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莫斯科24小时掠影》五之一:寻奇学习篇

楼主
[原创]《莫斯科24小时掠影》五之一:寻奇学习篇
莫斯科24小时掠影

-柳旭凯-

在“反帝、反修”口号震天的文革岁月中,我们中学同学里曾经争相传阅一本由日本留苏学生撰写的丛书,书名叫《苏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吗?》。在那闭关自守、万马齐黯的日子里,这本书成了当时大家渴望了解外界真相的“反面教材”之一。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经过近十年资本主义“复辟”的具体实践,今天的“俄罗斯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吗?”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九九年初秋走访了一次莫斯科。

本文记录了笔者在莫斯科二十四小时里的所见所闻,分为五节二十一篇:寻奇学习、风土人情、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人文历史。

 

第一篇:寻奇学习

1。“肥水不留别人田”的入境签证服务

今天的欧洲,大部分欧盟(European Union)成员国之间的旅行是免签证的,唯独俄罗斯是一个例外。

通过互联网,很快就找到了俄罗斯外交部的网站,下载了观光签证申请表格,填好,来到波恩的俄罗斯领事馆。

按照网站上的提示,把申请表、一张护照照片、以及莫斯科一间旅馆的订房确认一齐递交给观光签证处的官员。

谁知领事馆的官员看了我的资料之后,连连摇头,说我缺了一张由俄罗斯国内机构发出的邀请函。我说这是自发性的旅游观光,何来俄罗斯对口单位的邀请?我拿出了往返莫斯科的机票给他看,也不管用。

正当我大失所望的时候,领事官员向签证室外面一位德国人招招手,唤他过来,并向我示意,他能帮我的忙。

原来这位德国仁兄是专门代办俄罗斯、中国、越南等“疑难”国家旅游签证的。

他看了一下我的护照和申请资料,连声说没问题,并告诉我他今天把我的护照拿去,第二天就可以办好。问他需要多少手续费,他回答说除了交给领事馆的签证费,不另收手续费。

问他是否现在先交手续费给他,说不必,等签证出来之后,他会把我的护照连同签证费的帐单一起寄给我的。

想不到天下还有这等好事,莫非遇上了德国的“雷峰”不成。不过,要把护照交给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还真的有点犹豫。但看看他的模样,似乎又不像是面目可憎的金光党之类。既然要勇入俄罗斯,就只好借助于他山之石。万一他是骗子,也就认了,大不了去补办一本新的护照而已。

所以,就横下心,把护照交了给他,并问他取了一份有其地址电话和服务范围介绍的小册子。

下午回到科隆的办公室,按照介绍资料上的号码,打了一个电话过去,果然是一个代办签证的服务公司,略为放心。

第三天,接到这个签证服务公司寄来的快件,我的护照果然原碧归赵,上面有俄罗斯的入境签证,快件里面还有一份帐单,签证费用是298马克,相当于160美元。

“老大哥”真能“啃”!看来,“资本主义复辟”后,连外事活动也要向“钱”看。至于俄罗斯官方机构和签证服务公司方面有没有什么“商业合作”,这里面的乾坤就不得而知了。

 

2。一次学习和寻奇之旅

终于有机会要踏上俄罗斯这块土地,既兴奋,又好奇。

“沙俄”、“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共产国际”、“老大哥”、“高尔基”、“卓娅”、“赫鲁晓夫”、“苏修”、“北极熊”、“珍宝岛”这些词,对于从大陆出来三十岁以上的朋友来说,相信都是耳熟能详的。过去二十多年,这个和中国有着最长共同国境线的邻国,却曾经是这么地神秘,深不可测。

过去一百年的近代史,中俄两国这对冤兄难弟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有我们的老祖宗不争气,让沙俄任意宰割蹂躏;随后有那“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把神州大地轰得天崩地裂,乾坤扭转;称兄道弟未已,便又兵戎相见,百万大军对峙,原子武器待发;一直到了过去十多年苏俄大帝国分崩离析、寿终正寝之后,中俄两国才开始了一段以各自的战略利益为导向“正常关系”的新篇章。

