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到界上迎亲

楼主
[原创]到界上迎亲
到界上迎亲

于怀岸



到老王界上那个叫若利湖的土家山寨是缘于给一位侄子迎亲。
汽车一出县城,迎面撞来一座大山,山高大陡峭,直插云霄。新郎指着一条简易公路给司机说沿着一这条路翻过这座山就到了。众人就发出一声声的惊叹。简易公路似一条黄线扭扭拐拐盘旋着通往山顶,仰头望去,山顶上烟云缭绕,坐在车篷上,我们几个脖子累得酸疼,依然找不到山的主峰在哪儿。简易公路路况差得没法说,而且弯多拐急,从反光镜里看,司机早已手忙脚乱,热汗直冒。汽车吭哧吭哧往上爬,一会儿偏过来,一会儿拐过去,爬行了一个多小时,回过头来,那座县城仍然还在我们脚步下,只是整座城缩小得似一块瓷盘大小了,而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成了瓷盘中的积木玩具了。环顾四野,远天远地不知什么时候身边早已拱出了一座座的山峰,越往上爬,气温越低,山风越烈。
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汽车终于爬到了山顶。看到寨落,司机一脚跺熄油门,众人从车上跳下来,差不多要欢呼雀跃起来。但新郎说老王界远还未到呢,他指着前面更加窄小的长满了青草和苔藓的毛车路说还有十多公里的路。一巴掌把众人欢呼雀跃的心情活活打将下去。
汽车到达老王界已黑尽。老王界只是一个大地名,新郎说女方家是在一个叫若利湖的小山寨 。毛车路只能通到这里了,到若利湖只有靠步行。众人嚷嚷说还有多远?新郎说没多远了,只一歇的路。这是一个无月的夜晚,大山里黑得静悄悄的,四野望不见一星灯火,也就没有人家。迎亲的一行三十余人,只有执事人手中有一盏马灯。买不到手电、蜡烛之类的,大家抱怨新郎不打招呼准备灯具。末了,只好摸黑向若利湖进发。幸亏我们大都是男人,除了两个伴娘外,而且都是烟民,手里有打火机,靠着一星一点闪闪烁烁的微光向前摸索。
但是并不像新郎所说的那样,从老王界到若利湖其实还很远。上山的时候一直往上爬,现在却是一直往下走。走了很久,路却愈来愈难行了。打火机上窜出一股火苗,照见石窝子定是人工开凿出来的,脚外边也定然就是深壑——被浓黑的夜填充了。果然,低声说话,有嗡嗡的回音,身上不由地起了鸡皮疙瘩,更不敢丝毫乱摆放自己的腿脚,将一只脚小心探出去,踩踏实了,才敢移动另一只脚。
从石壁的栈道爬下来,到达一条干枯的溪沟里,新郎说顺着溪沟往上走就是若利湖。有人看了表,惊叫着说都十二点了,整整走了三个小时。许多人都喊肚子饿,又说不知女方家睡了没有,夜饭怕是吃不成了,更甭想睡一觉。这么晚了,女方家怪罪下来,冷板凳也不给坐是常有的事,那可就惨了。新郎的心里也忐忑着,硬着嘴说不会的,界上人古道热肠。
沿着溪沟又走了一截,新郎说就在上面。执事的老者就吩咐说响响锣钹,递个信号。
锣钹一响,山腰霎时灯火通明,无数只火把向着我们迎来。在我们愣神的当儿,一条通往山腰的青石板路的两旁站了两排人,高举着松明子,摆好夹道欢迎的阵式。我们在火把的指引下拾级而上,每走动几级石阶,就有两个人,两支火把,持火把者都是未婚女子,松明子映亮着一张张青春的、红润的脸庞。我略略数了一下,一两百级的石阶,起码站了三十多个女子,看来若利湖应该是一个大寨,不然哪来这么多高矮胖瘦都齐展展的年轻女子。看来这里的人真是古道热肠的,所有埋在心里的担忧和长途跋涉的疲劳和倦意在松明子火把的照耀下逃遁得无影无踪了。
到了女方家,果然一切的盘问(土家人叫拦门)都免了。迎出坪场的是两位老者,对襟衣,便裤,一脸的古朴,有种前朝遗民的味道。他们只是连声道,辛苦了,劳累各位了!就作请进的手势,把我们迎进了堂屋。那里早就摆好了两排木椅。待我们刚刚坐稳,那些执松明子夹道欢迎的女子,不知何时早已进偏屋,又鱼贯而出,把一杯杯热气腾腾的热茶送到我们手里。
