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莫高窟,轻轻的我来了

楼主
[原创]莫高窟,轻轻的我来了
    因为神秘,所以向往;因为伟大,所以景仰。
    七月的敦煌,风轻云淡,艳阳高照,明净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
    心随景转,车在通往莫高窟的路上行驶。
    远眺,茫茫戈壁,广袤无垠,苍凉雄浑,偶尔一小块绿洲闯入眼帘,禁不住感叹生命的顽强;近瞧,公路两旁笔直伟岸的白杨树,像热情质朴的西北汉子,列队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望着车窗外的景象,思绪回到了两年前。
2010年,我在海南歌舞剧院观看了一台由兰州歌舞剧院倾情奉献的大型精品舞剧《大梦敦煌》,浓郁的西域民族风情,永恒的莫高窟壁画艺术,让观众如痴如醉,我也沉醉在艺术魅力的感动之中,当时就有一种感觉,发自内心,由衷而强烈,那就是我和莫高窟应该有个约会,一定要去亲眼目睹她的风采,去拥抱千年不朽的飞天壁画,去真切感受佛教艺术宝库的神圣!
    说来也巧,7月初,我随海南侨商团参加第十八届“兰洽会”,会后,便由兰州飞往敦煌。
    天随心愿,莫高窟,我终于来了。
    此情此景,站在莫高窟前,感喟岁月的沧桑,仰视历史的厚重。
 
    那是公元366年,有个叫乐尊的和尚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的乐尊被这佛光景象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顶礼膜拜,决心在此拜佛修行,请来工匠,在悬岩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我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是东方的罗浮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她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现有洞窟735个,以精美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开凿在敦煌鸣沙山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看上去非常壮观。
    我期待撩开洞窟的面纱,当导游带着我们打开参观的洞窟门时,我突感时光隧道似乎洞开眼前,历史长河的风貌是那样的真切,真切到我竟然从窟内壁画上玩耍孩童衣饰看到了今天的孩子们仍然在穿的背带裤。我问导游,这是哪个朝代,他说:唐朝。禁不住感叹,一脉相承!
    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有佛经故事、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尤为精美的是飞天壁画,色彩艳丽的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随风漫卷,悠然自得。一个优美空灵的想象世界,让人痴迷沉醉。反弹琵琶飞天仙女形象,已成为敦煌市的城雕。
壁画上的“胡旋舞”栩栩如生,大唐舞女轻盈、急速旋转的舞姿活力激情,那是来自西域的风情。还有那《九色鹿经图》,让我惊讶,惊讶于它描绘得惟妙惟肖,北魏时期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一幅画陈述得如此有感染力。
    古印度河边,有一只美丽的鹿,她身上的毛色由九种不同的颜色组成,姿态健美,动人心魄。一天,九色鹿在恒河边奋力救起一个失足溺水者,当溺水者要报答她时,九色鹿只要求他保守见过自己这个秘密来做回报,溺水者满口答应,谢恩而去。豪华的宫殿里,王后梦见了美丽的九色鹿,她一心想用多彩的鹿皮做褥子,用鹿角做佛柄,在王后一再恳求下,国王爱妻心切,最终答应了她昭告天下寻找九色鹿。重金悬赏之下,那个溺水者禁不住向国王透漏了秘密,并给国王和他的军队带路去猎杀九色鹿。九色鹿虽有好友乌鸦的报喜,最终还是没有来得及避开。当他见到溺水者时,悲愤的眼泪留下了眼角,他向国王说明了一切,被感动的国王从此下令不许任何人伤害捕捉九色鹿,而那个溺水者因自食其言,顿时浑身长疮,满口腥臭,忘恩负义终归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每进一个洞窟观赏,心灵都是一次洗礼!
    莫高窟壁画有4·5万平方米,据说连起来长达60华里,真是无法想象!它的彩塑久负盛名,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等。“九层楼”内佛像高达35·6米,据导游讲,佛像处在崖窟中断,与崖顶等高,所以看上去巍峨壮观,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是我国第三大坐佛,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
    站在佛像前,仰拜佛祖,心净淡然。
    当来到158号洞窟时,呈现在眼前是一尊15米长的石质泥胎彩绘卧佛像,这是释迦牟尼逝世时睡卧的形象,佛教称“佛涅槃”,修建于唐代。释迦牟尼涅槃的样子,面庞丰满圆润,双眼若睁若闭,嘴角深陷,露出恬静慈祥的微笑。据说,那时他正在对周围的弟子讲最后一次经--“涅槃经”。洞窟的南壁彩绘了释迦牟尼的两个大弟子—即阿难和迦什。阿难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迦什奔跑着。据说迦什当时正在耆崛山修行,得知佛祖将涅槃,便急忙跑回来听释迦牟尼的最后遗言。窟的西壁和右壁上彩绘了菩萨、罗汉和西域各国王子举哀图。有的宁静安详,有的神情凄楚、哀痛异常,有的放声嚎哭、捶胸顿足,表现了对佛的一片虔诚之心。
    莫高窟保存泥质彩塑2415尊,数量众多,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然而,莫高窟历经的磨难,至今让人心痛。
    那是1900年的一天,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在遗弃的洞窟进行清扫,当他在为一窟清理淤泥时,偶然发现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发现是一个小小方形窟室,大概6、7平米(现编号17窟),里面存有大量的文物,从16国到北宋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重大发现,出土的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篆刻,绝大多数为汉文书写,也有古代藏文、梵文、回鹘文、龟兹文等,内容以佛经为主,此外也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歌、史籍、账册、信札等,不少是孤本和绝本,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也由此产生了“敦煌学”。
    元代前,莫高窟鲜为人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自藏经洞被发现后,随即吸引了许多西方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手里获得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仅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就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法国国立图书馆也藏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这些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就像离散母亲的孩子,多么想有一天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当初发现的5万多文物,现在只剩下8757件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藏经洞文物受到列强瓜分,洞内的壁画和彩塑也蒙受巨大损失。这些掠夺者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的甚至就从壁画上接取一下快图像,严重损坏了壁画的完整性。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中烟熏火燎,破坏也不小,在观赏时都看到很明显的痕迹,还有王圆箓打通洞窟时对壁画的损坏,描摹、临摹者对壁画的剥损……
    我在藏经洞前驻足片刻,小小的方室窟只有一尊较小的佛像,略显空荡,它曾经是那样的富有、那样的安静,悄悄地守候着无价之宝,那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瑰宝!自从洞门打开,寂寞孤独就再也没有离开她。
    藏经洞不幸的遭遇,让内心有些压抑,走出洞口,洞外的阳光无比耀眼,略感沉闷的心稍稍平和些许,禁不住又回头看看她。
 