当年的“老大哥”,政治上的改革比中国先走一步。但“资本主义复辟”后的俄罗斯,如今却在经济改革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近日更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寻求独立自主之声所困,光是九月份莫斯科地区就发生过三起爆炸事件,无辜遇难者数以百计。让人有“虎落平阳犬也欺”之感。

不过笔者这次去俄罗斯,绝对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态,而是怀着学习和寻奇猎艳的热情而去的。另外,离师承“老大哥”的共和国的立国50周年庆典一周不到,此时脚踏“老大哥”之土,别有一番意义。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可是对于充满着好奇心的笔者来说,还是抱着很高的期盼之心,并为之做足了行前的准备。

 

3。基辅之夜

这是九月份最后一个周末,周五下班之后就飞奔机场。

从德国科隆,没有直达班机到莫斯科。先乘德航的小飞机,一个小时多一点就飞抵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在维也纳转乘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飞基辅。

飞机起飞之后,很快就来了晚餐。笔者要了一瓶乌克兰啤酒来试试,觉得很苦。正餐是西餐,没机会品尝乌克兰风味,有点可惜。

问空中小姐怎么用乌克兰语说谢谢,她读出来的发音是“涅贵尔”,一听,很耳熟,想起来了,和捷克语里谢谢的说法几乎是一样的。都是斯拉夫语系的,难怪。

飞了一个多小时,就飞抵乌克兰首都基辅的Borispol国际机场。

这是一个很小的机场,由于乌克兰的时区比德国快一个小时,所以抵步已经是晚上十点半,机场可能远离市区,四周一片漆黑,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乌克兰是前苏联的成员国,今为独立国协一员。据了解,这个前苏联的“粮仓”,独立后,日子不好过,经济萎靡不振,老百姓生活水平每况愈下。

一进入旅客过境处,笔者马上留意到那制服笔挺的边防人员那严肃的面孔,似曾相识,换一个年代,他可能就在远方的那条国境线上与我们的“子弟兵”虎虎相视。

到楼下方便之后,拟回楼上过境室,却被边防人员喝住。明明他刚刚看着我从过境室出来,在他眼前经过前往洗手间,现在却不让回去。

用英语问他怎么一回事,回答的大概是乌克兰语吧,鸡和鸭讲。但小伙子那付严肃的脸色,毫不含糊地告诉我,不管是“老大哥”也好,“老二哥”也好,“子弟兵”也好,肤色虽然不同,语言虽然各异,但一种出于本能的警惕性则一。也难怪的,既然大家都曾经拜马克思为祖宗,自然就一脉相承了。

看了我的机票,边防人员通过对话机联络一番,救星终于出现。她是俄罗斯航空公司(Aeroflot)的一位地勤工作人员,能讲流利的英文。她告诉我,因为我没有乌克兰的签证,刚才误入禁区,但不用担心,她会把我送回候机室的。

于是,在俄罗斯小姐的“护驾”下,重新通过安全检查,顺利地回到候机室。并用刚刚学会的一句俄语向她连声说“斯泼西波”(谢谢)。

坐下来,这时才有机会环顾机场大厅,是典型的苏维埃式建筑,大,宏伟,但缺乏细节。

从大厅上的宣传栏,知道一间德国建筑工程公司正在协助Borispol机场换新装。

男女洗手间外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清洁工,她脸无表情,似乎嵌刻着深深的苏维埃“烙印”。我在想象,她可能曾经是一位“劳动模范”,可能是“党的忠实眼睛”、可能是……

眼前,是免税商店的法国香水广告、尽卖外国酒水的酒吧……

午夜的钟声刚过,机场广播传来当晚最后一班飞机的登机通知。当前往以色列台拉维夫的乘客都离开候机室之后,大厅里就剩下我一人。

这时,一切都显得这么地宁静。一下子,时间好象凝结住了。

 