那两个前朝遗民模样的老者估摸我们周身热汗化成水蒸气从屋顶上冒出去后,就吩咐开席招待。坪场里四张大桌子上顷刻间就上满了菜,满桌子摞着大土碗和细花瓷碟子,细数之后竟达十个之多。既然地方这么偏僻,席面却如此丰盛,一点也不比中等城里人家差,可以想见这地方的人是何等的勤劳了!碗筷拿上手,却不见有人提酒送饭来。正在愣怔间,那些遁身不见的女子们从厨房里款款而来,手捧酒瓮和饭篓子,在我们身后站定。一桌坐八人,每张桌子就有八个女子侍候,四个斟酒的,四个上饭的,谁的碗一空,身后的女子就赶紧给你斟满酒或是上满饭——如此规格的招待,你走遍天下,即使是在最豪华的五星级大酒店里也绝不会受此礼遇吧。如此,它反倒令我们感到难为情起来。
两位老者在几张桌子间走来走去,反复说着一句逻辑不通的客气话:饭不好吃多吃饭,菜不好吃多吃菜呀!像所有的湘西偏僻山寨一样,若利湖是不需要文化人逻辑的,他们的厚道和盛情只是在黑夜里给远路人点燃一支支火把,捧来一杯杯热茶,时时注意着你的酒碗和饭碗,及时地斟满酒,及时地添满饭,而不管你否会醉过去或者撑破了肚子。
饭后,喝一通热茶,主人就安排我们去睡。宽敞的吊脚楼上打好了通铺,都是一垫一盖,而且铺了厚厚的一层稻草。界上气温低,主人是怕我们凉着。主人说明朝天亮才“发轿”你们还可以稳稳的睡一觉。
第二天清早,我们被一声声“了了呐,了了呐”的哭声吵醒,新娘已经开始哭嫁了。
我们迅速起床穿衣,准备“接轿”。
吃了发轿饭,响了锣钹,放了鞭炮,新娘被她哥哥背出房,我们迎亲的队伍就开始往回走。
新娘的父母,还有那些年轻的女子们都送新娘出门。他们沿着青石板路送我们下山,一直送到干枯的溪沟里,然后才站住,目送我们爬下那铁青岩壁的栈道。
我们一行人爬了很久,回过头来,他们依然站在沟底里,黑鸦鸦的一群人,面目已经模糊,而那许多只手臂依然在蝶蝶而动。那是道给新娘真诚的祝福吧。
回过头来,令我惊奇无比的是,暴露在眼皮底下的山寨若利湖只是一个矗立着六七栋小木屋的小小寨子。直到我们又爬行了很久,目穷之处仍然只有那六七个小小的黑点——木屋。那么多年轻的女子是从哪里来的呢?——后来听新娘说,那些女子,她的姐妹们,都是从十里二十里甚至三十里外的一个个寨子里赶来为她送别的。
这样看来,若利湖是孤单的,但并不孤独。
终于,我们爬完栈道,道路拐向了另一座山,若利湖的木屋不见了,沟底里蝶蝶而动的手臂也不见了。在转弯的道上,新娘定定地站了一会儿,向若利湖方向投去最后一瞥。她的脸上依然挂着生动的泪水。
那泪水是透明的,也是甜蜜的!
1楼
虽说《到界上迎亲》道来的似是好事多磨,但这精微的描述却处处生彩。
于怀岸这位“文学爱好者”的写作功力,着着实实地让我们惊喜和陶醉了一回。谢谢。

                                                                 文刀
                                                             2007年10月5日

                                            
2楼
谢谢文总点评,这么快就看了,效率令人惊讶!!!
3楼
好文欣赏,淳朴的民情,别有一番风味!

我也经常喜欢连续看几篇然后一起回复,给人的感觉好像效率惊人,其实不然.
4楼
这一描述,我读着读着好像也去了界上一回,谢谢怀岸先生好文笔.

其中"这样看来,若利湖是孤单的,但并有孤独。"是否该是"但并不孤独"?
5楼
我想“孤单”应该准确一些,若利湖是一个山寨,不是一个人。孤独的感觉应该是人才会有的。呵呵,也不知对不对?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