    仰望天空,天蓝得透彻,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好天气,我深深地吸一口,心舒坦起来,环顾寺院四周,树木翠绿茂盛,与古老的莫高窟的色彩是那样的和谐,沧桑中透着无限生机!
    我想和莫高窟留个影,于是走到由诗人郭沫若书写的“莫高窟”三个大字的石牌坊前,微笑着,记录下永恒的美丽,永远珍藏心底。
    游览即将结束,我顺着寺院的路往出走,身边不断有来自各地的游客走进来,奔向莫高窟。
    是什么让人们不远千里一定要朝拜心中的莫高窟呢?
    我在问着自己,却无法准确表达内心世界,也许是语拙,也许是笔涩,抑或思想贫乏,但是我真的很有感触!
    非常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莫高窟》,还是借大师的笔墨表达心声吧: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站在于佑任老先生书写的“石室宝藏”大牌坊前,我对莫高窟深深地鞠一躬。
    再见了,莫高窟!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1楼
莫高窟见诸无数古今作品,此文依然翻出新意,因为注入了丰沛的个人感情。。此即“一个人的莫高窟”。
2楼
“一个人的莫高窟”。”还真有这味儿哦。


3楼
谢谢荒田老师点评。莫高窟的伟大与不朽,让我感动,经常会想起她沧桑厚重的历史,有时间还想去看看她。祝元宵节快乐!
4楼
冰云总版好!谢谢您的关注!祝元宵节快乐!
5楼
好文章!
文笔生动,情真意切,婉约细腻又荡气回肠。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250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