4。对俄罗斯的第一印象

翌晨六点登上了俄航Aeroflot 170基辅至莫斯科的班机,是一架俄制图154中型客机。

甫踏入俄罗斯主权管辖范围,第一个印象就是与西方世界的脱节。

从飞机那粗糙的内部设计、呆板的座椅、陈旧的椅铺、简陋的木制餐板来看,这飞机肯定是已经有了不少年份,这与第二天俄航从莫斯科飞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波音737相比,要差远了。估计是因为这航班飞独立国协之间,属于“国内”航线,没竞争,所以用比较老旧的飞机。

商务仓内只有两人,由空中先生服务。该空中先生至少50了吧,梳平装头,至少有6尺(1.82米)高,服务有板有眼,不亢不卑,脸上却缺乏了点笑容。

在那个年代里,他会不会是KGB(国安部)派驻飞机上的安全人员?

端上来的午餐是西式的,问有没有俄国葡萄酒,没有,但有伏特加,酒精度50%,不敢碰,因为预期着一到莫斯科就马上有很多节目要展开。

要了一杯保加利亚红葡萄酒,香醇可口,还可以。

飞临莫斯科上空,窗外一片雾气,下面看到很多不规则的房子和田园。

离开基辅一个半小时后就飞抵莫斯科Sheremetyevo国际机场。

可能是因为最近车臣游击队在莫斯科频频放炸弹的关系吧,过海关的时候,海关边防人员对我只有一天的签证有点奇怪,拿着我的护照看了很久,还请示了上级,最后在我拿出了Renaissance Moscow Hotel的订房确认之后,她才勉强让我通关入境。在海关柜台前等了足足十分钟的光景,虚惊一场。

一入大厅,就感觉有如进入了一个第三世界的国家,可能是“国内”(指独立国协内成员国之间)到达的关系吧,抵达大厅的级别比第二天离开的“国际”机场大厅明显地要低一个级别。除了硬件落后之外,周围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是低落的。

首先,毫无外语知识。找好几处地方问外币找换处在哪,一问三不知,给让胡乱指划一通。

经过一番努力,最后总算找到外币找换处。见前面只有两位大姐在窗前找换,不必久等,心中暗喜。于是就悠然自得地站在离柜台三尺处耐心等候。谁知道一等下来就是二十分钟,两位样子像是独立国协成员国来的大姐还在那里数钱,看样子,她们一定是“倒姐”之类,到莫斯科来“跑单帮”,携带巨款,入境后先来这里换卢布。

正感觉到有点不耐烦的时候,只见身后煞然出现三、四位稍微年轻点的姐儿,对我的存在熟视无睹,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插到我的前面,在柜台前形成“大军压境”之势。看样子又是另一批独立国协来跑单帮的。

想不到脚才刚踏上莫斯科,就吃了一记闷棍。

好汉不吃眼前亏,立即快步来到大厅的机场的士柜台,唤了一辆计程车到莫斯科的旅馆,车费是1500卢布,也收外币,为60美元,身上正好有马克,于是120马克搞定。

初听60美元,暗暗叫苦,肯定是被“老大哥”宰了,也没辙,只好上车,但后来从机场到市区的距离来看,收费还不算太离谱。虽然第二天从旅馆到机场的计程车谨收40美元。

从机场出来,还好,不冷。只见走道两旁挤满了三流九教的人,还看到自己的同胞在那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莫斯科办事处”之类字眼,是来接飞机的。环顾四周,还真以为自己身陷中亚某落后国家。

司机是一位样子敦厚的俄罗斯人,所驾驶的计程车是一辆老掉了牙的拉达Lada牌轿车,至少有二十年的车龄,椅子有如硬板凳,车身的油漆早就已经失去昔日的光泽色彩。

看着司机脸上的皱纹,猜测他一定曾经有过一段坎坷的岁月。

这位老兄连一句英文都不会,只好依赖自己的视野和照相机来捕捉莫斯科给我的第一印象:

莫斯科的空气污染真严重。整个城市的上空就有如被一张灰色的大被子覆盖着,市区的能见度很差,和洛杉矶不遑相让。

莫斯科的汽车真肮脏。不管新车子也好,旧车子也好,都一个样子。不由而然想起了改革开放之初的大陆,路上的车子也脏得很(很多地方现在仍然如此),于是一些有生意头脑的人就在路边因陋就简地干起清洁汽车的行当,不知道“老大哥”的生意人都跑到哪里去了?

