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而精彩——聆听王蒙讲座《文学的悖论》

楼主
世界,因你而精彩——聆听王蒙讲座《文学的悖论》
           
   
  2011年10月17日上午,王蒙于毛泽东文学院主讲《文学的悖论》。我有幸到会聆听。
  引言:为何以“文学的悖论”为题主讲?  
  王蒙说,中国的寓言奥妙无穷,世间的诸故事中,没有比瞎子摸象的比喻更深刻更普遍了!
特别是在文学与艺术问题上,以及在许多问题上,宁可相信别人与自己都处在瞎子摸象的过程中。
  关于“四七二十七”的辩论:人们各有道理又各执一词。可以党同,慎于或不要伐异。最好是党同喜异,党同学异。 
  一、纯粹的文学与杂流的文学
  2011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的是纯粹的文学。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的获奖,说明文学又回归到强调经典彰显纯粹的方向。
  1、纯粹的文学绝对是纯情的文学。
  纯情,有三个特点,一是无道理,不加分析,不能死抠;比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二是纯质,喜怒哀乐等情绪无端、自然地流露(话筒突然没声音了,半分钟后恢复,王蒙风趣地说:“刚才扩音器就是无端失声。听众鼓掌!)比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是平面,纯直观,纯语言。例1:“一位穿高跟鞋的女子轻盈走过,脚步声像吃过冰激凌后的小汤匙轻轻敲击玻璃杯的声音。”这是我(王蒙)年轻时在一篇外国作品中看到的句子,那篇文章的内容、作者等等全忘,唯独这个新奇的比喻句,生生地烙在了我的记忆中。后来,我曾尝试过用各种小东西敲击不同的物体,但都不是高跟鞋声。例2:“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之类的绕口令;例3:歌曲《忐忑》
  2、文学除了它所表达的内容外,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权威。
  纯粹的文学在文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小,文学往往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举例:通过《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得到了所有经济学家的支持;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他是个最虔诚的东正教教徒,却因《复活》的出版被革除教籍。
  3、文学挑战政治,古今中外都有着“毁言”“毁道”的做法。如:莫拉维的哲理诗宣讲《古兰经》教义,诗中往往有大段的劝诫,被人戏谑为“长舌男”;爱尔兰一女作家喜欢写恶,恶人成为故事主角。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承担着“道德教化”的职责,往往起着正面引导的作用,但也常对道德底线提出挑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瓶梅》;还有鲁迅与梁漱溟的两种纷争;左翼与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的碰撞等。
  二、虚构的文学与写实的文学
  1、外国强调文学是可以虚构的,虚构性是它一个重要的特点。
  2、“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指那些偏颇琐屑的言论。至《汉书•艺文志》,则谓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类,列于九流十家之末。春秋百家就有:小说家 是专门八卦的那些人。“小说”重在“小”,写的是鸡零狗碎上不了台面的小段子。中国文学强调“小”,但要以小见大,通过文学培养一代人、一个民族的想象力,蓬勃人的精神空间。
  文革期间对文学虚构型的戕害,例如:批判“拔萝卜”的童话,否定“小溪在唱歌”之类的说法。
  一位英国女作家说,文学是与生活的竞赛,看生活精彩到什么程度,我写的是否比生活更精彩。
  3、毛泽东为何对“浪漫主义”情有独钟?
  前苏联讲“现实主义”,“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后胡乔木改成“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毛泽东谈诗歌的时候说,写诗不要老是悲悲切切的,我们的创作是革命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毛泽东喜欢“四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李煜),他的创作不拘泥于现实,不拘泥于革命的框架,想象奇特瑰丽,气象宏伟。
  浪漫也有虚假与真实的区别。浪漫可以表达主观的真实,真实性并不是说发生了才可以写,你还可以写你的激情,包括你的信仰,包括你的诚心诚意。
  4、我们是该提供一个真实的文学世界还是提供一个虚构的生活记录?
  任何一个事物每个人看它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真实,你的虚构本身就把你的生活,你的现实拉扯到了一块。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到两种作家:
  一种是历练越多越好,经历的事情越丰富越好,众人众世众生之相,知道得越多越好。
  第二种是知道得不太多,就写写自己那么点儿事,但写得足够真诚。如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艾米莉•勃朗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她的诗歌对英国的诗歌乃至后世的诗歌的影响都很大。
  王蒙主张,作家还是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深入尤其是底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
  三、文学是民族的还是政治的?
  米兰•昆德拉主张小说是“专制主义的敌人”,秘鲁作家略萨因他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和他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尖锐刻画”而获2010年 诺贝尔文学奖。他主张文学是自由、独立、个性、民族的,强调创造性。
  萨达姆是一名政治家,他的著述《萨达姆故事集》文学性强,但都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卡扎菲的三篇文章中《论诚实》一文表达对社会的强烈憎恨。
  著有《白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强调文学的煽情性、终极性、情绪化,允许夸张的是文学,“狂”应是作家的典型特点。
如果单纯把文学看成政治,那就是卡扎菲式或萨达姆式。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说,先帝曾说马谡这人言过其实,终无大用。言过其实(文学的夸张)——终无大用是自然的
  四、文学究竟是率性而为还是呕心沥血而作?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天才=汗水+眼泪+苦恼+一分运气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绝对是可能的,不可更易的。
  贾平凹倡导大散文态度,他认为“散文是大可随便的,天有大美,地有大美,人间有大美,万物有大美,我们的前人,自有了这样大目光的感慨与率性,遂就有了大散文的意气,于是,万事万物皆进入文法,穷极物理,妙想迁得。或抒情或言志或赋物或达理,大至安邦定国,小至细物感怀,皆是散文的大境界。”
  “自动写作”——外国一个新小说派。
  新锐作家残雪也是“自动写作”,在哈佛讲学时曾因此引起纷争、不快。
  创作拒绝艰苦,等待天上掉“杰作”比掉“馅饼”更难。
  “故事促进故事,用戏剧连接戏剧。”作家是用笔来思想的。
  功利性的东西不是好东西,但你绝对不可能把所有功利性的东西扫除干净。花非花雾非雾是文学的境界。
  文学是要拓展我们的视野,扩大我们的文字所要表达的空间,因此,不要害怕悖论。
  最后谈谈文学的严肃性与趣味性。如马三立的相声与大兵的相声就是“逗你玩儿”。
  讲座结束。众人起立,掌声雷动,久久不息。77岁高龄的王蒙老师足足讲了两个钟头,他声音洪亮,腰板挺直,除了喝了几次水润润嗓子外,再未歇息一会。
  丰富的阅历,睿智的思想,风趣的表达,王蒙老师,文学,因你而灵动;世界,因你而精彩!
     



  王蒙,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34年10月15日出生。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共第十二届、 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文学》主编 。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4月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1楼
增加分析能力,应是作者的先决条件!谢谢梅瓶!
2楼
拜读文字,如临现场,接受教育,获益良多。
3楼
谢谢分享!文学理论比作“瞎子摸象”妙,各有说法、各有道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