逅了一个美国女郎,孤独中发生了短暂的心理碰撞。描述细致而简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折射人物内心。留学生借钱帮助女郎,其间微妙的矛盾心理及态度变化,自然细腻而传神、逼真而深刻。尤其结尾的感人,不仅是女郎寄回二十元钱的支票和她的信,而是“我”的迷惘迷悟:何日是归期?这一笔,无疑深化了小说主题。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作家为了追求语言的独创性丰富性,往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寻》这篇小说,无论在主题开掘、语言的提练、角度的新颖匠心独具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任何技巧的东西都不能取代作家生活阅历的丰厚和思想的独到深刻。尽管在“各领风骚”的文坛,某些小说可能会凭着技巧、凭着香艳情节哗众取宠一时,但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仍然是作家根植于生活土壤的优秀之作。
自黄运基先生新作问世后,多位资深评论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作家仍然保持冷静和客观,执著追求。他认为长篇小说愈到后来会愈加复杂深刻。从华侨移民海外的历史来看,从受歧视压迫到追求平等权力的梦想、到华人逐渐融入主流社会,今天又有了新的发展。他希望透过真实的描写来深刻反映这个变化中的现实,让作品带来全新的意义。透过黄运基先生多年的创作实践和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异乡”第三部曲《巨浪》中他将为广大读者呈现出海外华人移民史中更多令人振奋和令人思索的内容。让我们拭目以待!
独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
会长刘荒田发言称黄运基先生是:“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移民文学的领军人。”黄先生身兼多职:“作家、企业家、慈善家、大学客座教授”,一生经历富于传奇色彩。同时又是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为理念可以奉献生命。黄先生的理念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修正和超越。从办报到写书,经历过多年风风雨雨,他是华人移民作家“北美军团”的领军人。《美华文学》独资办了差不多十年,当然也获得了很多的义务支持。黄先生的作品时间跨度长,是历史的见证。读者能从他的作品中源源本本看到,历史的每个场景。最吸引我的是60、70年代“嬉皮士”运动,当时在中国是“红卫兵”运动,轰轰烈烈的。在书中都有反映。
下笔有情言之有物
前华商总会会长陈亲义表示:原本我没有资格在这里发言,但作为老读者,我从70年代看黄运基主编《时代报》时发表的政论文章,得出结论:下笔有情。对中国侨胞之情、对家庭、对朋友、对生活充满真情。如果让我总结,就是这个“情”字。不一定有特别的文字技巧,但言之有物,让读者产生共鸣。不论是政治还是其他文章,都有很深厚的感情。
黄运基先生表示,我今天很感动,非常感谢美华文协的同仁为我举办作品研讨会。这不光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美华文协的新起点。我总结自己,通过文学来反映美国华人200年的历史。我15岁移民来美,到现在50多年,经历很多。希望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华人的定位:从华侨到华人,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还有,我们怎样看侨社的变化?我都希望文学作品反映出来。老华侨的想法在今天的变化是什么?我们是美国主人而不是过客,怎样通过文学手法来表现这个变化?我的长篇小说第三部即将动笔,怎样表现好,提出来给大家参考。
在发言中,理事高德蓉对黄运基先生能从会长位子“退下来”潜心著书表示高兴,同时对他身为广东人、从小来美国却能讲一口流利的国语表示钦佩。参加会议的还有文协副会长阙维杭、财政郑其贤、理事梁应麟、会员尔雅、伍可娉、邓治权、李焕光、觉虹、马浪萍、名门出版社主编安也、翻译家刘永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