莫斯科的交通真拥挤。从机场到市区没有高速公路。而六线公路(三来三往)竟然也挤得水泄不通,汽车都像蜗牛一样地在爬行着。莫斯科是整个俄罗斯最富饶的城市,特别是“资本主义复辟”之后,首先富起来的“新俄罗斯人”,大部分都以莫斯科为大本营,无怪乎路上有这么多的奔驰、宝马、奥迪……在陈旧的国产车堆丛中,更加显得相映生辉了。

莫斯科的马路真宽敞。据说十月革命后的布尔什维克,为了证明苏联的伟大,在建筑硬件方面颇费周章,勒紧腰带,在城市建设方面着着实实地投资了一番。其建筑风格是马路宽阔,建筑雄伟,一望无际。不过也充满着矛盾的对比,一方面是带有欧洲风情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另一方面是缺乏个性、千篇一律的巨无霸大楼。

就这样,正常情况下半小时的路程,我们挤了一个半小时才来到市区的旅馆。

 

5。莫斯科真大

一放下行李,马上到楼下礼宾处安排下午莫斯科的半日游和晚上欣赏保尔赛芭蕾舞(Bolshoi Ballet)的节目。

离下午半天游还有三个小时,是乘“11号车”深入体会这个昔日列根总统称为“罪恶帝国”(Evil Empire)首都的大好时机。所以下榻旅馆半个小时不到,笔者已经换上短裤跑鞋,手携傻瓜照相机,飞奔在莫斯科的大街上。

从地图上看,莫斯科就像一个大圆饼,圆饼的中心是克里姆林宫,街道一个圈一个圈地辐射出去,而莫斯科河的主流和支流,则像是一个压扁了的字母“A”,又有点像一个头盔。

正如北京有一环路、二环路,莫斯科也有好几条环市路。

选择了它的第二环,叫“花园圈”(Garden Ring),半径为2.5公里,加上从旅馆到圈上的一段距离,今天的“任务”有十八公里左右。

这次可是真正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真正地体会到莫斯科的大。

其实“老大哥”什么都“大”。

尽管苏联解体,俄罗斯仍然是今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它的领土跨越十一个时区,人口一亿五千万,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至今,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油国,它的钻石矿产业更是执世界的牛耳。它的核子武器库存,仍足以和美国抗衡。

但是历史真会捉弄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俄罗斯这个往日的超级大国如今内外交困,经济上百孔千苍,百姓生活贫瘠,国内又频频被回教小数民族独立自主之争所缠。国际上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前华沙公约成员国纷纷投入北约怀抱,而俄罗斯高官政客勾结黑帮私吞巨额国际经援款项、并参与“洗钱”营生的丑闻,最近更是在西方社会的传媒上闹得满天神佛、满城风雨。其实,俄罗斯以其庞大胧肿的政治架构,又历经了七十年计划经济的桎梏,要管理驾驭好还真不容易。

笔者不想乘人之危和“老大哥”算沙皇和红色帝国的旧帐了。

套用大陆的习惯用语,“俄罗斯人民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出自这块土地的世界公认的大文豪、音乐大师、画家,像托尔斯泰、普斯金、索辛尼欣、柴可夫斯基、堪迪因斯基等和不胜枚举的俄罗斯科学家,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资财富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丰富人类文明的遗产。

笔者今天只是想看看这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风水宝地,能够如此地杰人灵。

时值星期五,接近午饭时分,路上行人熙攘,除了上班族之外,还有不少外地来客。

开始留意起四周的市容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花园圈”这条主大街非常宽敞,好象有八条线,四来四往。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路面上根本就过不了马路,幸亏几乎每一个交通口上都有地下人行道,通达四个马路角。

几条横街有斑马线,但行人过马路仍要十分当心,发觉斑马线对莫斯科的汽车根本就没有约束力。在笔者工作的德国,斑马线是神圣的,汽车绝对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反观莫斯科,汽车往往高声鸣号而过,斑马线上的行人无不鸡飞狗跳,连忙躲避。在这方面,国内和“老大哥”倒是十分相似。

看马路对面的建筑都很宏大,够气派。马路这边的大楼近看,大多欠缺保养,陈旧肮脏。所以今天的莫斯科,它的外表和规模还值得欣赏,细节内容则乏善可陈。

走进地下人行道,看到一些小摊贩在摆卖生活小物品之类,还有拉手风琴的,唱俄罗斯民歌的,各式各样,无奇不有。据说由于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失败,生活在贫穷线上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为生活所迫,不少人只好变卖家当,或者从郊区农庄拿些蔬菜水果之类到城里来卖。而眼前所见,正是举步维艰的俄罗斯经济一景。

笔者既然是来寻奇学习的,自然就不肯放过任何机会,于是傻瓜照相机快门的喀嚓声不断,最为风光的当数在横跨莫斯科河的大桥上所拍得克里姆林宫的照片,没有这“11号车”,还真的没辙。

沿途除了古老的建筑物之外,也看到不少苏维埃时代遗留下来的“烙印”,它的一个建筑特色就是大、宏伟,并且都有类似斧头镰刀的标志(代表工农阶级)。

跑了一个半小时,总算经过莫斯科的“第五大道”阿拔特大街(Arbat Avenue),但见这里商店林立,人流量大。听说人口八百万的莫斯科,每天都接待着三百万的外地来客。难怪街道上这么热闹。

经过马路边一个停车场,突然发现“中国 天客隆”几个中文字,而且用的是大陆的简体字,起先还以为是中餐馆,靠近一看,原来是一间百货商店。以前曾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大陆一些企业在俄罗斯办商场、把中国的名优产品推出去的消息,这次总算眼见为实,马上按上相机的快门,以作存证。

既然是环市路,就意味着只要一直往前跑,就会回到原地。就凭着这个信念一直地往前飞奔。

越跑越觉得莫斯科大,差不多两个小时了,按照太阳下自己身影的角度,估计应该回到出发点了,可是怎么还没有看到刚才留意到的马路上的那块巨型的“东芝”(Toshiba)广告牌?怕走错路,停下来问路,是一位年青人,懂点英语,告诉我没错,只好继续勇往直前。

奋力跑了两个半小时之后才回到旅馆,小腿差点儿没抽筋。

其实“花园圈”所覆盖的仅仅是这个城市很小的一部份,整个城市辐射出去的直径距离有20多公里。

连声赞叹,莫斯科真大!

(未完待续)
1楼
好,学到不少新鲜东西!
爱花呀,以后的一篇篇的贴好吗?一天贴两篇!看着过瘾!
2楼
哈哈,如烟儿说,慢慢来。相信兄最有兴趣的是。。。
相信兄最有兴趣的是莫斯科声色犬马的地方,哈哈!

有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

哥儿们,还在忙乎着正经事,烟儿来才打了各岔,这你先辛苦了,我晚上来接班。待会儿有空上QQ吗?想和兄讨论一下论坛的事儿。
3楼
好的!我等着你!你先去吃饭吧!
4楼
起点不错:)
从社会主义的老大哥开始
再到资本主义的莫斯科

嘿嘿
抛开历史风云
俺也喜欢声色犬马的地方
想必这是人之常情

除了新华兄喜欢
相信爱花兄也不例外
否则
岂不辜负了“爱花”之美名


[em14][em14][em14][em14][em14][em14]



QUOTE][b]下面引用由[u]Aihua[/u]发表的内容:[/b]

相信兄最有兴趣的是莫斯科声色犬马的地方,哈哈!

有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

哥儿们,还在忙乎着正经事,烟儿来才打了各岔,这你先辛苦了,我晚上来接班。待会儿有空上QQ吗?想和兄讨论一...[/QUOTE]
5楼
爱花,常常贴游记上来,好多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你都去过。嘻嘻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875 seconds width 5 queries.